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霞 《传承》2009,(20):144-145
上党八音会是一种流行在山西东南部的一种民间吹打乐。作为一种民间音乐,它广泛地参与在当地群众的人生礼俗中,成为一种礼俗音乐,起着中断和引导仪式的作用。同时,这些风俗也为上党八音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和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蒋笛 《求索》2012,(10):112-114
民间礼俗,是依托民俗民风而存在的礼,是礼乐文明与民间风俗习惯相结合所诞下的产物。老百姓将礼乐用于民间礼俗活动中,通过"乐"来彰显"礼"。另一方面,在某些时候,民间礼俗对礼乐文明也并不是全盘吸收,而是采取了了"批判地吸收"的方式:在将其精华融入到民间礼俗中的同时也对封建礼教的某些糟粕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前进》2007,(8)
为充分展示上党民间手工技艺的独特魅力,增强广大群众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6月14日—17日长治市举办了首届"上党民间手工技艺展演、展示、展销"活动。活动共展出堆锦、刺绣、剪纸、蝶画、  相似文献   

4.
市依族民间戏剧文化,是指布依族的布依地戏、布依花灯戏、布依彩调戏、布依八音坐唱戏、布依傩戏为主体的总称。建国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布依族民间戏剧文化得到社会的公认和发展,布依戏确立为一个独立的剧种,屹立于祖国戏剧文化之林。布依族民间戏剧是布依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是布依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美术、说唱艺术等发展的硕果。 布依族民间戏剧文化、无论是布依戏或是布依花灯戏、布依彩调戏等,均有其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有较为稳定的戏剧化曲调,有近百个民族剧目和移植节目,也有一定的虚拟表演程式和与此相应的戏剧角色及行当,是布依族民间音乐、舞蹈、表演和谐的统一体,在我国诸多的戏曲中是独树一帜的。布依族戏剧文化活动,在布依族聚居地区相当盛行,深受  相似文献   

5.
一八八六年,拉法格在《关于婚姻的民间歌谣和礼俗》这篇论文中,第一次科学地运用各民族的婚姻礼俗资料,“来回溯父权家庭的起源”。他指出:“在各族人民中,婚姻曾经产生了为数甚多的民歌,同时也形成了稀奇的礼俗;博古的学者搜集了这些材料,而历史学家却很少利用这些材料来追叙往昔人民的社会风俗。”各民族千姿百态的婚姻礼俗,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民俗事象及文化现象。它不仅与各族人民的生活和家庭形式相适应,而且与各民族历史上形成的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社  相似文献   

6.
当沉眠了24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睁开它那惺忪的睡眼之时,整个地球霎那间被震撼了!那雄浑激越的钟声,以无可抗拒的魅力,把人们引进楚国音乐艺术的圣殿。 西周时代,楚人很可能已有了如芽方萌的音乐,只是除了楚公?钟和楚公逆钟等传世的楚国乐器外,迄今尚未获得更多的实证。不过,现已掌握的资料和线索表明,至少在春秋时代,楚国的音乐已是“八音”俱全了。《国语·楚语》记载楚国大夫伍举规劝楚天王切忌沉溺于声色,曾以“金石匏竹”来指代过“八音”。时至今日,楚分属“八音”的八类乐器,除了土、木两类尚屈居于古冢深穴外,金、石、革、丝匏、竹六类的“领袖”都幸  相似文献   

7.
基于音乐人类学的学理方法,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拟从"仪式还原"的学理观对苗族仪式形态进行学术论证,从音乐本体出发,对仪式中的"形式"与"内容"进行研究,以阐释苗族社会功能性礼俗活动中所存在的音声,使之与"音乐"的概念加以区分、比较,阐释音乐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与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春节礼俗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积淀,是民族智慧、价值和思想的浓缩.从春节礼俗来看,古代中国人追求均衡和谐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二元(阴阳)结构、三元(三才)、五元结构(五行)和八元结构(八卦)的结构对立和转换法则来达到目的.如春节期间以火相关的鞭炮祭祀和祈福,是抑强扶弱的二元阴阳结构转换的方式,祈求日月阴阳平衡.三元(三才)结构对立转换法则是祈求天、地、人的和谐统一,春节祭祀、祈福活动的中三牲、三杯酒、三杯茶、三支香、三拜等.五元(五行)结构对立转换原则是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和五种物质并存和谐原则而形成的祭祀活动,除夕子夜接五路神、正月初五祭祀五路财神以及五祀习俗,以及春节期间吃五辛盘的习俗,正是五种物质同时存在才会均衡和谐理念的体现.从春节礼俗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是追求“和谐”的文化,中华民族是追求和谐的民族.  相似文献   

