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园地     
地球上的水来自彗星国际学术界有一种理论认为,是来自太空的携带有水和其它有机分子的彗星和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才使地球产生了生命。最近,科学家们第一次发现了可证明这一理论的依据:一颗被称为利内亚尔的冰块彗星。据科学家们推测,这颗彗星含水33亿公斤,如果浇洒在地球上,可形成一个大湖泊。但十分令人遗憾的是,利内亚尔彗星在炽烈的阳光下蒸发成了蒸气。全世界的天文学家们都观察到了这一过程。实验证明,数十亿年前在离木星不远处形成的彗星含有的水和地球上海洋里的水是一样的。而利内亚尔彗星正是在离木星轨道不远的地方诞生的。(摘自《…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学基础知识》第二章向读者简要讲述当代自然科学的几个重大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物质构成,宇宙起源和演化、地球起源、演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生命与智力起源、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研究.重点是“物质构成”和“地球起源、演化与地球系统科学”.难点是“生命与智力起源”和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研究”.一、关于物质构成问题.自然界各种物质既有结构层次的不同,又有运动形式的千变万化.从结构层次上看,有宇现、宏观和微观之分,大到总星系、星系团,太阳系、地球、月亮,小至分子、原子、原子核、粒子;在运动形式上.有天体运动,机械运动,电、磁,光、热等物理运动,分解、化合等化学运动,生物进化、  相似文献   

3.
正9月21日早上10点,在绵阳九洲体育馆内,一只深蓝色的大眼伴随着时钟的滴答声慢慢睁开,蔚蓝色的眼球缓缓转动,这只眼球上,有陆地、海洋,蓝天、白云,这只眼球是我们的母亲——地球。眼睛是人类窥探世界的窗口,人类通过眼睛发现地球及宇宙的奥秘,从而创造事物,而这只巨大的"科技之眼"就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慧眼。随后,星空逐现,一艘飞船缓缓升空,飞向远方深邃的宇宙,就在这样一个由地球、宇宙构成的科幻  相似文献   

4.
庞忠生 《求贤》2011,(6):31-31
大与小是辩证的两个方面.从自然界来看.地球很大.但在宇宙之中它只是一个小小的星球而已.就目前来讲宇宙之中仅地球有人类生存并发展至今。我们人类相对地球而言只是一个小小的生命.人虽然弱小但他的能量博大.他就像宇宙中的太阳能释放出无限大的能量出来。就我们人身体中的某些器官来说.如心脏和脑细胞组织.如果论分量充其量也仅仅是半斤...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类比推理“火星上有生命吗?”目前,人们还不能到火星上去直接进行考察,可是,科学家们却能夠根据天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进行推断,作出“火星上可能有生命”的回答。科学家们是怎样进行推断的呢?从天文观察中已知,火星上的条件有许多是同地球上的条件相同(或相似)的,比如被大气包围,有水,有适当的温度,有昼夜交替和四季  相似文献   

6.
蔡建文 《湘潮》2005,(12):30-33
1912年,德国科学家韦克多·汉斯在进行升空试验中发现,电离室内的电流随海拔升高而变大,从而认定电流是来自地球以外的射线所产生的。随后,英、美、法、德等国科学家通过观测,也都发现了这种比X射线穿透性强得多的射线,它们像连绵细雨,从宇宙不停地向地球大气层辐射,并穿过大气  相似文献   

7.
最近,看了中国科学家编导拍摄的科技片《宇宙与人》,更觉人之难能可贵,更觉人在宇宙中处在一种不平常的地位。人不仅是地球人,而且是宇宙人,应当有更高的价值,在宇宙间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部影片从宇宙的起源大爆炸讲起,说这个大爆炸不断地扩大,经过一百多亿年不断地演化,才形成今天这个样子。宇宙中有无数的星系,其中的银河系有上千亿颗恒星,太阳只是其中之一。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只有地球经过演化,才为生命的存在创造了条件。简单的生命出现在35亿年以前,53500万年前才出现比微生物大的生物,而人类的出现是在几百万年前。就…  相似文献   

8.
1、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通过对超新量的研究发现,宇宙中存在着一种反引力,正是这种力与引力相抗衡使得宇宙不断地加速膨胀。这种观点不同于某些天文学家提出的理论,即宇宙是从“大爆炸”中诞生的,最终会走向“大收缩”。 2、科学家发现果蝇、老鼠和细菌具有类似人体生物钟的守时基因,也许正是这种基因决定了许多有机体包括人类为什么能在白天醒来晚上入睡。 3、科学家发现神经系统里有能够使化学信号以每秒100个离子的速度从一个神经元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结构。这一发现有助于人们从根本上理解神经系统如何工作。 4、日本进行的实验表明中微子具有质量,这一发现与传统的理论相悖。天文学家认为夹杂在宇宙射线里来到地球上的中微子,在构成宇宙的质量中可能占有一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李洪志及其“法轮功”为欺骗群众、蛊惑人心、对抗科学、反对进步,提出了一系列荒谬观点,编造了一整套歪理邪说。这些荒谬观点和歪理邪说,与马克思主义水火不容,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对立,与科学无神论背道而驰,与科学文明与科学精神直接对抗。第一,在世界观上,李洪志的“法轮功”有两个主要观点,一是“神秘主义宇宙论”,二是“物质精神一性说”_所谓“神秘主义宇宙论”,是把宇宙看作是有外壳有边缘的,是分层次的;人是从宇宙各个空间掉下来的,地球成为宇宙的垃圾站;宇宙的最根本特性是真善忍,真善恶是最根本的…  相似文献   

