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5,(24)
<正>体育是一个大综合体,是一个大文化概念。它可以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精神意识的相互认知,进而走向相互认同。在两岸交流大背景下,两岸体育交流进行时间最早、对话最为顺畅、合作也最为密切。今年,在两岸体育界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体育交流稳步发展。从两岸的奥委会、单项运动协会和基层民间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5,(13)
<正>两岸历史文化本来一体,两岸本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唯因"台独"的存在,造成两岸历史断裂与文化心理伤痕。两岸不缺共同记忆,唯缺美好的共同记忆。增强两岸历史连接,可以从八个方面着力: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文物、遗迹等;二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节庆、习俗等;三是近代历史上两岸同胞共同抗击列强侵略、建设台湾的历史;四是两岸同胞共同抗日  相似文献   

3.
正谈交流话合作谋发展浓浓一家亲"实""惠"泽两岸浅浅一湾水,浓浓两岸情。情感交流,为两岸和平发展注入了"爱"的正能量;经贸交流,成为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夯实两岸共同利益的重要载体;文化交流,成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维系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纽带。两岸交流代表了人民根本利益,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从1987年两岸民间交流破冰,到2008年  相似文献   

4.
台晟 《台声》2019,(18)
回顾十年发展,展望未来,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论坛成为两岸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两岸及港澳地区专家学者带来的宝贵经验和精彩观点为两岸搭建思想交流、观点碰撞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5,(14)
<正>160.此次参加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与台胞青年的近距离接触让我感受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华儿女始终会坚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仁义、坚韧、博爱等等,这些优良品质在两岸同胞的身上都是相通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华文化可以历经五千余年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一清华大学(志愿者)李亚强161.两岸电影的交流是两岸文化繁荣发展的体现,通过电影这一载体,两岸同胞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扩大共识、增进友谊。通过优秀华语电影的输出,我们可以扩大中华  相似文献   

6.
目前两岸保险业的合作 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 方面:两岸保险业界与学界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探讨;祖国大陆保险界与台湾地区保险界的业务合作;两岸保险人才的交流与互动。以此来实现“相互交流、平等磋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长远目标 1991年台湾地区的保险业者第一次组团到大陆访问,  相似文献   

7.
<正>奉化区与台湾有着特殊历史渊源,两地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佛缘相循。2019年,奉化区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以传统文化为纽带,开展形式多样的民间交流活动,不少已成为两岸交流的重要品牌。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巩固两岸基层交流,深化两岸文化交流,拓展两岸经贸交流,逐步形成立体化、常态化的交流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海峡水暖,媒体先知,两岸开放各项交流以来,两岸新闻界发挥了报晓迎春、先驱破冰的重要作用。时至今日,两岸主流媒体客观、公正的报道真实地反映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方面面——政治对话、经济合作、人员往来、文化共扬、科技互通……每一个两岸交流的场合都少不了两岸媒体的参与报道。可以说,两岸新闻交流是两岸交流中最为积极活跃的因素之一,两岸新闻交流融于两岸大交流之中,汇聚了两岸交流的正能量,充分发挥了两岸交流合作传导助推作用。2013年12月22日,海峡两岸媒体前瞻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宾馆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央电视台主办,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台湾"中央  相似文献   

9.
当前台湾对大陆高校学历认可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迎来了和平发展的全新契机,两岸民,众、高校、学生及各类民间团体等对扩大交流与合作的诉求进一步提升,加之受国际或区域性跨境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及两岸高等教育内部改革与发展的影响,两岸高等教育相互开放的程度、范围、领域、层次等明显放大,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随之持续升温,进入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最快速、最热络、最紧密的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两岸学历互认、相互招生等深刻影响未来两岸高等教育相互开放走向及交流与合作活动往纵深领域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再次成为两岸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赵辉 《台声》2006,(11)
两岸亲情血浓于水,文化一脉相承。两岸城市艺术节活动的举办,搭建了两岸城市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将推动两岸文化团体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密切两岸文化往来,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大力发展两岸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是两岸实现双赢、走向繁荣的共同需要。  相似文献   

11.
正8月6日至13日,应全国台联邀请,全台湾教师工会总联合会文史教师团一行24人赴湘参访交流。全国台联联络部部长何长明、湖南省委统战部巡视员冯波、湖南省台联会长白树仁等陪同。何长明代表全国台联会长黄志贤对教师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对湖南省台联的精心安排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台湾的客人们通过这次参访交流,加深对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了解,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希望同胞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23)
<正>2017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暨第六届两岸及港澳师范大学校长论坛于11月17日在福建师范大学举行。台湾多名高校负责人受访时表示,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应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大师生交流以破当前台湾少子化困局。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密切,今年11月初,由福建师大两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3.
<正>1987年,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同胞从此开启交流交往,至今已有30载。30年来,两岸经济社会交流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从间接到直接、从单向到双向的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格局,两岸经济、社会、文化联结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展现出融合发展的美好前景。在历史长河中,  相似文献   

14.
赵辉 《台声》2006,(11):37-41
两岸亲情血浓于水。文化一脉相承。两岸城市艺术节活动的举办。搭建了两岸城市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将推动两岸文化团体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密切两岸文化往来。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大力发展两岸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是两岸实现双赢、走向繁荣的共同需要。  相似文献   

15.
王冰 《两岸关系》2007,(8):12-13
2007年上半年,两岸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人员往来保持稳定增长,文化、经贸等各项交流与合作广泛深入。持续发展的两岸交流与合作反映了两岸同胞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的共同心声,成为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5,(24)
<正>中华文化是两岸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2015年以来,两岸文化交流持续稳定健康有序开展,遍及文学、美术、音乐、戏剧、舞蹈、曲艺、杂技、文物、民俗、艺术教育、图书馆、文化管理等各个领域,文化大交流如火如荼。一系列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流活动,丰富了两岸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  相似文献   

17.
正祖国大陆改革开放走过40年进程,海峡两岸出版交流合作也经历了30年岁月。30年来,两岸出版交流合作由间接走向直接,从单向走向双向,从一般交往走向实质性合作。展望未来,新形势下两岸出版交流合作必将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不断融合,将共同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作出贡献。两岸出版交流合作的不凡历程两岸出版交流始于1988年。1988年10月,台湾出版  相似文献   

18.
声音     
《台声》2014,(7):14-15
<正>赖清德:两岸交流应当有多元声音,民进党应积极自信地参与两岸交流,应在文化、教育、社会发展上与大陆进行全面交流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两岸之间的相互了解、理解、谅解、和解,共同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10月13日,己亥年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经贸交流系列活动在湖南省株洲市拉开帷幕,来自两岸5000余名嘉宾共襄盛举。活动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和株洲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为"深化文化经贸交流,共推两岸心灵契合",主要包括在株洲市举办的现代农业对接、现代制造业对接活动,以及在炎陵县举行的己亥年  相似文献   

20.
<正>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是两岸民众交流、合作的平台,旨在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扩大两岸文化交流,增强两岸民族认同。自2009年迄今,大陆共设立了28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其中一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或重要遗址,如曲阜孔庙、湖南炎帝陵、随州炎帝故里等;一部分是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纪念地,如南京中山陵、福州马尾船政文化园、武昌辛亥革命遗迹遗址等;还有一部分是两岸共同抗战的见证地,如台儿庄、湖南芷江、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等。多年来,这些交流基地以其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独特的自然风光,唤醒了两岸同胞的共同记忆,赢得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向往和爱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