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BA普惠制是欧盟用来推动贸易伙伴国遵守核心人权和劳工权利的一个政策工具。柬埔寨成为检验欧盟EBA普惠制的人权条件适用的典型个案。欧盟EBA普惠制及其人权条件在柬埔寨的适用形成了"贸易—人权"非同步发展效应:贸易的正向发展效应与人权规范的反向发展效应共存。面对EBA人权条件的失效,欧盟启动针对柬埔寨的贸易特惠撤回程序,使得柬埔寨的人权发展状况有所改善,但仍未实现"贸易—人权"的同步正向发展效应。对此,本文基于外部激励模式,从条件的确定性、奖励的规模、威胁和承诺的可信性、采纳成本的规模等四个方面解释EBA人权条件在柬埔寨适用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欧盟2017-2018年对其反倾销条例的修订首次将"社会倾销"问题纳入反倾销调查。"社会倾销"问题在欧盟条例中具象为"严重扭曲"的认定、损害计算、替代国选择、期中复审和出口商待遇五个方面。在欧盟2019年以来的反倾销调查实践中,中国与美国均已受此规则影响。其核心在于欧盟突破当前"贸易与劳工"议题的双边走向,转而以单边手段强制实施劳工标准。尽管中国企业对此的应对手段极为有限,但中国政府仍可援引《反倾销协定》第2.2条"适当比较"规则以切断"严重扭曲"与结构价格之间的关联。鉴于欧盟单边措施是对国际法"以诺为则"与"平位法"特性的违背,中国政府虽未必反对贸易与劳工议题的关联,但应坚决反对非合意基础上的劳工标准的强制实施。  相似文献   

3.
普遍优惠制(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实施已十几年。迄今,承担单方给惠义务的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和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共27个,计有143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享有不同程度的普惠制待遇。 泰国是普惠制的主要受惠国之一。泰国利用普惠制开放性的有利条件,促进了出口贸易,扩大了工业化的规模,加速了工业化进程。随着世界经济的衰退,普惠制保护性日益增  相似文献   

4.
面对中美博弈,欧盟是否会选边站队?现有国际关系理论提出的"追随—制衡—对冲"三分法不足以解释欧盟在中美欧三边博弈中的选边策略。通过梳理中欧经贸谈判史发现,欧盟实际上实施的是一种"借力型战略",而且通常选择向美国借力。欧盟向美国借力有三种模式:欧美联合施压模式、利用中美关系紧张从中牟利模式、要求获得与美国同等待遇模式。欧盟这一策略之所以有一定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源于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为在中美欧三边博弈中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应对欧盟的"借力"策略,中国亟须树立中美、中欧、美欧"三副棋盘"意识,在这三副棋盘中找到突破口:一是通过运筹中美关系,调动中欧关系;二是审时度势,从欧美矛盾中寻找突破口;三是对中欧关系实施合作、竞争、斗争三种方式并举的"交通灯战略"。  相似文献   

5.
中欧经贸关系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因应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与欧盟的经济迅速发展 ,特别是中国改革的深入进行、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欧经贸关系正面临广阔的前景。同时 ,欧盟东扩、欧盟贸易保护主义以及中国入世带来的挑战等因素也制约着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中国应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实施美欧日贸易平衡等战略 ,促进中欧经贸关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受到了所有国际行为体的重视,欧盟也不例外。①鉴于"一带一路"战略是中欧所有合作伙伴今后进一步发展及更好合作的坚实基础。欧盟表示愿意在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与中国开展合作。为此,欧盟必须设计出相应机制,以促进其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政策协调。未来的中欧关系将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步人新阶段。而世界政治及经济格局,也有可能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而发生改变。但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因  相似文献   

7.
《欧洲研究》2021,39(4):110-129
欧盟在2010年后缔结的新一代自由贸易协定(FTA)中开始单独设立"贸易和可持续发展"章节,主要处理贸易与环境、劳工的问题。追求社会、环境等非贸易目标成为欧盟FTA中的核心内容。论文分析了欧盟在新一代FTA中纳入可持续发展章节的主要驱动因素、可持续发展章节的主要实体内容、实施机制以及实施效果。文章认为,欧盟在FTA中纳入可持续发展章节,目前来看并没有获得明显的成效,但欧盟追求的是长远的目标。欧盟不断加强FTA可持续发展条款的实施,体现了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这一规制力量在性质上属于"方式义务"的软性条款,但呈现出不断增强的硬性实施趋势。它们同样表现了欧盟调动资源、积聚力量、实现目标的实力。对于可持续发展条款而言,虽然基于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争议争端解决方式是受人欢迎的,但是,价值观驱动的贸易政策和投资政策为各种复杂政治因素的渗入打开了方便之门。这给未来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的生效和实施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要警惕可持续发展这一崇高的目标被异化成政治工具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5月29日,应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周弘邀请,匈牙利驻华大使库绍伊·山多尔先生(Mr.Kusm Sandor)出席欧洲研究所"大使论坛"并发表了中国与欧盟关系、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主题演讲。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交部、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等40余名代表与会。山多尔大使在演讲中谈到了中国与欧盟关系中存在的障碍,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国与欧盟,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等问题。在演讲中,山多尔大使重点阐述了自己对中国和匈牙利关系的看法。一价值观差异成为中欧关系发展的障碍库绍伊·山多尔大使认为,价值观的差异是中国与欧盟之间最大的差异,同时也是中欧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欧盟正在谈判的双边投资协定的核心内容包括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国有企业的"竞争中立性"、高端服务业更高程度的开放等,这些内容实际上也是中国投资自由化和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相对而言,欧盟的投资自由化程度比中国要高,欧盟在谈判中希望与中国实行"对等"开放,这就涉及中国行业开放的程度和范围,以及中国自身是否有相匹配的国际经贸治理能力。此外,投资自由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企、民企和外资企业的公平竞争机制、资本项下的自由化以及更高标准的双边投资制度。有鉴于此,本文在论述中国与欧盟及其成员国现有投资法律框架的基础上,对中国与欧盟进行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中的核心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如何应对有关核心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国的竞争法实施机制由私人实施和公共实施两部分组成。欧盟竞争法主要依赖于公共实施,私人实施非常滞后,竞争违法行为导致的大量损害未能得到有效赔偿。通过2013年的《集体救济建议》和2014年的《反托拉斯损害赔偿诉讼指令》,欧盟将进一步推进竞争法的私人实施。由于担心滥诉现象的出现,在集体救济机制构建方面,欧盟采用了"选择加入"模式和"败诉方付费"原则,拒绝整体引入胜诉酬金制和惩罚性赔偿。为了实现公共实施与私人实施的协调,指令在引入证据开示制度的同时对宽大声明与和解声明的开示做出了限制,鼓励合意性纠纷解决方式的采用,明确了先前决定与后继损害赔偿诉讼的关系。对集体救济模式选择的过于保守、激励效果的严重不足以及制度引入的碎片化,使得欧盟竞争法私人实施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