10.
解读“UFO     
近一段时间,前些年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飞碟(UFO,即不明飞行物)重又闹得沸沸扬扬起来——北京有人看到了不明发光物,上海有人看到了不明飞行物;东北有人拍下了不明发光物的照片,西南有人录下了不明飞行物的影像;国内有发现不明发光物的新闻,国外有遭遇不明飞行物的报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也“不明发光物”、“不明飞行物”、“飞碟”、“UFO'’地渲染——全都是言之凿凿,人证、物证俱在,不由得你不信。不由得不信,又难以令人相信——至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官方肯定世界上确有“飞碟”存在,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拿得出地球上确实来过“UFO'’,也没有任何一个目击者有充分的证据说明自己的所见不是幻觉或错觉。神秘莫测的飞碟,真耶?假耶?扑朔迷离的“UFO”,有耶?无耶?“UFO”,自古就有?在西方,最早见诸报端的“UFO”出现在1878年1月的美国得克萨斯州,当时一个叫 J·马丁的农民说看到空中有一  相似文献   

11.
_、百年科技发展史表明,知识创新是推动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的不竭源泉和动力人类即将走完20世纪的历史进程。回顾这100年的历史,可以说20世纪是科学革命的世纪,是科学革命不断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不断推动科技产业化和社会变革的世纪,同时,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20世纪是科学革命的世纪。量子理论、相对论、信息理论的创立,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地球板块构造结构模型、宇宙大爆炸假说的提出等,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标志着人类对于物质、时空、信息、生命、地球和宇宙认识的新的革…  相似文献   

12.
如果你将摩尔定律应用于最近几年内存复杂性的发展速度上,你能够回溯到20世纪60年代第一块微芯片被发明出来的时候。现在两位遗传学者已经将摩尔定律应用于地球生命复杂性的增长速度上,结果表明有机生命最早出现的时间远超过地球本身。美国国家老  相似文献   

13.
李伟 《共产党人》2006,(24):27-29
在培养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中,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问题的学习和教育是关键,因此,明确“三观”的内涵,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宇宙整体的看法世界是怎样的?是从哪里来的?会不会变化?如何变?人在世界中是怎样定位的?人类应怎样适应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4.
付松 《当代贵州》2013,(14):29-29
人类生存的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迹象?茫茫宇宙的初始状态起于何方?对于这些一直以来困扰我们的疑问,射电望远镜或许能帮助我们解开"冰山一角"。探寻地外文明2007年7月,经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准,总投资6.7亿元人民币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s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项目落户贵州平塘,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单口径最  相似文献   

15.
到底“这世上是先有人还是先有世界”?我相信是先有人. 我不否认地球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了,然而,那时的世界只是一种存在,没有语言、文字、媒介,没有思想.世界是人类出现并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对生存环境的定位,包括宇宙、时间、感情、哲学等.  相似文献   

16.
“宇宙全息论”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它对许多争执不休的哲学问题,作出了全新的回答。它提出的新的整体观——全息整体论尤其发人哲思。宇宙全息论基本原理的基本命题是:部分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这也是“全息”概念的基本含义。例如,生物体的任一细胞就包含着生物体的全部信息;广播电台发出的电波的每一位点都含有电波源的全部信息,在电波所及的每一空间内皆可用收音机等收到相同的声音,获取相同的信息;同理,宇宙也是一个巨大的电磁场,因而每一部分也都携带着宇宙的全部信息。既然每个部分都与整体全息,那么,部分与部分之间也必然全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这种规律,我们称之为“宇宙全息律”。它揭示了每一事物内部的全息结构,和万事万物之间的全息对应关系。这些关系具体地表现为空间全  相似文献   

17.
书摊上正流行《机智问答》、《脑筋急转弯》之类少儿读物。这类东西的答案多属“狗子啃骨头——歪嚼”,教人如何诡辩(偷换概念等),但也从反面给人一些逻辑训练(如何严格定义等),所以对于少儿来说,其教育作用大约利弊参半。倘若把它们当作讽刺与幽默作品来欣赏,有一些却是很有味道的。“什么话不是人话却大家看听?——神话。”这是玩概念游戏.“地球的什么地方温度最高?——地心。”这是一种思维训练,帮你纠正把地表当地球的思维习惯。“什么门看不见却多人在走?——后门!”这显然就是讥时讽世的幽默了。有位小朋友考我:青蛙与狗进行游泳比赛,青蛙输定了,为什么?我就比赛场所的大小宽窄深浅乱猜了一气,都不对。小朋友告诉我正确答案:因为裁判规定比赛只准用“狗爬式”。原来如此!  相似文献   

18.
茫茫的宇宙苍穹,时而有一颗耀眼的流星划破夜空。人们在惊异于其璀璨瞬间的同时,也为这短暂的生命发出无限感叹。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流星——年仅34岁就当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市长的李水明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又以同样惊人的速度沦为阶下囚,成了一颗“政治流星”。  相似文献   

19.
在距离地球190亿公里的遥远宇宙深空,有一位地球的旅行者,孤独而执着地进行着一场特殊的旅行,美国宇航局发布了一条今全世界为之振奋的消息——经过36年的飞行,“旅行者1号”空间探测器已确认飞出日球层。开启人类星际探索时代.  相似文献   

20.
百年科学伦理的演进与当前的论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百年前,科学家仿佛生活在象牙塔之中,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出于兴趣或好奇而从事科学研究,并不考虑其工作的结果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300多年前,英国皇家学会建立时,科学家有一个基本共识,即科学不直接干预社会生活。自此,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成为科学家普遍具有的精神品质。20世纪以来,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一些科学成果被滥用,给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科学家们为此而忧虑和困惑,但探索大自然、宇宙及生命秘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仍驱使他们不停地追求新的发现,从而又可能带来新的负面效应。因此,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