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王荣 《求实》2016,(5):4-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资本逻辑为对象,对资本逻辑展开批判。这一思想对于"全球资本化"的当今时代而言仍具有很强的解释力。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呈现存在、本质与历史的内在结构。资本逻辑的存在批判以"商品拜物教"为核心范畴揭示人受物统治的社会现实。资本逻辑的本质批判通过对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考察,透过资本逻辑营造的自由与平等的假象使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一览无余。资本逻辑的历史批判从社会历史进程中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整体,表明资本逻辑有其产生的前提,也存在其消亡的界点。在对这三重视域的梳理与明证中,展现了《资本论》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存在困境的观照,也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是历史的特殊阶段,只具有暂时性,而不具有永恒性。  相似文献   

2.
《求实》2013,(10)
人类发展史在一定意义是空间生产不断拓展和扩张的历史。在资本主义时代,资本逻辑深深嵌入和宰制空间生产,空间生产成为资本逻辑广阔的演示平台,并使资本逻辑获得了全新的功能品质。从正能量方面看,资本逻辑通过生产要素在空间的集中、压缩时间、突破地域限制和优化建构现代城市等途径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由于资本的逐利本性,空间生产中的资本逻辑也衍生了地理发展的不平衡、城市化趋同、社会关系依附化、社会正义缺失和人的异化等一系列的副产品。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的视域下,现代性具有历史继发性,现代性源起的内在动因是主体性资本的形成,其结果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形塑。经济性是资本社会的哲学话语,资本现代性是现代性历程中的重要形态展现。经济性的扬弃是现代性社会继续发展的历史前提,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为重构现代性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资本逻辑是资本运动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趋势。关于资本逻辑的正确理解与科学定位是理解《资本论》的重要突破口,其中,资本逻辑的“双重性”是理解资本逻辑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深入探析资本逻辑在形成、演进、矛盾以及价值等方面的逻辑表征,能够更加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资本逻辑的“双重性”,真正了解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危机和发展态势,更好地将资本逻辑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中。新时代,既要利用好资本逻辑,充分发挥资本逻辑的正向效应,也要限制资本逻辑的负面作用,通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以超越资本逻辑。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资本被定义为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就资本的形态而言,既有物质形态的资本,也有价值形态的资本。本文通过模型研究表明,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下,资本的形态也可以是劳动力。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概念并不一定是悖论。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资本与剥削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劳动力也可能成为资本的研究结果表明,单纯地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并不能达到完全消灭剥削的目的,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说的完全消灭了剥削的共产主义社会,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6.
任亮  张达 《求实》2007,(11):53-55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分析范式,它强调合作互动和交往关系的发展,强调共同体成员共同受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应该发挥社会资本各种形式的作用,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同时我们应区分出社会资本理论反映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容并防止这些内容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资本全球扩张、经济全球化、西方发展成为社会国家这样的世界环境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但它不是西方社会资本主义的翻版。相反,它是大胆抓住世界剧变的历史条件,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植根于中国大地、代表人民利益、适应中国和世界发展要求,成功开拓了东方社会主义道路,是与现代资本主义在发展逻辑、制度本质、文明源流和发展战略上有根本区别的独立的社会形态。我们必须破除西方中心论史观,用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新的历史创举作出学理阐明,构建东方社会主义新理论,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引起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新一轮思考。"法人资本主义"论是资产阶级学者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代表性理论。其论者认为当今资本主义已是"法人资本主义",法人是社会资本的所有者,股权法人化标志着股份资本已属于法人团体,而不属于原先作为个人股东的资本家。因而在法人持股日益普遍化的法人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阶级已经消失。本文运用劳动同资本对立的辩证性理论,对"法人资本主义"论进行分析,得出了其实质是资本进一步强化自己统治的手段,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社会化、集中化与垄断化的内在需求。通过对"法人资本主义"论的评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其对我国当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思想站在人本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上,对资本逻辑进行了前提批判、结论批判和方法批判。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思想具有内在而深刻的前提批判逻辑、结论批判逻辑和方法批判逻辑:在对资本逻辑本身存在的“合法性”前提的批判中颠覆资本逻辑;在剖析异化劳动吞噬人性的过程中颠覆资本逻辑;在“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中颠覆资本逻辑。资本逻辑批判思想的核心要义是颠覆资本逻辑,实现对资本的有效控制,让资本真正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资本逻辑批判思想蕴含的几对核心关系包括: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逻辑存在的前提条件,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必然结果;资本逻辑批判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是资本逻辑批判的价值导向;生产逻辑(商品逻辑)是资本逻辑存在的前提条件,资本逻辑是生产逻辑(商品逻辑)产生的物质基础。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思想对于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资本利用具有丰富的启示意义,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思想的现实启示可以总结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体制的制度优势;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要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0.
