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启钊 《两岸关系》2012,(11):41-42
由《两岸关系》杂志社主办、以"挥洒青春色彩,引领艺术潮流"为主旨的2012两岸青年画家作品展将于12月在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开幕。海峡两岸文化同根,艺术同源。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和心灵家园。两岸青年画家作品展作品征集工作开展以来,得到了国务院台办交流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5,(13)
<正>6月14日,第七届海峡论坛在厦门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俞正声在致辞中首先受习近平总书记的委托,向参加论坛的两岸同胞特别是来自台湾的乡亲们致以诚挚问候。俞正声说,本届论坛以"关注青年、服务基层"为主题,充分体现了论坛面向两岸基层民众的方向,彰显了"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60多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历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5,(2)
<正>当前台湾岛内政治现实表明,尽管两岸时空距离不再遥远,但两岸心灵距离依旧巨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岸统一是心灵契合"的论述深刻揭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以致和平统一,不仅要靠两岸高层从法律上、机制上加以确定,而且要靠两岸民众从心理上、情感上加以认同。众所周知,中华文化是两岸社会最大交集,文化将是跨越心灵海峡、达成心灵契合的最佳使者。"观乎人文,以化天下。"文化的核心,说到底就四个字:"人化"、"化人"。"人化"是文化的本质,"化  相似文献   

4.
<正>海峡论坛作为两岸民间交流的盛会,为两岸民众开辟了面对面交流的渠道,架起了心与心沟通的桥梁、搭建了手拉手共赢的平台,越来越受到两岸同胞的青睐。凤凰花开时节,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迎来了近万名台湾各界人士、青年朋友,洋溢着热情与青春,第七届海峡论坛如期拉开帷幕……"同胞之间的交流关键要从‘心’开始,促进心灵契合。心走近了,海峡就是咫尺;心走远了,咫尺也是天涯。"6月14日,伴随着中  相似文献   

5.
正北仑区是台商投资的重要集聚地,累计批准台资企业650家,总投资70多亿美元,常住台商1千余人,每年探亲旅游、观光考察的台胞达上万人次,其中青年群体占据较高比例。该区坚持以深化两岸青年交流融合为主线,推进"三心工程",做亮"三篇文章",增进两岸青年思想沟通、情感交流和心灵交融,构建起多层次、多类别、多样化的两岸青年交流新格局。实施"暖心"工程,做亮"两岸婚姻家庭交流"文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台商在北仑成家落户。北  相似文献   

6.
<正>当无所不在的互联网撞上日益热门的"医疗健康",当年轻帅气的台湾医生碰到魅力十足的中国科学院老院士,2016第八届两岸互联网发展论坛现场热情掌声不断,思想火花频现,让人以为来到了潮流新品发布会。以"共享两岸+平台,网聚健康新生活"为主题的第八届两岸互联网发展论坛于去年10月30日在北京举办。两岸互联网医疗健康业界精  相似文献   

7.
<正>5月24日,第二届两岸国学论坛在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两岸国学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以"两岸携手传扬国学"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两岸的30余名国学专家以及300多名国学爱好者参加。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孙亚夫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说,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联结两岸同胞心灵的纽带。平潭两岸国学中心自2018年成立以来,已开展了包括两岸国学论坛在  相似文献   

8.
王茹 《台湾研究集刊》2007,(3):19-26,43
随着两岸交流交往20年来的累进累积以及祖国大陆经济实力等各方面的进步与发展,居留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越来越多,从原来以"台商"为主向多样化发展,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即出现了所谓的"两岸族",这对两岸社会及两岸当局的政策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与冲击。这些"两岸族"在大陆的生活、融入状况及其在两岸的联结功能表明他们是两岸沟通的桥梁。当然,目前"两岸族"的一些微妙心态和两岸间的一些形势表明这种沟通的功能还有待发展。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4,(4)
<正>3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前往北京中国美术馆参观了"《脉脉之思》——王悦之艺术画展",并称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中,王悦之艺术也是两岸艺术同根同文的重要见证,深得两岸美术学界激赏。本次展览,取名"脉脉之思",是为表达对先贤的纪念。王悦之生于120年前中华民族深陷苦难的甲午之年,而今又逢甲午,中国社会已沧桑巨变,文化自信蔚成自觉。王悦之作品是20世纪早期中国美术宝贵的遗产。1982年,蒙王悦之之子、著名书法家刘艺先生代表亲属,将家藏的王悦之作品悉数捐赠给国家,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为国家艺术宝库增添了极有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的珍品。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和当前实际,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运用于对台工作中,提出"两岸一家亲""心灵契合""两岸命运共同体""两岸融合发展"等重要概念,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统一论述,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指出明确方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统一论述,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5,(13)
<正>近日,台湾同乡会理事长联谊总会以"团结奋起!开创未来!"为口号,在高雄成立了台湾中华炎黄文创教育经贸社团协会,将成为台湾南部、两岸及全球华侨、华人,围绕服务、文创、教育、经贸、社团等方面的交流活动联络中心。协会以因应两岸及国际环境变化,透过文创、教育、经贸专业领域,多元化推动两岸交流,深化两岸沟通,活络全球华侨、华人社团,实现互助、互利、共荣;为两岸深化交流、永续  相似文献   

