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观点荟萃     
<正>三句话读懂习近平的家国情怀重视家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近平指出,千千万万个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  相似文献   

2.
<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党中央一贯重视家庭工作,家事连国事,家和万事兴。做好家庭工作,既是中央对妇联组织的要求,又是妇女群众的期盼,也是妇联的优势和特色所在,更是妇联组织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在社会转型期,妇女群众在家庭建设、家庭服务等方面有新需求,在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空巢老人养护、婚姻关系调适等方面也有需要关注、解决的问  相似文献   

3.
声音     
《中国民政》2015,(5):5
<正>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讲话,强调要重视家庭建设,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政府削权放权的同时还要以刚性制度来管权限权,念好权力"紧箍咒"。要用法治"金箍棒"给政府权力划定边界,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这是打造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4.
家庭作为社会的组织细胞,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新时代的家庭建设,要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建立融洽的家庭关系;新时代的家庭教育,要重视家教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承担道德教育重要职责、倡导民主科学的家教方法 ;新时代的家风建设,要形成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和爱党爱国、有梦追梦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5.
陈旸 《理论月刊》2012,(6):144-147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最基本和最可持续的单位,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家庭的和谐稳定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家庭的文化功能,是由家庭的文化生活而产生的、在满足家庭成员生存和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和作用。它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家庭及其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重视家庭文化建设,发挥家庭的文化功能,是维护家庭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世纪行》2017,(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深刻阐述了家庭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意义。习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  相似文献   

7.
台湾地区在青少年道德教育课程上历经反复又面临尴尬。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十分必要;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必须实现教育理念的回归;遵循道德教育课程的客观规律;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三者联动,尤其要重视社会德育。  相似文献   

8.
《中国妇运》2016,(4):16-17
一、开展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意义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明确提出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  相似文献   

9.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大家济济一堂,在这里隆重举办“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建和谐家庭&#183;促和谐社会”论坛,共同研究探讨和谐家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望我国和谐家庭建设的美好前景,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在此,我代表全国妇联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同志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家庭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每个人人生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核心问题。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重视家庭的优良文化传统。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曾经说过,“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深刻道出了家庭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国际社会也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将家庭发展纳入了国际人发大会《行动纲领》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赋予了家庭重要的地位。在当今社会,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和最可持续的细胞组织,联结着个人和社会,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作为社会规范、道德教育、文化传承、情感满足的基本载体,家庭对社会成员的健康成长具有直接、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作为社会保护的重要机制,家庭在养老、疾病、社会扶助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与社会化保障机制一起,构成社会成员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安全屏障;第三,作为社会安定团结、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庆民 《重庆行政》2017,(4):109-111
<正>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作为一种潜在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家风是社会最基础、有效的德育教化方式,是传统美德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缩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塑造优良家风,弘扬传统美德与社会主  相似文献   

11.
以往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路径是"三位一体",注重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动能发挥,个人层面和国家层面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不仅需要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参与,个人层面和国家层面也应该纳入到法治教育中,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路径。个人层面应注重内化教育及认同性教育;国家层面应该注重法治教育的适应性、本土性、实践性、衔接性、时代性;学校层面既要注重课程、师资、制度等方面,也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家庭层面应提升家庭成员的法治素养,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社会层面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提升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严重化、团伙化、低龄化、物欲化、成人化、复合化的趋势和特点 ;未成年人犯罪成因主要有家庭、学校、社会、自身等方面 ,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建立家庭、学校、社会有机结合的教育管理机制 ,坚持教育为主 ,惩罚为辅的原则 ,充分发挥打击的威慑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家庭建设既是家事,也是国事,关系着个人健康成长、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将家庭建设提升到国家治理的新高度,对当前家庭建设提出了新思路新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持续变化,家庭的结构、规  相似文献   

14.
<正> 血亲观念是各种亲属家庭关系(以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为核心)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中国现代化进程已经证明,过强的血亲观念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干扰因素。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血亲观念产生的干扰因素。在中国的传统中是重视家庭亲属  相似文献   

15.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1,34(4):103-110
中国历来重视"家"与"国"之间的关系,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目的。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文化土壤、协调基层社会家事纠纷解决、推动基层社会自治、德治、法治的建设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功能未得到充分实现。为此,要大力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积极发挥家庭在社会纠纷解决中的助力作用,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开辟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李长安 《世纪行》2015,(3):9-10
<正>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们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教育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之前,由父母或其他家庭长者对其所施加的有意识的教育,其核心是立德树人。作为国民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家庭教育更具基础性、早期性、终身性和独特性,它不仅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更是接受和提升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7.
所谓“全职儿女”,是指与父母同住,通过承担家务劳动和提供精神慰藉换取父母经济支持的青年,形成“父母发薪、工作在家”的特殊代际实践。“全职儿女”现象与老龄化加剧、经济预期放缓、内卷泛化等现实问题相连,是部分青年面对升学就业压力策略性选择的社会避险机制。从个体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和社会风险三个视角逐层分析发现,该现象是青年更为复杂深刻的反向逆行选择,体现自我探索成本加剧与回应社会时间焦虑;是青年与所在家庭的现代性碰撞,丰富了代际实践的内容;是风险社会中青年发展困境、家庭韧性及后疫情时代“疤痕效应”的综合展现。为避免该现象持续发酵,需切实改善青年就业现状,并重视青年问题中家庭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生育水平下降、居民家庭观念转变以及现代生活方式变革等多种因素使得我国西南地区家庭呈现出结构简单、规模较小的"小家庭式样"特征;而现代人寿命延长、少生孩子的生育观念及新型生活方式又使该地区拥有老年人口的家庭数量不断增加。在未来,结构简单、规模较小的"核心家庭"将更适应于社会要求,家庭结构可能会出现"多元化"特点,与之对应的是需要重视家庭规模减小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调整现行的退休养老规划,健全完善老年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组成细胞 ,细胞发生病变必然导致主体的病态。近几年来 ,城市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渐突出 ,这其中当然不乏多种因素 ,但要看到因家庭出现问题致使其走上犯罪道路的还是大有人在 ,城市问题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诱导作用已逐渐引起社会重视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发展水平、稳定状况和文明程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日趋重要,反映在家庭领域中的问题也日渐突出.重视家庭问题的研究有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促进社会的安定、进步.一、家庭文化活动的由来与发展家庭是妇联传统的工作领域,50年代围绕“勤俭持家、勤俭建国”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活动;60一70年代开展这一活动的着眼点是促进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视野不断拓宽,参与意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