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2012年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真正实现了"有法可依"。自2013年《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以来,刑事和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花钱买刑"、司法机关滥用职权、民族地区效果不佳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从立法和司法制度建构上均应作出进一步的完善。应从适用条件、范围的明确到办案机制、回访机制、主持方式等方面开拓出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进路,以期我国刑事和解制度健康有效地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已践行多年,2012年修改刑事诉讼法使其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背景下,从刑事和解的概念入手,结合刑事和解的历史发展及对刑事和解制度性质的分析,提出今后在司法实践中适用刑事和解制度应当遵循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3.
付小容 《求索》2013,(6):198-200
当前,基于对以惩罚为核心的对抗性司法的反思和被害人权益的关注,刑事和解已然成为我国刑事司法理论和实践中的热门话题,其合法性被新《刑事诉讼法》以立法形式予以确认。然而,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仅以罪行轻重和犯罪类型为刑事和解适用标准.少有学者注意到刑事和解与乡土社会天生的“契合”关系,事实上,刑事和解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基础和传统习俗相契合.与农村农民自然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相契合.尤其能较好满足农民的个体需求,对于解决不断增加的农村刑事案件具有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与司法功效。基于此,在农村扩大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具有正当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使争议多年的刑事和解制度在法律上有了正式"名分"。年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军在2012年全国刑法学术年会上透露,新《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对刑事和解程序有专章规定。刑事和解制度是一种体现宽严相济政策的刑事司法制度,是多元化解决纠纷、缓和矛盾的一种司法手段,对于提高刑事  相似文献   

5.
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是我国刑事法学界的焦点问题。以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为背景,阐述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刑事和解制度的现实适应性以及在我国如何构建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6.
辩护制度是一国刑事诉讼制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尽管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对辩护制度作了较大修改,但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司法实践中律师辩护日渐萎缩,极大地制约了辩护功能的发挥。因此,应当按照有效辩护原则的要求,从立法上完善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保障律师充分参与刑事诉讼进程,实现有效辩护。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的颁行,标志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司法人权保障机制的日趋完善,为法律援助在我国刑事司法过程中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但毋庸讳言,法律援助制度由于属于初创,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本文立足于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实践,就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论无罪推定原则及其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适用张树军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规定在197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二条(即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未经人民...  相似文献   

9.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增加的内容。这一制度的确立,既是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结果,也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必然做法。遗憾的是,刑诉法对该制度的考察与管理程序规定得较为简单,实践中各地做法也不一致。从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对象的立法和司法现状看,应加强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对象考察与管理程序的构建,包括考察启动程序、考察帮教程序、监督管理程序,完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对象的考察和管理的配套制度,包括社会调查制度、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矛盾层出不穷,传统的刑事纠纷解决方法已不能适应需要,各地逐步在刑事和解的立法和实践上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定成绩。与此同时,"花钱买刑"的声音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着民众的神经。新《刑事诉讼法》在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当事人态度、实施程序等主客观条件上作了明确的规定,从而避免刑事和解实践中出现"花钱买刑"的司法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1.
黄天锦  赵旭辉 《公安研究》2013,(3):41-44,74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和解进行了专门规定。公安工作实践中,如何更恰当地适用刑事和解,尚需对刑事和解的法律效力、工作规范、职责、效果和历史痕迹进行探讨。福州市公安局的工作实践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刑事和解制度是我国借鉴西方国家“恢复性司法”的新方案而进行的司法改革措施。刑事和解主要适用于未成年犯、过失犯、初犯、偶犯等轻微刑事案件,其目的是使被害者获得赔偿,侵害者获得宽恕,有利于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对于减少和预防犯罪大有裨益,体现了人类社会治理犯罪的理念的更新与进步。然而在我国刑事和解却缺少配套措施,以致在实施上缺乏可操作性。就刑事和解与社区矫正的关系来看,一方面社区矫正是刑事和解的必要配套机制,另一方面,刑事和解也有利于改善社区矫正的效果。刑事和解与社区矫正可谓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因此在立法设计、实施程序与机构设置等制度构建上也应相互协调,使有限的司法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宋雯 《前沿》2014,(7):89-91
2013年1月1日,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其中增设刑事和解制度,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延伸。但是,已确定的刑事和解制度是否真的达到人本观念的注重、法治精神的追求和合意思想提倡的要求?本文将从恢复正义理论出发,针对侵犯财产罪,对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明确了公安机关在刑事和解案件中"监督者"的角色。但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发现,单纯"监督者"的角色不能使刑事和解的社会效果得到充分发挥。从细化程序、加强监督、科学引导三个方面入手解决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中的不畅,对发挥公安机关在刑事和解中的优势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刑事和解制度对修复遭受犯罪行为破坏的社会关系、节约司法资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其在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文章阐释了刑事和解的含义与特征、新《刑诉法》对刑事和解的规定,分析了我国刑事和解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刑事和解制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庞林  罗英 《人大研究》2003,(3):41-43
辩护制度是司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日本学者甚至称其为“决定现行法 (刑事诉讼法 )生死的核心点 ,是预测日本刑事司法未来的关键”[1] 。因此 ,人们说刑事诉讼的历史就是扩大辩护权的历史[2 ] 。我国原刑事诉讼法对辩护制度的规定不完善 ,司法实践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辩护制度作了较大改革 ,尤其是将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提前至侦查阶段 ,从而将我国刑事辩护制度推上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形成了律师全方位、多阶段、多种形式介入刑事诉讼活动的格局。正如日本学者田口守一指出的 :“辩护人参与侦查程序并不会…  相似文献   

17.
赵亮 《人民论坛》2014,(2):117-119
刑事和解制度对修复遭受犯罪行为破坏的社会关系、节约司法资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其在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文章阐释了刑事和解的含义与特征、新《刑诉法》对刑事和解的规定,分析了我国刑事和解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刑事和解制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沉默权制度作为现代刑事证据制度的重要内容,在世界各国刑事诉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随着我国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对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签署(但我国立法机关至今尚未批准),沉默权问题逐步成为国内司法理论界、实务界和普通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一些地方也对沉默权和“零口供”规则进行了试点。笔者认为,在我国“人权入宪”的背景下讨论《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沉默权的确立显得尤其迫切。  相似文献   

19.
刑事和解对于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促进加害人再社会化等起着重要作用。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和解制度作出了新的规定。但是新法中对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条件、程序等方面的规定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必要从完善立法、配套制度和被害人保护等方面来构建和完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20.
张彬 《人民公安》2007,(18):10-12
《刑事诉讼法》的修订被列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2007年的立法规划,而法学界关于将“无罪推定”、“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录音、录像、律师在场”纳入《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内容,更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可以预计,《刑事诉讼法》将再次有一个比较大的修改和完善。 法学界的不少修改意见建议直接触及了刑事诉讼中的重要阶段——侦查。那么,公安机关作为侦查阶段的主要刑事司法机关,对此怎么看?对《刑事诉讼法》修改有何建议?本刊记者最近走访了公安法制专家和刑事侦查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