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到北京,最值得游览的名胜就是故宫。当站在昔日中国皇帝召见大臣们的宫殿前,远望四周,谁都要赞叹它的辉煌。8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被人民推翻了。以后,旧日的皇宫变成了博物院。故宫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建筑,在这里生活了近500年的明(1368—1644)清(1644—1911)两个王朝的皇帝们还为自己的宫廷收集了无数的珍宝和艺术品,保留到现在的有将近100万件。它们使故宫不仅是一座皇帝的宫殿,而且也成为一座中国艺术的宫殿,体现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灿烂光辉。故宫博物院公开展出的藏品主要分设于五个馆内,除了陶瓷馆,还…  相似文献   

2.
正"重檐之上的月光,曾照进古人的宫殿;城墙上绵延的灯彩,映出了角楼的瑰丽。"继"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之后,故宫在正月十五、十六举办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再度引发关注。一个细节是,刚开放预约,门票就"秒光",足见故宫人气之高。据介绍,这是故宫建院94年以来首次举办"灯会",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大规模点亮,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5,(19)
<正>走过九十个春秋的故宫博物院,正在努力"去公园化",其目标是转型成为世界一流博物馆。向一流博物馆迈进,故宫具有天然优势——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它拥有总数超过180万件珍贵馆藏。但故宫的缺陷与短板亦不可忽视。如何实现真正转型,且让转型成为上下共识,考验着所有故宫人的勇气与智慧  相似文献   

4.
故宫之变     
《小康》2015,(19)
走过九十个春秋的故宫博物院,正在努力"去公园化",其目标是转型成为世界一流博物馆。向一流博物馆迈进,故宫具有天然优势——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它拥有总数超过180万件珍贵馆藏。但故宫的缺陷与短板亦不可忽视。如何实现真正转型,且让转型成为上下共识,考验着所有故宫人的勇气与智慧。  相似文献   

5.
沈阳故宫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令人欣慰。沈阳故宫不同于北京故宫,亭子式的建筑同满清的八旗制度揉合于宫殿建筑之中,高楼建筑,屋顶黄琉璃瓦镶绿翡边仅沈阳故宫独有;宫高殿低,满文在左,汉文在右等风格和北京故宫正相反。沈阳故宫不仅是辽宁的瑰宝,乃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清代关外宫廷——沈阳故宫话说沈阳故宫,它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是后金第一代汗努尔哈赤开始修筑。努尔哈赤死后,第二代汗皇太极继续修建,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两位汗王营造和使用过的宫殿。崇德八年(1643年)九月清世祖福临继…  相似文献   

6.
工艺超群的琉璃建筑物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观赏性,使人耳目一新。空前的此举竟使古老的京都一改千年旧貌,清代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多彩的琉璃世界。登上天安门城楼,放眼向北中轴线鸟瞰,宏伟的故宫尽收眼底,金黄色的琉璃宫殿建筑群中的浓墨重彩,让一顶顶巨大的"皇冠"金碧辉煌。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7,(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故宫,作为15世纪至20世纪中国明清两朝皇家沿用近500年的宫殿,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古代宫殿建筑群,代表了中国传统官式建筑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8.
据报载,国内某市拟投资380亿元打造"新阿房宫"。此事立即引起社会广泛质疑,并不禁让人油然想起二千多年前火烧阿房宫那把熊熊大火。火烧阿房宫作为一个标志性历史事件,历代以来倍受关注,其根本原因,是因为阿房宫成为"秦亡于奢"的象征。遥想当年,强秦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六国之后,本该河晏海清、万民归心,却在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中迅速土崩瓦解,这既有秦王朝高压  相似文献   

9.
正在西班牙,一座红色城堡迎风而立。它被誉为古伊斯兰建筑的登峰之作。所见之处,设计精巧,构造细腻,尽显恢宏与奢华,它便是摩尔王朝无与伦比的宫殿———阿尔汗布拉宫。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逝,可这座宫殿,却一直寂寞地矗立在那里,静静地讲述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王朝曾经历怎样的繁华与衰败。8世纪,北非摩尔人从直布罗陀海峡攻入西班牙,  相似文献   

10.
李蒙 《人民公安》2010,(19):54-57
<正>故宫的文物防盗报警技术已经接近世界最尖端水平,犯罪分子要想得手,可以说难于上青天。北京故宫博物院,在明清两代被称作紫禁城,是世界上现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庞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这里居住过从明成祖朱棣到清逊帝溥仪的24位皇帝,统治中国长达500年之久。新中国建立后,故宫博物院和它所有的珍贵文物,都回到了人民手中。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文物保护事业,对故宫的文物更是尤为重视。但自1958年正式成立珍宝馆并对外展出后,这里一共发生了五  相似文献   

