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鹏 《两岸关系》2014,(4):69-70
<正>听说台湾诚品书店要"登陆"了,首站苏州、上海店明年第二季度开始试运营,预估未来几年大陆总店将达6至8家。这是大陆爱书人的好消息,也让人不免担心它在大陆能够走多远。诚品创办人吴清友有一句名言,"开书店很简单,开一家诚品却很难。"其实,在大陆开一家书店很难,在大陆开一家诚品的难度更不能低  相似文献   

2.
文化     
《台声》2017,(12)
<正>1台湾诚品举办大型文具展钻石铅笔亮相台湾诚品6月7日起举办大型文具展"理想的文具",6个主题展区内近万件不同品类文具吸引了众多文具迷。现存最古老的铅笔复制品和价值48万元新台币的钻石铅笔也在展会上亮相。诚品方面介绍,展览即日起到本月26日在台北诚品信义店举办,6个展区分别为"诚品书店职人绝版故事""文具仕事人必备""文具星光大道""20个文具为什么""社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1月29日,台湾诚品书店在苏州金鸡湖畔开业。这是诚品集团的第46家门店,也是第一家诚品自持物业的门店。总面积达5.6万平方米的综合体中,书店占了1.5万平方米,配套设施中包括文具店、咖啡馆、餐饮、服装店、家居店、展览馆等。在这个商业综合体旁边,还有两栋塔楼共76套高级公寓出售。也就是说,在这家诚品店,除了买书、吃饭、喝咖啡、听演讲,还能买房。人们不禁要问:第一家诚品书店为什么开在苏州这个  相似文献   

4.
吴亚明 《台声》2013,(2):43-44
2012年,对台湾的诚品书店来说,用逆势上扬来形容再妥帖不过。这一年诚品在台湾新开了3家店,使得它在台湾拥有的书店数达到了41家。这一年诚品还第一次走出台湾,在香港铜锣湾布点。这一年到过诚品的顾客超过1.2亿人次,其中200万是观光客。与2011年相比,2012年的业绩整体增长10%,其中单纯书店部分增长60/0。  相似文献   

5.
刚刚过去的夏天,香港迎来了台湾文化地标——诚品书店,这是诚品第一次走出台湾。港人蜂拥而至前往"朝拜",弥漫着物质主义味蕾的铜锣湾为一家书店疯狂,也因此多了几分艺术的雅致。  相似文献   

6.
在台湾驻点采访的1个 月里,工作之余最多 去的地方就是书店了。刚到台北,一位相熟的台湾朋友领我出去逛,因为了解我喜欢看书,便自作主张地把我带到了位于敦化路的诚品书店总店。 “诚品”,台湾最出名的连锁书店,24小时营业,是  相似文献   

7.
正5月31日午夜,台北市仁爱圆环,上千读者在雨中向一家即将熄灯的书店说再见。除了诚品敦南店,恐怕少有书店可以受到如此厚爱。雨夜,与敦南诚品道"晚安"享誉海峡两岸的诚品书店1989年在台北仁爱路圆环创办第一家书店,这就是诚品敦南店。创店伊始,创办人吴清友便以人文、艺术、创意、生活为理念。1995  相似文献   

8.
正7月18日,诚品书店创办人吴清友因心脏病去世,享年67岁。吴清友给世界留下了诚品书店,因为在这方空间里书与人独特的关系,让诚品与其他任何书店都不同——这里不是贩售一本书那么简单的买卖关系。诚品提供了书店与人之间的默契与情感,也提供了美好生活的想象空间。吴清友的意外病逝,让无数读书人惋惜不已,各种纪念文章汩汩而出。但凡爱书者,恐怕没有不知道吴清友的,起码对诚品书店有所耳闻。在一个常被人诟病过于浮躁的功利化时代,一个书店的创办人,何以被人如此致敬?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7,(22)
正近日,诚品书店2017两岸大学阅读交流暨诚品青年大讲堂活动在苏州启动,到11月16日结束。活动连袂两岸17所大学出版社搭建两岸阅读交流平台,透过阅读、电影等形式,吸引两岸青年交流,共同体验无功利读书的"无用之书"。诚品书店联手两岸出版社促交流据介绍,本次两岸阅读交流活动锁定"理想的一年"概念,启发读者思考如何在真空时间里重新计划自己  相似文献   

10.
何强 《政协天地》2013,(5):42-43
如果有机会去台北,你一定会为重庆南路的书店所吸引。特别是创办于1989年的台湾诚品书店,面积有一万多平方米,存书30万种,100万册,其“知识无终点,读书不打烊”的经营理念改变了台湾人的生活方式。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进书3万册,卖出1.万册。诚品,也就被公认为俞北的义化标志。今天,  相似文献   

