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群  尹建平 《求索》2008,(11):129-131
从柏拉图到黑格尔,思辨法哲学一直是法哲学的主流,思辨法哲学以理性主义为基石,力图获得关于支配人类的全部行为和思想的最终性普遍原则,由于其绝对性“狂妄”,使之近于“空想”。于是.实证主义法哲学找到了应有的理论地位,它打破了传统法哲学的纯理论的抽象思辨或逻辑分析的研究模式,积极运用定量的科学方法,为法哲学研究开辟了可行的道路。从思辨型法哲学到实证型法哲学的演进,法哲学实现了自我的批判与创新,这一过程通过对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理论和法学价值进行揭示与否定,对符合时代要求的法律精神、理想和价值进行适度阐发,实现了法哲学的整体革新。这一革新或思辨的过程也同时为我们的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律实践提供了全新的思维向度。  相似文献   

2.
闫顺利 《岭南学刊》2007,1(2):97-101
对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目前学界存在着图解意识、实用意识、万能意识、中心意识和体系意识等五种意识迷局。这些意识制约着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为此有必要对这五种意识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3.
周睿 《求索》2012,(11):148-149,181
批判性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马克思哲学通过理论的批判与对现实的批判,在实现自我超越的同时,把现实的批判诉诸实践,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采取辩证否定的态度,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批判与双重建构中,实现了理论与现实的互动,彰显出其独特的历史魅力。在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性内在的要求我们要积极地在理论和实践中开展双重批判与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4.
王德贞 《前沿》2009,(4):37-39
依据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中的有关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点的含义作出说明,并对其形成的历史做出科学的考察,才能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点的形成梗概,即正确把握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思想史上,黑格尔是第一位对现代性进行反思的哲学家。而韦伯对现代性的诊断即是意义的丧失与自由的丧失。现代性病灶的根源在于意识哲学,20世纪的西方人文哲学家如胡塞尔、海德格尔纷纷对以主客体分裂和对立为基本模式的意识哲学进行了批判,但是哈贝马斯认为,若想摆脱意识哲学的樊篱,必须建构主体间的交往理性以及交往哲学,才可以解决传统形而上学解体所遗留的哲学难题,驱除日常交往实践的异化,重构本然的现实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关注时代主题,贴近生活实际;注重比较与鉴别;重视发挥哲学的方法论功能;区分层次与对象,对症下药;充分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深奥的哲理,等等.借鉴这些历史经验,不仅能够促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也有助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7.
周小琴 《前沿》2014,(11):59-60
历史研究作为一项现代事业,历史成为一门学科,始自19世纪,可以说,科学的体制化、权威化催生了历史学科。本文聚焦于历史学科兴起之初研究主体的现代身份意识的确立,认为近代科学的兴起促使研究者主体的身份意识发生转换,同时使研究主体对历史研究对象的认识获得了革命性更新。  相似文献   

8.
"劳动"是"历史"的秘密。马克思坚信,历史不是抽象的,历史是现实的。而要使历史从抽象走向现实,就必须使劳动从抽象走向现实。"抽象历史"的根源是"抽象劳动"。"剩余价值"直捣"抽象劳动"的心脏,但"剩余价值"在窥见了劳动的本质的同时证实了异化劳动。异化劳动丧失了人的本质。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和剩余价值的分析揭示了劳动以及从事劳动的人的真实面目: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是人的存在方式。"现实的人"从事的"现实劳动"展现的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9.
闫晓荣 《人民论坛》2013,(10):192-19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公德水平、国民的社会公德意识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相比,道德的进步仍然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还存在较大落差.分析公德意识薄弱的历史成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社会公德建构的有效途径,对于我们加强公德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亚白 《前沿》2003,(12):163-167
西方近代小说历史意识的自觉 ,对西方近代小说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历史意识植根于西方近代理性观念 ,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意识 ,随 18世纪西方近代历史观念形成而产生 ,在 19世纪成为现实主义小说家一种创作自觉 ,体现于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强烈的时代性、叙述的历史整体性、历史反思的意义重构及典型化方法的历史揭示等方面。历史意识直接影响到历史小说的兴起 ,并使小说以文学叙事承担严肃的历史言说使命  相似文献   

