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社区、村居、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细胞。实施“和谐细胞工程”要以社区、村居党建为龙头,以创建平安为基础,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满足社区需求为目的。公安机关在实施“和谐细胞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
和谐万事兴     
古人道:“和为贵”。共产党执政以后,作为全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六届四中全会公报中有一句话,“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其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新提法。社会和谐了各方面力量都团结起来了,各方面关系都协调好了,国家富裕祥和,人民高兴,共产党才有更加巩固的执政基础。和谐万事兴。对国家来说是这样,对一个地方来说也是这样。譬如浙江提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大力建设“平安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经常强调统筹发展,多次深入到欠发达地区调查研究,就是为了推动城…  相似文献   

3.
陈铮 《人大研究》2005,(7):50-5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和谐甘肃”就是在甘肃这么一个省域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本内涵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致的。因此,我们也就必须紧密结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理解来把握“构建和谐甘肃”的基本内涵。一、构建的“和谐甘肃”,应该是民主法治的甘肃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所谓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提出的新的治国理念、治国方略和治国目标,也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梦寐以求和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就特别崇尚“和谐”,追求“和谐”,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荀子的“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当今人们心目中的“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等都是“和谐”理念的体现。“和谐社会”是由“和谐企业”、“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校园”等众多的“和谐细胞”组成。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构建“和谐细胞”入…  相似文献   

5.
王焕亮 《新东方》2007,(3):39-41
和谐社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关系协调与增长系统,包括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人与人的人态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心态和谐。这三大和谐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1]。作为各项工作“生命线”的思想政治工作,更要调动和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发挥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功能,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一个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每个地区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积极摸索,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近年来,庐山管理局立足风景区发展所面临的现实矛盾,确立了建设“和谐景区”的基本目标,并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和谐景区模式”。其中一个内容,就是构建“了和谐景区评价指标体系”,为认识和判断景区和谐现状提供了基本依据。这一举措,体现了他们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深入思考和深刻理解,是谋求创新发展的生动范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中“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条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动员令”,“环境友好”成了一个“时尚”的概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8.
陈抗行 《小康》2005,(4):3-3
小康社会就是和谐社会。小康的真谛是“和谐”。我们刚从一个“一穷一白”的前工业社会走出,经历了工业化的初期、中期阶段。在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基本确立的情况下,中国经过短短50多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创新和拓展促进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奠定了较为丰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堪称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当下的话题则是:当跨越原始积累阶段之后,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利益格局日趋分化,我们如何在继续追求经济成长的同时,着力打造一个“和谐”的中国社会,以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于传统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勾勒了和谐社会建设的“路径图”,将社会保障工作纳入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任务之中,在这样一个新形势下,福建省机关事业社会保险局抢抓契机,紧紧围绕主旋律,奏响了一曲曲和谐的强音。  相似文献   

10.
建设"和谐校园":从概念到行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和谐社会”的命题在以党的报告的形式提出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子系统实现和谐。大学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向以其独具的特质与功能牵动着社会的目光。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工程中,大学也要参与其中,其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建设“和谐校园”。校园不和谐音符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和谐”一词只凸显了矛盾的一个方面,与之相对应的另一方面则是冲突——“不和谐”。以往,我们更重视或者说更多看到的是校园的团结与凝聚力,较少提到校园内部的矛盾与张力。事实上,在中国高等教育快速…  相似文献   

11.
汤平  朱玲 《淮海论坛》2006,(4):30-30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只有每一个社区都是和谐的.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实现,一个健康和谐的社区是和谐社会最直接的反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和谐社区建设作为重要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探析和谐大学的深层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和谐”成为最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字眼之一。和谐社会的观念也已经深入人心。而和谐大学则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将就和谐大学深层内涵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梁华林 《前进》2009,(6):52-5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努力创建人口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内涵是围绕“人”这个社会主体而展开,因此,人口和谐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奠基工程。  相似文献   

14.
自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和谐社会”成了一种热门词语,在各种场合都频繁地露脸。"  怎样才算是一个和谐社会,至今谁也 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模式;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这也是一个至今广泛争鸣却难以给出一个标准答案的问题,生活中,我们却 能清楚触摸到什么叫不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就是将生活中的不和谐改变过来。"  这几天网上一直在热炒着一个新闻“盲女为保‘低保’被迫上街扫雪”。"  沈阳市身患一级残盲的孙凤梅,丈夫常年在外,年仅3岁的女儿需要年迈母亲来照顾,一家人靠政府低保金维系生活。若干天前,孙凤梅的母亲去外地探亲,接送女儿的…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程中的政府角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之后,全社会展开了一场关于和谐社会的大讨论。胡锦涛主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劳动关系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关系,如何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并最终走向和谐,无疑应该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同”和“异”的矛盾统一体,体现和追求的是一种和谐。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优势,自觉承担起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历史责任,找准履行职能与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结合点,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为夯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贡献力量和谐社会是一个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7.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和谐”两字都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和”即是“谐”.“谐”即是“和”,引申表示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即《中庸》里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周礼》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可见,和谐.无论是本义还是引申义,都强调有序和协调,追求和谐更是自古有之。将和谐引入当今社会,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观察与思考》2007,(9):2-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中“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条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动员令”,“环境友好”成了一个“时尚”的概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9.
1991年,民政部提出探索社区建设的新课题时,人们对“社区”这个概念还相当陌生。十几年过去 了,“社区”已深入千家万户。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在加强城市管理,服务 市民生活,促进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如今,社区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在新形势下,做好社区党建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改进社会管理方式,提高城市公共管 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党在新时期执政理念的深化和跃升,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共产党宣言》里有一段著名的话:“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对和谐社会的解读。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和战略指针。对机关后勤同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一、和谐是发展的基础和谐是一种理想境界,和谐是事物发展的美好状态。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构成了气候的和谐;高山流水、海洋极地,构成了地理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