11.
颜艾琳 《台声》2011,(3):39-39
台湾给大陆朋友的景观印象有哪些?台北故宫?阿里山、日月潭、太鲁阁、九份?诚品书店?海角七号的垦丁?艋胛的剥皮寮?若去过上海世博台湾馆的人,还会加一项:平溪天灯。  相似文献   

12.
<正>据了解,台北的诚品书店在多年的时间里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24小时不打烊"的经营模式吸引了众多读者,甚至在台湾一度刮起"半夜逛书店"的风潮。如今,北京三联韬奋书店也开始效仿"诚品",让北京人也可以有一个捧书夜读的好去处,这实在是一个大好消息。提起捧书夜读,这是一个多么蕴涵诗意的词汇,在曾经的记忆里,它带给了多少人心灵的慰籍与安抚。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  相似文献   

13.
颜艾琳 《台声》2011,(4):49-49
说起台湾的人文景点,敦南诚品24小时营业,可供动脑的夜猫族、不想去夜店狂欢的观光客,一个随时可逛可看可买的综合书店,它与信义区诚品同为台北文化的地标:宽阔明亮的场地、简约时髦的装潢风格、不时举办的作家签书会、新书发表记者会、文艺座谈、摄影、绘画、文创展览,让诚品不仅仅是连锁书店,更是展现台湾艺文最新动向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7,(9)
<正>4月24日,一场名为"我的北京故事:北京24小时"的京味文化展在台北诚品书店开幕。这场由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台湾中华海峡两岸企业交流协会主办的展览,捕捉北京各行当平常又不平凡的人物,勾勒具民间韵味的京城文化。大陆策展人李智介绍,此次展览希望能展现传统北京人的生活状态,当中运用了互动桌面、视频融合技术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02,(4):27-27
台湾“问津堂”书局有数千册大陆出版品日前遭海关留滞,引发大陆出版品能否在台上架陈售的争论。多数大学教授均认为,阅读大陆书籍不代表思想左倾,“政府”不妨以更开阔的态度视之。台湾过去一直难以见到大陆出版品公开贩售,源自两岸在政治军事上一直处于敌对状态,阅读大陆书籍可能被情治人员视为具有左翼思想,所以才会发生清人马建忠写的《马氏文通》,被岛内海关人员视为马克思著作而遭扣留的笑话。解严之后,大陆书籍来台均依据《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第37条以及《大陆地区出版品录影节目进入台湾许可数额》等规定办…  相似文献   

16.
《当代广西》2007,(6):63-63
早在1974年,台湾就流传过大陆版《毛泽东语录》,不过是极小范围的“内部阅览”。但30年后,《毛泽东语录》却在台湾各大书店公开登场了。在台湾大学对面的诚品书店里,《毛泽东语录》就摆在进门大厅最显眼的位置。问服务生书卖得如何?回答是:“不错,已经是数次进货了。”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7,(7)
<正>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15日闭幕以来,台湾主要媒体高度关注大陆两会。相关报道认为,两会充分展现出大陆进行经济改革的决心和发展信心;在两岸关系方面,既强调坚持一中原则、反对"台独"的决心,也传递对台湾民众的善意和诚心。连日来,台湾媒体《中国时报》《联合报》《联合晚报》《旺报》及各大电视新闻台集中报道了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中外记者会、俞正声主席所作的政协常委会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台北的地理地标是101高楼,而文化地标却是诚品书店。2012年,诚品书店在香港落户成功,它在大陆的首家分店也在大规模建设中,在电子书纷纷挤垮实体店的今天,一家书店何以如此长寿?  相似文献   

19.
安东 《台声》2011,(3):82-83
导演简介:刘梓洁,彰化人,典型的台湾7年级生(台湾特指80后一代),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社教系新闻组,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肄业。曾任《诚品好读》编辑、琉璃工房文案、《中国时报(开卷周报)》记者。  相似文献   

20.
台情扫描     
民进党当局多方阻挠、破坏两岸正常交流交往一是阻挠两岸文化、出版交流。台文化部门称,将通过修"法"来"精准规范"大陆出版品入台,规定2021年2月起大陆出版品须通过审查才能取得台湾书号。台陆委会称,"绝不容许中共进行文化侵略",将采取"必要安全管理作为";香港出版品如"宣扬中共政权或从事统战",将不准进入台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