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月10日,包括台湾劳动党、统一联盟党、政治受难人互助会、工党、台湾人民共产党、夏潮联合会、爱国同心会、左翼联盟、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观察》杂志社、大陈岛乡亲文化促进会、新党、中华统一促进党、钓鱼台教育协会等政团代表人士齐聚台北,成立了“反麦卡锡乱台联合行动筹备会”。  相似文献   

2.
《台声》1995,(12)
在台湾光复5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大学于1995年10月18日至27日举办了“以史为鉴,共赴明天”大型纪念活动,几千名人大学生踊跃参加。他们以爱国、和平、统一为题举行报告会、演讲会,观摩台湾电影,举办台湾书展,并发起“根在华夏,情系台湾”大规模签名活动。在这次纪念活动中,人民大学全体学生发表了《致台湾青年的一封信》,倾诉了他们所想、所思。这里,本刊全文转发。  相似文献   

3.
今年5月和8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和台湾中华黄埔协会分别组团到祖国大陆,寻访当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史迹,感受今天祖国日益繁荣、强大的景象,抒发期盼两岸早日实现统一的心声。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梁金泉和有关方面负责人亲切会见了两个参访团。参访团所到之处,当地的党政机关和黄埔军校同学会都给予了高规格的欢迎接待。右图:6月1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梁金泉(左8)在京亲切会见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参访团主要成员。右图: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参访团参观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上…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澳门中华青年进步协会、澳台青年交流促进会、澳门台湾大学校友会、台湾师范大学澳门校友会等有关社团充分发挥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示范作用和沟通两岸的桥梁作用,举办了中华青年民族学习交流营2019、"结伴成长·共创青梦"、澳台青年创业实习体验之旅等澳台青年交流活动,共邀请100余名台湾青年学生到澳门和北京、上海、重庆、福建、辽宁等内地省市参访交流,聆听"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澳门故事,体验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的快速发展,见证新中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在澳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澳门有关社团充分发挥澳门在两岸交流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先后举办澳台大学生粤澳行交流营、中华青年民族学习交流营、两岸暨澳门青年教师交流营、台湾顶尖大学学生会领袖参访团等多项澳台青年交流活动,共邀请120余名台湾大学生及青年教师到澳门和内地开展"两站式"参访交流,亲身感受澳门回归祖国后"一国两制"成功实践,亲眼见证内地改革开放40年巨大成就,活动在台湾青年中引发积极反响,受到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6.
<正>2月27日,国台办在北京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安峰山就春节期间发生的两岸热点话题回答记者提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后,台湾舆论对"一国两制"的关注和探讨便没有中断过。不过,由于"一国两制"在岛内长期被"有心人士"污名化后,引发了岛内民众对"一国两制"的误解与疑虑。对此,  相似文献   

7.
201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20年的重要日子。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及相关经验已引起海内外极大关切。澳门为何成功,澳门经验有哪些现实意义,须从20年前与20年中两个维度观察澳门走过的历程,从中梳理澳门爱国爱澳的历史传统与"一国两制"具体实践所累积的有益经验。澳门经验揭示,"一国两制"是伟大构想,澳门是成功的试验田,麻雀虽小但极富内涵,是今后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模式值得借鉴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8.
《台声》2020,(4)
正"中华妇联总会(台北)向医护人员致敬。"武汉多家医院陆续收到标有上述字样的防护隔离衣、口罩和护目镜,这批在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教授帮助下,由台湾中华妇联总会捐赠的物资是武汉最早接收的来自台湾地区的捐赠之一。"一方有难,四海同心。"台湾中  相似文献   

9.
文化     
《台声》2018,(10)
正1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将于8月在台举办据台湾媒体报道,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以下简称"海图会")将于8月16日至23日在台湾举办。"海图会"是以"书香两岸·情系中华"为主题,由两岸出版业界共同发起和参与的两岸出版交流盛会。2005年创办以来,已在厦门和台湾轮流举办13届,累计参展图书800余万册,实现图书销售采购金额4.2亿元人民币,达成版权贸易  相似文献   