11.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把阿房宫的瑰丽、豪华、奢侈,秦始皇的骄横奢侈、民不堪命写得淋漓尽致,可以说字字铿锵、句句有力。秦王朝本想从“始皇”到“二世”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天下永远是他们的,哪知到了秦二世,就来了个“楚人一炬”,整个阿房宫化做焦土,秦王朝也就土崩瓦解了。秦始皇这位“独夫”天下归我、继世永昌的美梦,一下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08,(8)
故宫,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和古老文明,它与法国的凡尔赛宫、英国的白金汉宫、美国的白宫、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一并被誉为世界五大宫殿。奥运期间,远隔重洋赶奔北京的五六十万外国朋友,不看看故宫,怎能算来过中国,来过北京呢?  相似文献   

13.
一本关于禅学的书上讲了这样一个故 事:有一个人死后,在去阎罗殿的路上,遇见 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宫殿的主人请求他 留下来。这个人说:"留下来可以,但我在人 世间辛辛苦苦地忙碌了一辈子,我现在只想 吃,只想睡,我讨厌工作。"宫殿主人答道: "好极了,我这里有山珍海味,你想吃什么就 吃什么,不会有人来打扰你;我这里有舒适 的床铺,你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不会有人来 阻止你;而且,我保证没有任何事情需要你 做。"于是这个人就住了下来。  相似文献   

14.
满族作为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集大成者之一,挟带着"国语旗射"文化,与农耕型的汉族京师文化在冲撞的过程中,相互调适、相互吸纳、迅速交融。基于对京师汉文化的倾慕,满族大举入关后,并未采取历代国君对待前朝宫殿或焚烧或拆毁或废弃的做法,而是将明朝故宫完整地保存下来并加以利用;但满族统治者极为重视并竭力保持和发扬满族文化,甚至把这些文化视为巩固清代统治的重要国策,因此,在北京城强制推行满族文化,使得满族文化对北京的人文民风等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临清贡砖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封建帝王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但许多人并不知道,修建故宫的用砖来自400公里之遥的山东临清。不止于此,北京十三陵、东陵、西陵、天坛、地坛、日坛、月坛、钟楼、鼓楼和北京城墙等建筑的用砖,也绝大部分来自临清。  相似文献   

16.
再创阿房宫     
谭畅 《小康》2013,(8):88-91
7000多村民即将搬离他们祖辈繁衍生息的土地,让位于规划总面积为2.3平方公里的阿房宫国家遗址公园。保护文物,开发土地,秦始皇未完成的阿房宫只是城市开发中的一枚棋子"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作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文化的标志,阿房宫一直是个传说。但最近在西安郊区,一个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从地里往上算最大高度达12米的夯土台子,在2012年获得国家文物局的批复后,终于被保护起来了,当地正打算将阿房  相似文献   

17.
《前进》2018,(12)
正"中国"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文献里,涵义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指京师;即君王所居之都城。二指"中央之国";三指中原王朝;四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五指诸夏或华夏族居住的地区。"中国"的"中"字来源于上古时期我们祖先"天地之中"的观念。"国",在考古学上一般指都城。都城这一概念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一是城墙;二是宫殿区,即宫城;三是大型宗教礼制建筑,包含用来祭祀天地的天坛、观象台和地坛等;四是王陵区;五是工  相似文献   

18.
在人们眼中,作为昔日皇宫的故宫,永远是金碧辉煌的,意大利的贝尔多鲁奇导演的《末代皇帝》,最后的镜头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一天,溥仪信步来到如今已成为旅游胜地的紫禁城,望着那些他熟悉的宫殿、回廊,感慨万千。也许,很多西方人就是在看了这部电影后走进紫禁城的。仅去年一年,故宫就接待了800万来自国内及世界各地的游人。  相似文献   

19.
据报载,国内某市拟投资380亿元打造"新阿房宫"。此事立即引起社会广泛质疑,并不禁让人油然想起二千多年前火烧阿房宫那把熊熊大火。火烧阿房宫作为一个标志性历史事件,历代以来倍受关注,其根本原因,是因为阿房宫成为"秦亡于奢"的象征。遥想当年,强秦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六国之后,本该河晏海清、万民归心,却在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中迅速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民盟北京市委按照中共北京市委部署对口西城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工作过程中,针对中轴线及其周边文物保护与利用情况的调研中发现,主要存在使用"不合理"、使用"不开放"、环境"不安全"等问题。要破解这些问题,为北京中轴线申遗奠定坚实的基础,就要参照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坚持文物的"活态化保护"。研究好文物功能,文物修缮与活态化保护相结合。中轴线从永定门到钟鼓楼,包含以故宫为代表的宫殿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