党群社会资本主要指党在社会群众中的影响。这种社会资本是党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群众支持的基础,是党的合法性基础所在,也是党的力量所在。具体来说,党群社会资本包括三个方面:党群的制度社会资本、党群的关系社会资本和党群的信任社会资本。党群社会资本在网络政治发展中的功能性价值体现在增加能动性政治成分、促进秩序理性的生成以及推动利益表达的常规化三个方面。考察我国网络政治发展中的党群社会资本的生长逻辑,可以从逻辑基础——网络公民社会的崛起、逻辑动力——网络政治参与的扩大以及逻辑主线——"官民"良性互动的发展中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资本逻辑占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之下,生态问题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个根本性的理论挑战: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是生态资本主义还是生态社会主义,如何看待资本逻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以福斯特为代表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应当到资本主义内部去寻找。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阐述、对资本主义制度之下异化关系的分析,都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学思想,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本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以绿色发展和社会公正为最终价值指向,旨在消解和超越资本的主体性地位,实现人、自然、社会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关系的复归,从而真正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对资本现代性批判和劳动现代性重建构成了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核心内容。马克思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核心的生产和以物化为表征的生活,揭示了资本逻辑的自反性,使劳动现代性取代资本现代性成为历史必然。劳动现代性重建的过程实际上是劳动摆脱资本的奴役,从异化劳动回归到自由劳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无产阶级扮演着革命主体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共产主义才能取代资本主义成为现代性的主导力量。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遵循了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批判和劳动现代性重建的阐释路径,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资本现代性的拯救方案,实现了对资本现代性的主体、动力、社会和品性的重塑,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了充满智慧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张劲松  王飞 《求实》2012,(11):35-38
资本具有作为生产要素和作为社会关系的两维属性,它一方面有效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代表着支配与剥削的经济权力。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被赋予了私有制的社会属性和人性基础,资本的本性表现为对劳动产品的无偿占有和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逐。资本要素的运用造成了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耗用,而资本关系的盛行则导致了生态危机、人的生存异化和社会冲突。社会主义既要充分运用资本要素来发展生产力和积累财富,同时又要通过所有制、分配制度等来制约资本关系。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西方兴起的一个国际性学术热点。文章从社会资本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党群社会资本的内涵,即党群的制度社会资本、党群的关系社会资本和党群的信任社会资本。党群社会资本在网络政治发展中的功能性价值体现在增加了能动性政治成分、促进了秩序理性的生成以及推动了利益表达的常规化三个方面。考察我国网络政治发展中的党群社会资本的生长逻辑,可以从逻辑基础——网络公民社会的崛起、逻辑动力——网络政治参与的扩大以及逻辑主线——"官民"良性互动的发展中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批判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和发展过程相统一的,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为主线,将城市批判和资本批判有机结合,并集中体现为对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批判。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恩格斯以社会政治批判和经验观察为起点,以“经验模式”为主导,逐渐拓展出社会历史和城乡关系的双重逻辑;19世纪40年代中期,马克思恩格斯从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资本主义工业城市展开社会历史批判,完成了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最终形成马克思主义城市批判的独特思想范式。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批判思想对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在其产生之时就已被深深地嵌入现代性运动之中,他在反思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与剖析资本主义文明实质的过程中,具体阐发了他的现代性思想:现代性根源于现代生产,现代性内涵于资本的逻辑之中,现代性处于历史的嬗变之中,现代性内发于社会的矛盾裂变之中,现代性展现于全球性的视域之中。在当前中国艰难的历史文化转型过程中,重温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的思想,对于重构当代中国现代性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以资本逻辑与物化之间的关系为主要线索,批判资本对劳动的统治。资本逻辑的实现经历了“人—物—人”的运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物化是资本逻辑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以资本运动这种事物化的形式形成支配劳动的权力,颠倒的物化意识进一步为资本的统治提供了辩护。马克思的资本批判思想蕴含着物化批判这一维度,而资本逻辑的规制、物化社会关系的改变,是摆脱资本统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本质上来讲是资本运动的逻辑。只不过它是附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之下运行的,但是它并没有取得相应支配地位的社会形式。不容忽视的是,资本逻辑的魔幻力量已经催生出了贫富两极分化、政治腐败和生态危机等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某些弊端。因此,在未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一方面我们要继续使国有经济在资本的逻辑模式下锻造、发展和壮大自身,使其成为坚持社会主义改革方向的"定海神针";另一方面要发挥国家政权纠偏的功能,防止发生"诱制性制度变迁",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做好。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不可遏制追求普遍性的本性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的。人们只能利用资本所创造的文明财富,才可能消灭资本。那种离开资本自身的历史发展和积累,而想消灭资本的行为是荒唐的。资本主义与资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并不完全一致,资本主要是经济基础或者部分经济运作的形式。近现代以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就是资本追求普遍性的实现形式。落后国家不一定经过资本主义,但是它却无法避免资本不可遏制追求普遍性的欲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就是以新的形式实现资本的普遍性,完成资本发展的历史容量,最终积累消灭资本的历史力量,积累进入更高历史阶段的物质文化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进程,总结社会主义近百年实践的经验教训作出的唯一科学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生态危机表现为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激化,其社会根源是私有制造成的社会利益分裂;在不同的私有制关系中,社会利益分裂的程度有着根本的差异;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中或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下,社会利益的分裂与矛盾才会以极端的方式现实地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