10.
初夏之际,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会长谢元熙率领抗战胜利60周年怀念之旅参访团一行24人,先后访问了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和北京等城市。参访团参观了曾被帝国主义列强所统治、蹂躏过的地方,追思往昔满目疮痍的祖国以及百姓备受欺凌的悲惨场景,作为同文同种的炎黄子孙,参访团成员与大陆人民怀有同样的情感,纷纷表达了勿忘国耻,期盼祖国早日统一、中华日益富强的共同心声。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抗战胜利60周年怀念之旅参访团活动剪影@廖加强  相似文献   

11.
在台湾当局领导人中,有人几乎每月每周都在攻击"一国两制",并表示说,台湾"绝不接受‘一国两制’"。他们把"一国两制"说成是"矮化"台湾,是"骗婚",是"招降",是"旧主权观"。这是对"一国两制"的严重歪曲。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文革"结束、拨乱反正、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历史情况下提出来的。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逐渐形成了以邓  相似文献   

12.
《统一论坛》2013,(3):76
2013年5月24日,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在南昌市接待了台湾"一国两制"研究协会理事长蔡武璋先生等一行20人。江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长、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蔡晓明会见访问团,介绍了近年来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希望双方加强交流协作,共同推动祖国和平发展。蔡武璋表示,"一国两制"是两岸未来最好的结合方法",一国两制"会让大陆和台湾更美  相似文献   

13.
"一国两制"本来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创造性构想,却首先用之于解决香港问题,继而用之于解决澳门问题,从而形成了"一国两制"的香港模式和澳门模式,即"港澳模式"。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大陆在一些正式场合较少提及"一国两制",以至于有人认为中国大陆已经放弃将"一国两制"作为未来两岸统一的方案,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大陆的"一国两制"在台湾问题上已经失败了。鉴于台湾对"一国两制"的各种误解和歪曲言论,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9,(8)
<正>4月7日,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举行,同曰,台湾轩辕黄帝拜祖大典在台北中山堂广场举办,台湾各界上千名观礼民众共同参与了拜祖大典。大典遵循初献礼、亚献礼、三献礼、赐福礼……等古礼隆重敬拜,彰显对黄帝的崇敬。拜祖大典的祝词写道:欣逢己亥猪年,我辈谨此明志,两岸共襄惕励,同心发愤图强,薪传忠孝节义,再造中华盛世。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1月5—8日,“‘京苏台港’黄埔同学促进祖国统一恳谈会”在江苏南京举行,本次恳谈会的主题是“发扬黄埔精神,促进祖国统一”。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会长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五项主张,其中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引发两岸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华智慧,既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又有利于统一后台湾长治久安。“一国两制”是和平的、民主的、善意的、共赢的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致力实现和平统一的过程中,“两制”台湾方案的空间和内涵将得到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7.
香港问题是按照邓小平先生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的。从香港回归前夕开始,人们就在议论“一国两制”和台湾命运。香港顺利回归以后,一切运作良好,人们的议论就更多了。他们在问:“一国两制”既然有适合于香港的“香港模式”,是不是也会有适合台湾的“台湾模式”呢?台湾当局说,香港是香港,台湾不是香港,“一国两制”不适用于台湾,台湾绝不接受“一国两制”。这一类话,说了又说,真不知已说了多少遍了。为什么会这样?大概是香港实行的“一国两制”已严重构成对台湾的“压力”和“威胁”了。那么,“一国两制”究竟适不适用…  相似文献   

18.
李立 《统一论坛》2012,(6):16-19
港澳回归祖国,表明了"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切实可行的,它同样适用于解决台湾问题,依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模式。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本文试就"一国两制"与台湾问题解决的现实路径做一探讨。"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模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模式很多,但切实可行的,既能满足中国人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4,(7)
<正>6月17日,两岸民间交流平台"两岸经营者俱乐部"在台北成立,两岸600多名企业家出席成立大会。俱乐部发起人、台湾中华两岸连锁经营协会理事长王国安在大会致辞时说,俱乐部标识是紧密相连的两只手,象征两岸联手、兄弟同心。俱乐部成立了文化创意、健康、连锁、食品、金融、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是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70周年,两岸同胞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我们纪念70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起义,缅怀英勇的先烈和无辜受难的同胞,就是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弘扬先辈爱国爱乡的优秀精神品质,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共建美好家园,共创光明前景。70年前台湾人民发起的"二·二八"起义是一场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追求民主自治的爱国民主运动,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