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6,(5)
信访工作尤其农村信访是政府和老百姓沟通的桥梁,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普通老百姓"下情上达"的一条重要渠道,更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反映社情民意、树立政府亲民形象的一扇窗口。然而,近年来,部分地方的农村信访势头却逐渐升温,甚至人数多、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的群访、重访、赴省进京上访的现象更是不断出现。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和让信访工作回归法治轨道的持续强化,面对上述信访现象,人们不禁要对农村信访的现状、引发的原因和法治社会下的农村信访工作对策进行深思,从而也促使我国农民群众的信访问题逐步走向合法信访和理性信访的正常渠道。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信访总量始终在高位运行,信访积案化解仍未走出前清后积的"怪圈",群众"弃法转访""以访压法"现象时有发生。涉诉信访已经成为困扰司法前行的"包袱"。为规避涉诉信访对司法公信力的冲击,有必要将信访制度纳入法治轨道,实现涉诉信访运行机制、源头治理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信访总量始终在高位运行,信访积案化解仍未走出前清后积的"怪圈",群众"弃法转访""以访压法"现象时有发生。涉诉信访已经成为困扰司法前行的"包袱"。为规避涉诉信访对司法公信力的冲击,有必要将信访制度纳入法治轨道,实现涉诉信访运行机制、源头治理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4.
农村是信访案件的源头,是信访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要有效堵住信访的源头,科学应对信访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党委、政府必须提高五种能力,即提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初信初访的能力;提高非正常集体访案件处理能力;提高重大疑难信访和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的能力;提高依法规范信访工作行为的能力。同时要细化信访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坚决执行信访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只有这样,农村"三访"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深圳信访工作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侧重于研究如何将信访制度的运行纳入法治机制中。提出要清醒认识信访是正常司法救济程序的补充程序,不要以访压法;确保司法的权威和法律的尊严,解决信"访"不信"法"困境;信访工作创新要法治化;加大法律救济援助;立法规范当事人的信访行为等观点。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载,福建省莆田市莆糖社区推出信访代理机制,通过信访代理员采取代访、陪访等方式,并要求代理员要做到“包整理、包反映、包反馈、包稳定”,主动把群众要信访的问题接手  相似文献   

7.
《民主》2018,(9)
正【提案背景】当前司法机关涉法涉诉信访工作遇到的突出问题:涉法涉诉信访的分类模糊;诉访分离难度较大;受理条件缺乏具体操作规范。【具体建议】1.建议探索实行"第三方"参与信访工作机制。所谓"第三方"参与信访工作机制,是指在司法机关与信访当事人之间引入"第三方"力量介入信访案件,以有效息诉罢访,  相似文献   

8.
对信访制度民主属性的确认是理解信访制度性质的重要方面。依照直接民主的多重含义,信访制度具有直接民主特征,但这一特征主要指涉信访活动形式要件。同时,信访制度还具有非直接民主特征:一方面,在权利救济案件尤其涉法涉诉案件中,信访处理原则并非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信访处理结果也很少直接受制于访民意愿,这些均与直接民主特征不符;另一方面,伴随科层化和法治化发展,强调权责法定、形式理性、规则之治、诉访分离等要求将使信访制度与直接民主更加疏离。以信访形式、信访结果、政治功能和权利救济功能为维度,可以发现信访制度具有直接民主特征和非直接民主特征,信访制度是一项具有复合民主属性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9.
当前,检察机关的检务接待机构设置不合理,工作机制不科学,存在诉访不分、转办不分、职能交叉和受理程序繁琐等问题。在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和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只有改革检务接待和举报中心的机构设置,重新整合检察机关的接待职能,才能理顺检察机关的信访接待、受理和分流工作关系,实现检察机关内部的诉访分离,确保案件导入程序的顺畅,促进检务接待工作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实现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团结》2005,(1):1-1
新修订将于2005年5月1日起施行的《信访条例》中,规定“对已经或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机构不予受理,但应当告知信访人依法向有关机关提出”,这就强调信访不是权利救济和保障的独木桥,信“访”更应信“法”。据统计,全国人大常委会信访局每年受理的信访案件达10万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03年里受理的信访案件分别达12万余件和7万余件,如此海量的信访已经对社会特别对北京的稳定造成了巨大影响。国家信访局原局长周占顺指出,群众信访所反映的问题中80%以上有道理或有一定实际困难和问…  相似文献   

