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是青年民生问题的主体,作为最富活力、最具创新开拓精神的群体,他们应当在改善与解决自身民生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为此,社会要为青年发挥主体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与氛围,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为青年参与民生建设创造必要条件,青年自身则要志存高远,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学会正确把握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勇敢地去创造未来幸福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民生问题向来就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要从解决民生问题开始。保障与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之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基层公安机关如何着眼于改善和保障民生,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理清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强化工作举措,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改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是当前公安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报告阐述了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尤其是对民生问题进行了多方面阐述,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可以说,改善民生是十八大精神的一条红色基线。报告对民生的关注和重视,必将让老百姓的幸福感更加浓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冠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生,把破解民生难题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优先安排,从解决人民群众最根本、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明确提出群众急需的事先办、群众关注的项目先干、群众为难的事先管,坚持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民生,像抓落实经济指标一样来落实民生指标,像考核经济发展一样来考核民生事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对欠发达县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生问题向来就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要从解决民生问题开始。保障与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之基。着眼于建立民生保障和改善的长效机制,该文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改善民生是求稳定、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从法理的角度来看,民生问题体现着人类最基本的权利诉求。在现代法治国家,政府理应是改善民生的主要推动者和责任的直接承担者。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改善民生的过程。应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行政法制,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民生问题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继承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优良传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形势下我党执政理念的深化;民生能否得到保障和改善关乎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与成败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念,成为解决一切社会矛盾的基础和前提。是我党长期执政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10.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增加投入,提高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重,更要注重制度建设,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包括服务型政府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供应体系、公共财政体系、社会安全体系、社会信任体系、现代职业体系、社会资源和国民财富的公正合理分配体系等。要加大现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制度的整合力度,优先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取消城乡差异,加大社会救助制度及社会福利制度整合。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期,我国民生问题呈现出全局性、社会性以及长期性等特点。解决民生问题必须从国情出发,立足于让全体国民合理地分享发展的成果。坚持以发展经济为根本前提,以扩大民权为政治基础,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以制度、体制改革为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民生问题的宪法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生问题转换成宪法学话语实际上就是人权的实现与保障问题、政府的职能定位与责任问题,体现着一个社会的制度安排、政策选择中的价值取向。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过程,也就是推进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过程,而宪政建设则为促进民生提供着坚实的制度支撑。既有效地规范政府权力、防止权力的异化与错位,又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服务、改善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民生命题下我国宪政建设的双重使命;在一个成熟而发达的宪政体制内,二者应当各得其所、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3.
珠港澳的合作已从“紧密合作”进入到“深度合作”期.从法律制度来说,珠港澳的深度合作缺乏具体的法律依据和明确的法律地位,区际司法协助和纠纷解决机制遭遇法律制度上的瓶颈.为此,建议全国人大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区际冲突法》,成立粤港澳自由贸易委员会和争端解决中心,创新调解机制和仲裁制度,拓宽经济纠纷解决渠道.  相似文献   

14.
罗应光 《理论前沿》2007,(23):17-18
将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树立改善民生的强烈理念、夯实物质基础、拓宽有效渠道、形成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5.
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的根本职责。要通过优先发展教育,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公共文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民生的有效改善,构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龙井市民政局始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中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生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民生理念和民生举措,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深化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强大动力;制度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法律援助是民生之依,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能够在实现司法公正的同时,保障人权,调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论坛》2009,(4):F0002-F0002
近年来,在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民政部的精心指导下,在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相关部门的协同支持下,云南各级民政部门以科学发展舰为统领.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重要职能.不断开拓创新,突出重点.紧扣热点.破解难点。积极作为.各项工作取得了颍的突破.实现了新的跨越.为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构建和谐云南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呆障和改善民生:公共政策的合理价值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瑶 《理论前沿》2009,(24):40-41
保障和改善民生应该成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合理价值选择。应着重从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入手,推进公共政策制定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保护基本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