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7,(2)
<正>两岸同文同种,民俗文化也是两岸共有的中华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16年,在两岸官方交流遇冷的环境下,西岸民间交流却是如火如茶,海峡两岸多个团体和机构联合举办了多项民俗文化活动,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根植"两岸一家亲"理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族文化交流2月21日,2016年海峡两岸民俗  相似文献   

2.
王亮  吴师 《两岸关系》2013,(3):16-18
文化部部长蔡武:一个巴掌拍不响,两岸文化交流需大力推动在回答《两岸关系》杂志记者提问时,蔡武表示,两岸文化交流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本人于2010年以中华文化联谊会会长的身份赴台参访,推动了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期待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有更多的两岸文化方面的交流。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有两个目标,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5,(24)
<正>两岸各领域包括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1987年11月,长达38年之久的两岸同胞隔绝状态结束后,两岸文化交流合作逐步发展起来。1992年8月,由12名艺术家组成的"大陆艺术家演出团"首次进入台湾,实现了两岸的双向文化交流。特别是2008年5月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以来,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取得很大发展。如今,两岸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5,(24)
<正>文化交流是今后两岸互动的基础,两岸的经济贸易如果没有文化交流作为基础,那么经济交流到一个地步,一定会出现瓶颈。无论今后国民党与民进党谁来执政,两岸的文化交流是不会中断的。为了进一步有效地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应当"往下面扎根",采用活泼接地气的方法手段,吸引年轻人的  相似文献   

5.
《台声》2020,(12)
正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要做好应通尽通、一视同仁,夯实民意基础,助力民心相通,两岸的文化交流合作至关重要。两会期间,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肖燚在接受台声杂志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方面,北京就发挥了文化中心优势,推动两岸文化融合。进一步做精、做细京台两地文化交流合作,把蕴含在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中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涵挖掘出来,促进两岸民众心灵契合。  相似文献   

6.
韩国媒体几年前首次造出了“CHAIWAN”这个词.来预期两岸实现经济整合后的前景,但谁也没有想到,如今这个词已被台湾岛内媒体接过来,成了时下描绘两岸经济交往发展的常用语。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切竞发端于去年9月爆发的金融海啸。  相似文献   

7.
吴宜 《统一论坛》2015,(2):20-22
2008年以来,两岸各领域交流如火如荼,其中文化交流的规模、层次不断提升,但仍面临难以深入的困境。目前看,亟需对两岸文化交流这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加深认知,积极排除障碍,才能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深化发展。两岸文化交流的性质和意义(一)两岸文化交流的性质从本质上考察,祖国大陆和台湾都是中华文化,两者基因相同,是同质性文化,即"根和魂"都是相同的。因此,两岸  相似文献   

8.
<正>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是两岸民众交流、合作的平台,旨在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扩大两岸文化交流,增强两岸民族认同。自2009年迄今,大陆共设立了28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其中一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或重要遗址,如曲阜孔庙、湖南炎帝陵、随州炎帝故里等;一部分是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纪念地,如南京中山陵、福州马尾船政文化园、武昌辛亥革命遗迹遗址等;还有一部分是两岸共同抗战的见证地,如台儿庄、湖南芷江、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等。多年来,这些交流基地以其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独特的自然风光,唤醒了两岸同胞的共同记忆,赢得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向往和爱戴。  相似文献   

9.
文化交流历来是海峡两岸交流中的热点,在两岸各项交流中举足轻重。那么,过去的一年里两岸文化交流的状况如何,具有什么特点呢?带着这一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我们于春节前夕走访了文化部台港澳司尹志良司长。尹司长说,尽管1995年台湾李登辉逆历史潮流而动,公然鼓吹“台独”,为两岸关系投下了阴影,但两岸文化交流却力排干扰,发展方兴未艾,赴台交流人数创历年最高纪录,呈现一派令人欣喜的局面。两岸文化交流项目272个。其中大陆赴台198个,  相似文献   

