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谢遂联 《求索》2008,(1):182-183
《诗经》产生于以城邑文明为基础的城邦文化时代,城市生活为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诗经》中的都市诗歌较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城市生活。不仅如此,由于当时都市的政治性本质特征,《诗经》中的颂诗及大雅中的大部分也应视为与政治都市本质相适应的都市诗歌,从而使对文学的阐释与对整体历史发展的阐释具有一致性,较好地阐释黍离心态等系列诗歌文化现象。由于都市农业的存在,《诗经》中相当一部分农事描写有着都市背景。  相似文献   

2.
民国《良友》画报与都市空间的意义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果中 《求索》2007,(5):176-178
本文分析了民国《良友》画报对都市空间的意义生产,认为《良友》采用文化视野上移、下移兼容的传播技巧,建构了以中上层都市空间为主体、延伸至街头文化等下层空间的空间格局,并以“良友式”形象,充实了都市空间的意义内涵。  相似文献   

3.
谢海平 《青年论坛》2004,(3):128-130
京派作家受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 ,更多的表现乡土中国中美好的原始人性 ,以此来反抗现代文明对人性的侵蚀。海派小说表现的是现代大都市的畸形与病态的一面 ,主要描绘了人性在现代文明中的异化  相似文献   

4.
都市青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崛起的新群体。他们来自各方,有从大学毕业到都市就业的,有从山区出来到都市打工的,还有从海外留学归国创业的。伴随中国农村城市化、城镇都市化、都市国际化的浪潮,青年不断经受冲击、提升自我、成长成才。职业生涯是都市青年成长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对深圳的调查发现,都市青年在积极适应社会转型、都市变革,培养新的职业素质,把握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和服务业的发展,非农产业对农村妇女需求量越来越大,大都市聚集了大量农村女孩。这些浸染现代城市文明的都市农家女首先面对的是婚姻选择。城乡婚姻观念和现实环境差异强烈地冲击着都市农家女的婚姻动机和行为。文章通过对都市农家女婚姻动机、不同动机下的婚姻行为模式的分析,考察农村妇女就业社会化对婚姻动机的革命性变化,特别是婚姻行为模式对传统社会、传统文化和农村家庭决策系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两宋时期.都市文明经历了重大转型和调整.一方面,州县城市普遍突破原有政治性质所构成的限制,开始形成具有自身特征的文明形态;另一方面,商业市镇的广泛兴起和发展,标志着新的都市形态的出现.随着城镇类型的分化和等级关系的重组,都市文明的结构体系也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并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中国古代后期都市文明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安东 《台声》2011,(6):88-89
剧情: 一部交织着梦想、爱和青春的都市童话。芭蕾舞团首席舞者夏璇(徐若碹饰)在即将领衔演出芭蕾舞剧《天鹅湖》时,意外扭伤脚踝而被迫取消表演,从此不再跳舞。她无法面对,离开一切伤心的梦想和爱情在外流浪,  相似文献   

8.
黄伟林 《当代广西》2006,(12):34-36
梅帅元做出了一个他自己没有预料到的决定 为了做好对《印象·刘三姐》这个采访,我反复阅读了有关资料,因此知道这台演出有两个关键人物,就是王潮歌和樊跃。王潮歌给我留下如此深的印象与宣传册上引用的一句评语有关。评语是这样说的:“‘第一次都是新的’,是王潮歌导演作品的又一特点。旺盛的、不枯竭的创作灵感,使她成为评论家笔下的‘最具创新精神的导演’。”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对骈俪技巧的运用非常广泛,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表达效果。具体来说,骈俪技巧在《红楼梦》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于在故事情节叙述中融入典型的骈文这一方面。另外,在人物形象描写、景观描摹、故事情节叙述以及说理议论等方面,也使用了骈词俪句。无论是典型骈文还是骈词俪句,在对偶、用典、藻饰、声律等形式要素的追趋上,都体现出很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纪晓建 《理论月刊》2006,(11):118-120,129
山水植物是原始先民最早的自然崇拜对象,因而山水植物神话便是原始自然神话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山水植物神话是原始先民自然崇拜的直接产物,它产生于原始人类的万物有灵论,是原始先民探求原始自然神秘力量的反映,这在《楚辞》和《山海经》中有大量的神话材料可以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1.
王艳萍 《前沿》2013,(10):162-163
通过对英国18世纪小说了解后发现,哥特式小说是当时风靡一时的重要的小说创作形式。哥特式小说以其对阴森恐怖环境的描写,以及主人公的冒险精神,往往能够带给读者心理上的刺激和快感,这是哥特式小说经久不衰的要素所在。为了深入研究哥特风格,对《简·爱》与《呼啸山庄》这两个小说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研究了哥特式的创作手法,达到对哥特式小说创作的全面了解,提高小说创作技能。目前来看,哥特式小说的创作重点在于营造惊悚的氛围和揭示人物心理冲突。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一部灵魂书,《在榕城:鸣奏三部曲》,因为林登豪别开生面的生命书写,它所折射出的光怪而陆离的城市境界与诗人自身丰富而隐秘的内心世界,不仅曲折幽深、深沉绵邈,诗里行间更有一种"影响的焦虑"·与"存在的变化"——诗人在乡村与城市之维中位移,由此带来的角色变迁与心灵反应,其间龃龉和矛盾的生成关系,于疏离与融入、拒斥与吸引二元对立中,呈现的多重而复合的感  相似文献   

