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发展,一些拥有众多粉丝的网络名人开始借助网络平台逐渐成为网络意见领袖。这些网络意见领袖不仅经常为网民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而且通过自己的意见影响网民的判断并最终引导网络舆论的走向。网络意见领袖在以其自身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引发一系列网络舆论风暴的同时,也挑战着政府在舆论阵地中的权威。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应积极应对这一挑战,通过搭建沟通平台,引导网络意见领袖在舆论引导、社会稳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一、重视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网络意见领袖的兴起提  相似文献   

2.
《求索》2007,(8)
公共危机管理上升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政府信息传播在危机管理中具有预测风险、积极防备、准确决策、解决危机、直面公众、保持稳定、消除公众心理压力、恢复公众信心的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信息传播上主要存在着政府内部信息流动不畅,对外信息公开程度低、传播渠道狭窄、信息传播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我们要通过观念、法制、行政等途径来强化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微博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发源地。在大多数互联网热点事件中,都可以看到微博意见领袖的身影,他们已经成为影响网络舆论的重要力量。要发挥好微博意见领袖信息传递、议题设置和观念引导的积极作用,就需要团结和引导微博意见领袖,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传播氛围。  相似文献   

4.
微信舆论场的引导面临着引导主体不明确、信息源的不确定性、信息繁杂等方面的困境。要有效引导微信舆论场,政府和主流媒体应积极建立微信平台,占领微信舆论场高地;必须明确引导主体,健全微信舆论场信息监管机制;必须注重发挥微信"意见领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介角色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改革开放前政府绝对政治控制之下的政治宣传工具到改革开放后具有"双重属性"的大众传播媒介,大众媒介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角色逐步由单一的政治宣传者与鼓动员向信息传递与沟通者、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者、组织形象修复者等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并透过媒介的危机报道生动地展现出来。通过对唐山与汶川地震报道的比较,从中可以看到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介角色的嬗变以及导致这种变化的深层的社会动因。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网络社区"意见领袖"的概念与特征;论述了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舆论的传播和引导、网络舆论声势的营造及网络舆论压力的形成等方面所发挥的正负两个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提出了正视网络"意见领袖"现象并引导其发挥积极的网络舆论引领作用,是当前中国网络思想舆论阵地建设以及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情给社会管理和政府治理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引导网络舆情已成为政府的必备技能并反映了政府治理水平。网络舆情的产生和演变是舆情事件、网络空间、网民和政府等要素互动和博弈的结果,其传播过程一般历经形成期、扩散期、爆发期和消散期,其演进受到多种助推因素的影响。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畅通官民互动的网络沟通机制,构建媒体联动格局,充分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导向作用,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构建引导网络舆情的协同模式,积极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是引导网络舆情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已经成为突发事件危机公关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充分理解传统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快速进行突发事件中的危机公关,有效地引导公众舆论,构建良好的舆论传播环境,成为媒介融合背景下政府和媒体共同关注的议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实施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当前地方广电媒体在对公共决策的舆论引导中体现出重视舆论引导但忽视舆论引导力、媒介功能发挥不全面、与政府及公众的互动不平衡等特点,以致其在公共决策报道中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有限,舆论引导能力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0.
屈艺 《前沿》2013,(2):15-16
在高校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通过不同的传播机制设置来引导传媒舆论走向.高校的突发事件在新媒体的传播模式下要重视信息传播、受众引导、反馈互动、危机处置等机制的综合运用,帮助高校师生和社会受众正确对待突发事件,客观地思考突发事件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为防止高校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变异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政府决策和政府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突发危机事件中,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将成为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体现.各级地方政府要重视民间舆论场,及时回应网民的合理诉求;要善用政务微博,把党和政府的正确舆论向大众传输,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还要求同存异团结“意见领袖”,提高网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黄薇 《人民论坛》2014,(11):129-131
文章认为社会化媒体视野下,公益广告的互动传播要始终坚持以公众为导向.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公众对社会化媒体分享的行为走向,借助娱乐性、个性化的创意表现形式强化公众对公益理念的认同;另一方面要积极营造“意见领袖+全民参与”的公益广告传播氛围,并最终促进公益广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议程设置与政府形象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尚 《前沿》2011,(5):158-160
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度破坏性使政府网络形象面临困境,形成了网络空间的政府舆论危机。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对网络媒体议程的设置、回应与引导,形成对政府形象网络空间的主导,提升网上政府形象传播,构建能够充分体现主流价值的和谐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4.
刘丽群  仇玲 《前沿》2013,(6):8-10
信息共享的互联网时代挑战传统的风险沟通机制,传播互动在风险沟通中的作用日益关键。本文以政府作为风险沟通机制的核心,分析了其在风险沟通中的缺失,提出从传播互动的视角进行风险沟通机制的完善,提供及时、有效和准确的信息,善用巧用传播渠道和意见领袖,并健全风险绩效评估体系,提高政府风险管理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与民主参与权。  相似文献   