10.
现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两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认为两岸文化相同,通过交流必定可以增强文化认同,而对文化交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几十年来台湾建构“文化民族主义”的考察,说明企图把台湾文化与中国文化切割开来,建构台湾文化主体性是无法成功的,但台湾在“去中国化”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这对两岸文化认同造成很大障碍.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7,(9)
正初见林子曛,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台湾偶像剧中描写女主人公的句子:"既像阳光一样温暖,又像棉花糖一样柔软。"一袭黑色风衣,低调而又内敛。"您好,我是林子曛。"礼貌地打招呼,声音甜美温柔。交换过名片后,才发现这个女孩子并不简单——"北京大学两岸文化交流协会主席""中华两岸  相似文献   

12.
微博声音     
《台声》2016,(4)
正胡歌演员、歌手、制片人现在,热衷于大陆影视节目的台湾年轻人越来越多了。两岸一家亲,文化交流是心与心的对话,影响有如春风化雨。回望2015年,两岸文化交流持续深入,两岸青年人的参与和更多富有新意的文化交流内容,让这一年的文化主题劲吹"青春风"。这股"青春风",随着大陆电视剧与综艺节目的持续火热,已悄然"吹入"台湾。  相似文献   

13.
陈水扁多次声称,必须 在“不被矮化、不被边 缘化、不被地方化”的“三不”政策下,才可与大陆交流,把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迟迟不前的责任推给大陆。似乎是大陆一直在矮化台湾、欺负台湾,强人所难,以致延缓了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但谎言重复一千遍仍是谎言。 两岸贸易总额累计达2400多亿美元,其中大陆出  相似文献   

14.
动态扫描     
《台声》2015,(14)
<正>2015年"DV看两岸·青春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启动7月9日,由央视网主办的2015"DV看两岸·青春两岸"新媒体文化交流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鼓励两岸青少年创作、上传原创新媒体影像作品,并将对优秀作品进行展播推荐。主办方还将邀请专业人士指导两岸青年共同组建创作团队,合作摄制主题微电影。"DV看两岸"是央视网2013年推出的两岸青年新媒体文化交流活动。3年来,活动已累计征集展播原创影像作品5000余部,组织20多场两岸青年交流活动,并推出了由两岸青年合作摄制的反映青春梦想的《追梦三部曲》《掌心痣》等系  相似文献   

15.
赵辉 《台声》2006,(11)
两岸亲情血浓于水,文化一脉相承。两岸城市艺术节活动的举办,搭建了两岸城市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将推动两岸文化团体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密切两岸文化往来,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大力发展两岸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是两岸实现双赢、走向繁荣的共同需要。  相似文献   

16.
开展两岸文化交流,必须深入、准确地了解两岸文化的现状,才能有的放矢收到实效。目前大陆方面谈论两岸文化的共同性较多,谈论差异性较少,两岸文化是否存在本质的差异,还没有明确的结论。通过查阅学术界对两岸文化差异的各种说法,说明多数人认定两岸文化没有本质的差异。本文从两岸社会性质、社会制度的差异出发,运用文化社会学的"文化突变"概念,论证两岸文化存在本质差异并探讨其原因,进而从当前大陆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分别说明两岸文化本质差异的具体表现。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开展两岸文化交流必须重视解决的三个问题:对两岸文化异同的评估、文化交流的目的、对两岸文化差异的态度,并针对一些不同的看法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7.
赵辉 《台声》2006,(11):37-41
两岸亲情血浓于水。文化一脉相承。两岸城市艺术节活动的举办。搭建了两岸城市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将推动两岸文化团体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密切两岸文化往来。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大力发展两岸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是两岸实现双赢、走向繁荣的共同需要。  相似文献   

18.
<正>两岸融合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对"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理论的创新发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台工作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积极推动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持续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11月4日,在南京举行的2019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上,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宣布由国台办、国家发改委经商中组部等20个部门推出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26条措施"),这是继2018年2月28日,国台办、国家发改委会同29个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是两岸民众交流、合作的平台,旨在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扩大两岸文化交流,增强两岸民族认同。自2009年迄今,大陆共没立了28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其中一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或重要遗址,如曲阜孔庙、湖南炎帝陵、随州炎帝故里等;  相似文献   

20.
福建武夷山是道教圣地,随着两岸宗教交流的日益频繁,武夷山与台湾的道教文化交流也显得更加热络。福建省道教协会副会长、武夷山道教协会会长、武夷山桃源洞道观主持、武夷山天上官主持林青道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把武夷山建成两岸道教文化交流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