13.
反垄断法的价值体系应包括价值目标、价值评价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价值目标包括实质公平正义、社会整体效率和有效竞争秩序。价值评价是从应然层面来评判法律价值,特指依据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对竞争行为作出的积极或消极判断。价值取向即价值选择,是从实然角度谈法律价值。有效竞争秩序是反垄断法的最高价值,不能选择,只能遵守。价值取向只限于公平与效率,二者有时表现为兼顾一致,有时发展成协调冲突,要具体情形具体解决。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的神异小说和狐鬼题材文学作品中,"怪诞"是常见的一种文学创作方式。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其中的集大成者。《聊斋志异》的创作方式符合文学作品形成"怪诞"的三个必要条件:"同体共时性"、"反常化"手法以及极度夸张的表现方法。以夸张手法形成的怪诞创作方式,必然同时伴随有奇异想象的成分;二者是构建怪诞方式的一体孪生之两面。溯源追始,包括《聊斋志异》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怪诞创作方式,一方面源于人类寻求"反常化"的固有心理,另一方面源于原始人类万物有灵的思维方式。正是从远古走来并在古代文艺创作领域长存的万物有灵观和相应的意象化造型方法,导致了"怪诞"创作方式在运用和表现上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5.
孔大为 《人民公安》2014,(11):46-48
<正>郑老以古稀之年,拖着多病之躯,耗费了他创作生涯十分之一的生命,完成了中国首部警察组曲的歌词创作。谈起自己创作的首部中国警察组曲,1938年出生的郑南反复向本刊记者强调:他自己50多年前的一个梦终于圆了。组曲的13首歌词全部出自郑南之手。郑南,我国著名词作家,诗人,国家一级作家,世界华人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其代表作品《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请到天涯海角来》《大地飞歌》等风靡全国。以郑南为原型创作的青春励志  相似文献   

16.
1938年在日本成名后,出生于台湾的江文也毅然放弃东京的优裕生活,怀着对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崇敬,来到北平,开始了自己的音乐创作生涯。北京,是江文也成就音乐理想之地,他以中国思想为创作灵感的源泉,在音乐史册上,为二十世纪的北京留下了灿烂的篇章。至今,这些音乐仍然感动着人们。  相似文献   

17.
吕云帆  杨雨文  王京 《台声》2005,(11):58-59
群益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上海首席代表刁维仁先生到上海创业十多年,公司就设在浦东新区,但是前些年他一直居住在浦东。3年前,他举家搬到浦西居住,并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生活。这里不仅有中央大道、世纪公园,楼前屋后也都是满目的苍翠。刁先生说,每天清晨,他在门前公园里打打拳,然后看看水池里的游鱼,就感觉浑身惬意、一天都轻松了。浦东新区开发15年来,建设成就全世界有目共睹。但是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同时,浦东新区在打造以人为本的新型人居环境方面也是不遗余力:欧式的世纪公园、古典的川沙公园、休闲的金桥公园、敞开的陆家嘴中心绿…  相似文献   

18.
张乡里 《求索》2012,(4):138-140
葛立方的《韵语阳秋》是宋代单本诗话中篇幅较大的一部,曾被《四库提要》誉为宋人诗话之善本。其创作不以诗歌为核心,而是以地理风俗、花鸟虫鱼、琴棋书画、医卜星象等为主旨,体现出博杂的特点。葛立方在创作时,关注的重心并不在诗歌本身,而是将诗歌作为解说某一事物的工具或自己观点的论据来使用的。诗歌的出现是为了说明其他领域的事件、风景或作者的某一观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以下两点原因:一是宋代诗人和诗话作者学识的丰厚、兴趣的广泛;二是文人对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9.
素凝 《乡音》2012,(12):22-23
30集电视连续剧《焦裕禄》作为向党的十八大献礼剧目,十八大前夕和十八大期间在央视热播,让曾经感动了几代人的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重回大众视线,再次感动着亿万国人。十八大期间,本刊派出记者,专程采访了《焦裕禄》的编剧、省政协委员何香久,聆听他多年致力于写焦裕禄和他这次创作电视剧本《焦裕禄》的前前后后……  相似文献   

20.
赵娟 《传承》2009,(13):28-29
《春天的故事》写了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写了继往开来的领导人带领人们开创美好未来,《中国梦》写了中国人的千年梦圆。蒋开儒创作的"红色经典"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也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他那种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激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