15.
重视互联网的意见领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互联网正成为影响社会的主流媒介之一。互联网中活跃着一些意见领袖。他们来自各种不同的背景,主要成分是网络知识分子。这些意见领袖通过及时和积极的言论,对大多数网民和舆论走向产生影响。由于意见领袖的草根身份以及网络的自由特性,网络舆论并非与主流媒体呼应。必须重视意见领袖对网络舆论的影响,自觉地培养、引导和规范网络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16.
公众认知: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管理的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宁 《思想战线》2006,32(6):24-28
目前我国政府的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机制中“官本位”的色彩还比较浓,对公众的危机认知心理的重视和把握还比较薄弱。作为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的管理者,政府应该了解我国公众特有的危机认知方式,同时还要理解他们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中的危机认知心理,这是保证公共危机信息传播能取得较好效果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7.
正在微博广泛应用并深刻影响社会生活的"微博时代",在微博信息传播的意见市场中,意见领袖覆盖各个领域,人数日益增多,同时,现实生活中的意见领袖也走向网络、走向微博平台,日益重视向微博平台上的用户传递信息、影响微博平台上的受众。与此同时,意见领袖在微博平台上进行的信息传播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微博这一新媒介也对意见领袖自身所应具备的素质有了新的要求。一、"微博时代"意见领袖传播信息的新特点与"面对面传播"、印刷媒  相似文献   

18.
刘伯贤  李星驰 《桂海论丛》2015,31(3):98-102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促使公众所处的话语环境发生了深刻嬗变。新媒体语境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有正面的影响,如高度便捷的传播渠道、日益透明的信息环境,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对突发事件的知情权、表达权;新媒体的诸多传播优势,有利于当事方主动设置议题,放大正面声音,把握舆论主导权等。但同时,也存在负面影响,如极易诱发突发事件舆情危机高频出现;极易导致传播失序、谣言盛行;舆论导控越来越难等。文章针对这种趋势就如何趋利避害、顺势而为提出了要树立正确的危机应对观,理性面对各类突发舆情;要注重提高舆论引导的时效性,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要讲究话语策略,增强舆论引导的说服力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博客作为战时网络舆论的信息平台、整合利器和疏导渠道,在战时网络舆论场塑造中具有发布个性信息、报道战场一线、详尽记录细节、展现思想交锋的多重优势。通过强化博客把关、设置博客议程、培养“领袖博客”等媒介隐性调控方式对博客进行引导,进而在网络中塑造凝聚民心、提高士气的战时博客舆论氛围,为争取政治主动和军事胜利营造有利的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20.
浅谈高校BBS传播的危机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高校BBS传播而导致的高校危机事件已多次发生。高校BBS传播源的失真传播,意见领袖的推波助澜,群体感染的最终形成是高校BBS传播产生危机的主要条件。校内外社会环境的影响,青年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BBS自身的特性,是高校BBS传播导致危机事件发生的原因之所在。对此,我们应该并堵为疏,积极应对,采用正面传播、主动引导、巧妙转移、删封并用等方法来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