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曾有人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体现,具有很强的工具属性和精神属性。正如西方的文艺复兴有力地促进了欧洲近代文化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兴起,在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民族复兴征途中,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为了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并多次加以阐释的重要观点和思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作为大会的主题,被确定为新时代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奋斗目标;更为重要的是,有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松州》2014,(2)
<正>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个极为多义的象征性理念,也是一个有着特定所指的复合型理念。它体现了中国政治、中国哲学、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的当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邓小平曾说,"中国的统一是全中国人民的愿望"、"统一就是要使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作为中国人民伟大的儿子——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贡献了毕生心力。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要为中华民族共同作出贡献旧中国"国破山河在"的历史面貌,刻骨铭心,自始至终都缭绕在邓小平脑海里。人到晚年的邓小平,每每谈论这段历史都有一种痛彻心扉的感觉。1983年4月30日,邓小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之所以达致"四个自信",其历史渊源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5000多年的传承之中,是中华民族探求现代化和文明转型道路的结果。"四个自信"高度自洽、强力自证、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形成了一个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的逻辑体系;中华优秀文化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了"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四个自信"根源于在新的成功实践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重塑。"四个自信"具有超越国界和时代的价值,它重振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华民族自信与自豪,坚定了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国梦的坚强决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激励中华民族砥砺前行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指引并探索更好的道路,将在引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向复兴方面凸显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6.
周玲 《前沿》2015,(3):3-5
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万古常新的观念,它同中华民族开拓创新、奋发自强的发展历程同步前进,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中华民族精神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在近代中国,社会基本国情的变化、不断发生的"革命"和"改革"以及中国人民的"三个历史选择"促进了中华民族精神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征稿启事     
谭安利 《黄埔》2013,(3):19-19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既是对百年来中华民族奋斗历史的渴望和追寻的概括,也是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既是对中国人共同命运中凝聚的感情和力量的表达,也是对普通民众希望和追求的表达。"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之梦,也是在复兴  相似文献   

8.
党史国史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为主题的专门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党史国史记录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从觉醒到不断实现的社会发展过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开创了发展道路;学习党史国史,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9.
王亮 《两岸关系》2014,(4):49-50
<正>为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让两岸青年共同铭记与反思这段屈辱历史,团结进取,增进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的认识,2月28日,由全国台联主办的"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报告会在北京台湾会馆举办。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指出:"120年前的甲午,中华民族国力孱弱,导致  相似文献   

10.
郭霞 《青年论坛》2006,(5):22-26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含丰富的"和谐"基因.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整体和谐"性重要特征;中国哲学的根本范畴"和谐"思想集中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中庸之道"最高价值原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充盈于传统伦理道德领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宽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百余年来,对于"中华民族"作为民族共同体的讨论和研究,一直是中国学术界争鸣的一个焦点和热点,存在着认同还是不认同的博弈。中华民族究竟是不是一个民族共同体是认同的基本出发点。这其中,认同具有连续性和差异性的特性。连续性所形成的华夏、汉族和中华民族三个认同记忆,作为大趋势的方向性运动,这个认同的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而要克服与整合差异性所造成的对中华民族认同记忆的差别,必须制定一体凝聚多元的大战略:一要确认中华民族的"国族"地位;二要中华民族入宪;三要设立中华民族团结大会。中华民族的认同非一日之功可奏效,可能还要经历很长时间,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推进一体凝聚多元,可以充分发挥中华民族认同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国外列强的入侵,外来鸦片的毒害,使"东亚病夫"成为中华民族积弱屈辱的形象标志。奥运赛场上"零"的记录,一直是中华民族难以释怀的耻辱。为此,时任南开大学校长的张伯苓先生提出中国奥林匹克的"三大梦想",为中国奥林匹克运动设计了清晰可见的奋斗目标。在追逐奥林匹克梦想的征途中,中华民族历经曲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书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在中华民族奥运圆梦的历程中,曾出现一批中国奥林匹克题材的电影和纪录片,这些影像记录了中国的奥运历史记忆,承载着中华民族践行奥林匹克精神的影像记忆与文化符号。从这些影像中,我们可以找到中国奥运历史记忆与民族形象变迁的符号特征,及中国奥运影像对民族形象集体记忆建构的意义,从而全面解读中国奥林匹克记忆中民族精神与体育精神的影像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总目标,"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指引。只有坚持以中国梦为目标指向,才能将"四个全面"落到实处;只有坚持以"四个全面"统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才能为"中国梦"照进现实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根本保障。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4.
<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括为"中国梦",并系统阐述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现路径、动力源泉,以及对中国和世界的重大意义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想相通","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近日,人民论坛编辑部采访了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一百位  相似文献   

15.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初心和使命的认知。中华民族是当今中国的国族,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相比,当今中国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仍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更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增强"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16.
《大连干部学刊》2014,(6):61-62
正一是用"中国梦"比喻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景。履新伊始,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时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以后,他多次论述"中国梦",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代表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共同福祉和共同追求,体现了中国走向未来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咸丰县麻柳溪村人在开放开发中弹响生态文明建设美妙的变奏曲,对整体推进咸丰生态文明建设启示颇大。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7,(9)
<正>中国梦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与传播的理想,也是新时期中国的"文明之梦"。实现中国梦,需要不断提升共同构成中国梦价值实现的重要标志的个体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即将展开的绚烂的新篇章,也是当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个体文明是新文明时代下实现中国梦的价值主体。社会文明是新文明时代下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愿景。实现中国梦需要个体  相似文献   

19.
肖刚 《创造》2017,(11):22-23
<正>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从"新时期"到"新时代",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春天的故事"到秋天的北京,我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39年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历程,在艰难曲折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新时代"吹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踏上新征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6,(18)
正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颁布施行;9月15日,是中华民族每年一度的传统中秋佳节。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岸一家亲"理念,祝贺"慈善法"正式颁布施行,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与台声杂志社共同主办的"两岸一家亲"2016中秋慈善义演晚会于9月12日在北京举行。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此次晚会的主办单位之一,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晚会总监制戚学森。记者:在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