12.
孙升亮 《台声》2008,(8):54-55
在首发团圆满返程之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从7月18日起正式全面展开。大陆民众在两岸旅游机构组织下以团队形式直接赴台旅游且搭配周末包机,是继台当局1987年底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之后两岸交流的又一历史盛事,意味着两岸双向交流、深度互动的大门已经被打开,必将为两岸同胞的心灵沟通搭建一条“快速通道”。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8,(22)
正丹青溢彩,翰墨飘香,篆刻绘画之美经年不衰。一幅水墨画,画出两岸同心一家亲;一方中国印,刻出中国治理之道博大精深。两岸艺术家们用他们的作品,传递中国富强、文明复兴的时代最强音——11月8日到11日,不同艺术流派的两岸篆刻、书画名家汇集在台湾会馆,展出篆刻作品101方、书画作品上百幅,让来访者充分享受了一道精神盛宴。艺术如甘洌清泉,让人回味许久,就如同"余音缭绕,三日不绝"。艺术之魅力就在于它如同穿越时光与空间的一束光,许久照亮人们的心灵之地。  相似文献   

14.
<正>5月17日,2019海峡两岸张大千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暨纪念张大千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在张大千故里四川内江启动。两岸艺术家和企业代表再次聚首,共同见证张大千博物馆的落成。"张大千先生是两岸文化交流的枢纽,他一个人牵动了两岸的情怀。"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林政则5月17日在四川内江表示,张大千的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两岸共同办展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极具意义。国画大师张大千堪称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  相似文献   

15.
在首发团圆满返程之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从7月18日起正式全面展开。大陆民众在两岸旅游机构组织下以团队形式直接赴台旅游且搭配周末包机.是继台当局1987年底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之后两岸交流的又一历史盛事.意味着两岸双向交流,深度互动的大门已经被打开.必将为两岸同胞的心灵沟通搭建一条快速通道。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5,(22)
<正>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实现历史性握手,并就巩固"九二共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民族复兴达成积极共识,掀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两岸领导人会晤揭开了两岸领导人实质政治对话的序幕。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协商,到去年初国台办与台湾陆委会建立两部门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再到两岸领导人直接面对面交流沟通,表明两岸交流互动层次已从早期的经济性、事务性商谈,逐步过渡到主  相似文献   

17.
<正>8月22日,由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和中国互联网协会海峡两岸互联网交流委员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以"网络文化与媒体传播"为主题,通过两岸资深媒体人互动、网民学者交流,探寻两岸网络文化的发展创新,探讨两岸青年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探索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道路。国台办副主任龙明彪,中华文化发展台湾促进会秘书长沈永峰,台湾海基会前专职顾问、台湾中华民族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朱瓯,台湾中华文化复兴在理党主席兰梁筱娟等嘉宾,以及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媒体人和青年代表18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18.
台湾意识演变过程中的台湾青少年民族认同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岸互信和共识取得新成就的同时,多年来横亘于两岸之间几代人的文化差异,尤其是对立或敌视的历史教育、政治教育、民族教育仍有可能在两岸多渠道、大规模的沟通、交流和交往过程中凸显出来.大陆有关部门应该了解台湾主流民意的变化,关注台湾"民心"和"民意"的顺畅通达;同时推进教育与文化交流,加强资讯和媒介的沟通,增强青少年工作的力度,以增强台湾青少年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7,(8)
<正>4月12日,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安峰山就两岸关系有关问题答记者问。"九二共识"是两岸联系沟通机制正常运作必要条件台湾陆委会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两岸热线停摆,是因为大陆没有意愿,片面不沟通。对此,安峰山评论称,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坚持"九二共识"是双方两岸事务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描述了"两岸族"台胞的现状,指出其参与营造的"两岸生活圈"在两岸间织造了绵密的社会连带网络,有助于两岸民间社会的联结、沟通及互信的建立、深化.重点在吸收西方社会身份理论的基础上,引入本土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中国人的"我们"的观念,探讨"两岸族"在社会身份定位上的特殊之处,特别指出其不是自外于大陆人和台湾人.而是在其间生成既有差异对比又有联结沟通功能的中间群体,是在"重叠的认同"中将两者都视为"自己人",这有助于两岸民众在日常交往的点点滴滴中汇流成血脉相连、荣辱与共、互信互赖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