9.
侗族大歌以其格调平和、内在含蓄、优美抒情的旋律与其和谐协调的和音完美地结合而形成独具风格的民间复调音乐,不愧称中华民族音乐艺术宝库里的瑰宝之一,甚至在世界民间音乐艺术的百花园中也不失为一株美丽的奇葩。因此,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注视。但对其复调形成的原因却众说纷纭,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诸如:大歌的复调是土生土长的呢,还是受外国传教的影响?是侗族民间艺人的杰作呢,还是汉族音乐干部去加以改造而成的?……  相似文献   

10.
<正>蓝田普化水会音乐始于隋代、盛于唐代,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蓝田县普化镇全家岭村一带。水会音乐是唐代宫廷音乐传人民间并与民间音乐融合后形成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乐种。其主要用于民间庙会、取水伐马角、大型祭祀活动、水陆道场等,每年春节也在村中神庙前吹奏。乐器分为吹奏和打击乐器两大类,旋律委婉、清雅细腻,悦耳动听,俗称细乐,具有明显的唐代传统民族音乐风格和浓厚的佛教文化色彩;演奏形式分为行乐  相似文献   

11.
南侗"嘎老"传承的当代变迁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的是一种南侗民间的重要歌种--嘎老--在当代语境中呈现出的传承变迁现象.文章以"乡间"、"学校"及"舞台"这三种场域来概括当代嘎老传承的主要方式,并试图解释民间歌唱传承方式变迁中所蕴涵的音乐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子县因尧王的大儿子丹朱受封于此而得名,地处上党盆地西侧,面积1029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办事处)、399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是长治市第一人口大县。县城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居民4.5万人。近年来,先后荣获中国千年古县、中国八音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绿色名县、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县城、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  相似文献   

13.
王静 《新东方》2011,(3):83
斋醮科仪音乐是在斋醮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民间音乐,起源于远古的民间巫术。《尚书·伊训》有载:"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斋醮执事者按相应的斋醮科仪程式施行法事,因而就有科仪音乐的演奏。自北魏道士寇谦将道教斋醮活动诵经方式直诵改为乐诵以来  相似文献   

14.
乡村社会信任关系具有熟人社会的一般特性,因此在传统乡村社会日常生活矛盾纠纷的处置中,民间调解一直在发生作用。人民调解尊重民间调解习惯并将其作出现代性转化,实质上是将礼俗秩序与法律秩序结合起来。以人民调解的制度化形式介入乡村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有利于乡村社会秩序和谐和法治进步。  相似文献   

15.
姚同发 《黄埔》2009,(2):54-56
二、生命礼俗:两岸同种而相近人的生命周期要经历出生、成年、结婚、死亡的完整过程,其间每一个重要时刻,我国民间都有种种仪礼习俗,以祈求平安、长寿、子孙和富足,从而成为民俗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陆移民到达台湾后,为求生存、繁衍和发展,生命礼俗也因两岸同种而相近。  相似文献   

16.
铙歌和北歌同属乐府歌曲中的鼓角横吹曲,音乐源自北狄和西域。铙歌作为军乐。汉铙歌十八曲歌词是杂凑作,内容庞杂,多民间情感色彩。北歌即北朝乐府民歌,歌词多虏音,内容涉及当时北方社会状况和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因其音乐的特异性,相应的歌词节奏灵活多变,开启了杂言体诗歌。铙歌北歌豪爽奔放,语言刚劲直率。  相似文献   

17.
彩架云游     
张云真 《当代广西》2010,(24):57-57
130多年前,游彩架这种民间游艺活动在宾阳县城的三联街、外东街、南街应运而生。当时,为了增加春节的吉祥、喜庆和热闹气氛,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些民间艺人创造了彩架并配以吹奏“八音”、舞龙、舞狮等形式上街巡游,故有了“游彩架”之说。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与他们的谈话中,我觉得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似乎又进了一步。音乐带给人的愉悦感受,是直接而短暂的;可音乐带给人心灵的影响,却是递进而隽永的。那些曾经为音乐投入毕生精力的人,如若看到今日人们对音乐出现认识上的欠缺,那应该是会忧伤的;那些正在为音乐努力着的人,对于此时社会上音乐素养普遍缺乏的现象,也许是感到无奈的。既然越来越多的人热爱音乐、接近音  相似文献   

19.
《珠郎娘美》在侗族民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它的流传不仅影响了侗族的民间文学也影响了侗族的民间音乐,形成了许多民间音乐形式。本文着重论述了《珠郎娘美》这一传说对侗族民间音乐的影响及其音乐形式如何传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黎明 《当代广西》2013,(20):53-53
八音高奏颂盛世,欢歌载舞迎宾朋。9月12日上午,在南宁市邕宁区新兴广场,随着阵阵高亢、嘹亮、撼人心魄的八音曲调,2013年邕宁壮族八音文化旅游节拉开了序幕。邕宁壮族八音再次以独特迷人的魅力,让当地群众、宾客们为之倾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