11.
《行政论坛》2015,(5):69-71
信访制度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项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联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践中,由于行政机关、司法部门、信访者个人以及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造成了当前信访过程非规范化、非法制化的局面,有违依法治国的基本纲领。当前依法治访的对策在于:坚持依法处理原则,建立科学的工作格局;坚持人性化原则,完善司法救助的法律与体系建设;坚持与时俱进原则,完善信访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法律至上原则,建立和完善信访复查终结制度;坚持公平正义原则,提高司法机关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上海国企改革经过10余年的实践,在探索中不断前进。2005年国企改革坚持“以发展引领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新的一年,上海将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随着上海国企改革总量的减少,由转制引发的矛盾数量也有所下降。根据市有关部门的数字计算,2004年1至6月相关的信访480余件,来访130余次(其中集访60余次);而2005年同期,信访410余件,来访120余次(其中集访50余次)。然而,转制问题还须重视,一方面相当数量的重复访表明,许多由转制引发的劳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另一方面广义的转制还包括事业单位的改革,其中的“…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13)
信访是中国普通民众参与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信访排名制度,将信访与地方领导的政绩与升迁直接相联系,给地方的信访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导致形成以"截访""围堵"为主的工作思路。十八届三中全会取消信访排名制度,对基层政府的信访工作提出新要求,立足于这一现实,探讨在新情况下做好信访工作,基层政府思路应当如何转变。  相似文献   

14.
信访衍生问题就是信访原问题未能得以依法及时就地解决而派生或衍生的系列不良现象。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质态非法性,态势严峻性,利益驱动性,破坏连续性,危害延伸性。其容易导致民众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反感甚至反抗,引发党和政府的安全隐患,使信访领域充满矛盾、悖论和稳定的变数。防范治理信访衍生问题,应推进信访体制改革,坚持信访有理推定、诉求有解推定的原则,加大信访"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的落实力度,推进信访以及政府其他职能部门权力的阳光化和权力运作流程的阳光化,坚决贯彻落实信访责任制、信访问责制以及对闹事闹访责任的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征收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因征地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重构我国农村土地征收纠纷解决机制应有重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应建立以行政调解为轴心,以定分止争为目标,以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诉讼判决为保障,以信访为补充,及时高效地处理各类纠纷的纠纷解决体系。  相似文献   

16.
《行政论坛》2019,(4):55-62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新时代的信访形势总体向好,但违法信访形势仍较为严峻,突出表现在少数信访人心态失衡,越级上访、集体闹访、谋利上访等行为时有发生,违法信访亟待实现有效治理。基于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等多学科视角,剖析违法信访行为存在仇官、从众、逐利等三种典型不良社会心态。在阐释违法信访行为成因及其危害的基础上,探索了情、理、法的融合治理之策,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心理疏导、多元化解、依法处置等三大治理机制,以期消解上访者负面心理情绪,引导上访者理性表达诉求,助推干群依法信访与治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信访作为上级领导机构对下级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备受重视。零上访也被作为先进经验和典型在各级媒体上广为介绍和宣传,由此,追求零上访就成为部分领导的主要工作目标之一。于是,各级官员对上访者无不是围追堵截,利用各种手段息访。比如闹得沸沸扬扬的被精神病事件,就是信访矛盾尖锐化  相似文献   

18.
由于信访不受任何事实证据、期限、步骤、方式等确定性要求的限制,在个别时间和个别案件中又能够"一步到位"甚至"突破法律底线"解决问题,成为越来越多当事人的首选。其结果是,原本通过书信反映情况的陈情制度日益转化为越级走访、闹访、缠访,领导出于维稳需要个别批示、法外解决误导了广大信访人,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多变,国有企业的信访问题逐渐增多,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国有企业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和特点,以及当今国企信访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和意见如下:更新信访理念,明确目标思路;创新思想,提升认识高度;快速反应,增强主动性;平等对话,渠道畅通;强调依法信访,保证信访公正。  相似文献   

20.
近十余年来,国内学界对信访立法的关注逐步增多,在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方面均有进步,严肃的学术成果日益增多,能较为客观而公允地分析现有信访条例等法律文件在理念与原则、表达规范与语言技术等方面的不足。国家层面的"信访立法"议题近年来虽有国家相关部门的力推,但尚处于工作研究或政策研究阶段,并未进入严谨的学术研究。对有关地方信访法律文本的分析表明,立法本身的理念与精神、规则与技术等方面还有不足之处,与现代国家建设、法治建设尚有较大的距离,因此,分析统一信访立法的条件问题十分必要。而国家层面的"信访立法",于国家治理未必有利,理应谨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