11.
“哲学的问题”之历史类型及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形成当代哲学的问题意识需要从“哲学问题”的观念中走出来,寻找和确立当代“哲学的问题”。“哲学的问题”不同于“哲学问题”。人类哲学虫上存在着四种主要的“哲学的问题”类型:“提出的”、“面对的”、“遭遇的”和“发现的”问题。这四种问题类型对于当代哲学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军人使命伟大而神圣,履行历史使命,必须具有高度的历史意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军要充分认识与把握历史机遇,承担与创建历史伟业,在国防现代化建设中书写新的历史答卷。  相似文献   

13.
管淑侠 《思想战线》2007,33(3):136-140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是历史哲学认识论的难点和焦点问题。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肯定历史认识可以达到对历史事实正确反映的客观性。非理性、价值因素参与认识过程使历史认识呈主体性。历史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和认识主体的时代局限性决定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社会的运动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一揭示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 于一切旧哲学的物质概念,通过对人的本质的不同于旧哲学的理解,通过对辩证法、逻辑与历史统一 的方法的运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张爱辉  李洋 《前沿》2007,(1):231-233
沈从文的创作意识是十分复杂的,但经过归纳我们可以发现批判意识、乡土意识和宿命意识是他创作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首先,来自乡下的他在与都市文明的碰撞中看到了都市文明的缺陷,萌发了他的批判意识,创作了一系列都市作品。其次,越是批判都市,他越感到故乡的迷人。强烈的乡土意识令他更加怀念美好的故土和童年,创作了“湘西系列”。最后,由于受到宿命意识的影响,他通过对湘西生活和都市生活的生动再现,揭示了人生中所具有的宿命色彩的悲剧内容。这些创作意识是我们理解沈先生作品的很好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王希泉 《前沿》2004,(11):134-136
我国公民意识的现状是由于中国古代臣民主体意识和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管理体制的长期影响 ,均造成公民意识的培育受到限制。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培育应从历史传统中汲取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培育的资源 ,提出坚持德育首位和两课教育 ,集体主义意识和公德意识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薛富兴 《思想战线》2000,26(2):100-104
历史意识(包括历史真实观念和史传叙事模式)是理解中国古代叙事艺术发展何以滞后(与诗歌等抒情艺术相比)的重要参照系.历史意识对中国古典小说命运的影响是双重的它压抑了早期叙事--神话与史诗,制约了后期小说的虚构意识;但它同时也为古典小说提供了基本叙事素材和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8.
廖乃帜 《前沿》2012,(3):160-162
批判性思维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统的英语专业教学一直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及应用技能,而缺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本文从“素质教育”“信息时代”以及“阅读本身”的要求论述了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在阅读、理解和评估三个层面提出了进行批判性阅读的具体策略,指出批判性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批判和创新是理论发展的动力 ,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品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在不断地批判和创新中完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和创新品格之间既是紧密联系又是各有特色的。只有在理论和实践中继承和发展这两种品格 ,才是真正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精神。  相似文献   

20.
哲学作为思维者的认知视界以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并以时代精神之精华引领时代前行。哲学意义上的批判是解构与建构的逻辑统一,批判性思维作为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理论品格和实践特质,表达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批判性思维是直观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辩证统一,作为一种通向科学真理的思维技能和反思性的人文精神,是整体认知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把握变革时代发展脉络,进行思想引领和铸魂育人的重要法宝。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需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消极思潮,自觉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高势位的思想引领,以马克思哲学理论思维建构和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彰显马克思主义批判性的理论品格,并且帮助人们科学地解释世界和辩证地改变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