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波兰的历史书写,最早出现在1623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的《职方外纪》中,19世纪中期葡萄牙人玛吉士的《外国地理备考》中也已透露出波兰衰亡的信息,但魏源《海国图志》所转述的这些西人汉文文献中并未显示民族主义感情色彩的文字。1896年8月29日《时务报》刊载的梁启超所编《波兰灭亡记》一文,是晚清波兰史书写系谱中最早从亡国史鉴的角度描述波兰的,之后康有为也撰有《波兰分灭记》,两位维新派思想家首先借助"波兰亡国史"作为戊戌变法维新派政治动员的重要思想资源。1901年庚子变乱与《辛丑条约》签订,亡国危机日益深重,在"亡国史鉴"高潮中,日本学者涩江保的《波兰衰亡战史》进入中国,在1901至1904年间先后出现了三种译本:一为1901年译书汇编社所译出的第一册本;二为1902年江西官报社推出的陈澹然译述《波兰遗史》;三为1904年东大陆图书译印局印刷、上海镜今书局发行的薛公侠译述的《波兰衰亡史》。在具有强烈民族主义精神的感召下,"波兰"再次作为民族衰亡的政治符号,这一符号还被有意识地提升为一种唤起民众族群意识、抗击帝国主义外来侵略和推翻满清腐朽统治的民族主义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1894年甲午战败,不仅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进而确认了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对"体—用"关系认知指导思想的破产,也对战后东亚乃至整个世界格局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延续至今。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史鉴的功能也正在于此。习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认真反思甲午战争爆发及战败之原因,对理解这一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意义尤殊。本栏约请相关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就甲午战争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与共鸣。  相似文献   

3.
1894年甲午战败,不仅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进而确认了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对"体—用"关系认知指导思想的破产,也对战后东亚乃至整个世界格局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延续至今。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史鉴的功能也正在于此。习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认真反思甲午战争爆发及战败之原因,对理解这一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意义尤殊。本栏约请相关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就甲午战争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与共鸣。  相似文献   

4.
1894年甲午战败,不仅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进而确认了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对"体—用"关系认知指导思想的破产,也对战后东亚乃至整个世界格局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延续至今。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史鉴的功能也正在于此。习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认真反思甲午战争爆发及战败之原因,对理解这一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意义尤殊。本栏约请相关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就甲午战争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与共鸣。  相似文献   

5.
1894年甲午战败,不仅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进而确认了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对"体—用"关系认知指导思想的破产,也对战后东亚乃至整个世界格局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延续至今。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史鉴的功能也正在于此。习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认真反思甲午战争爆发及战败之原因,对理解这一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意义尤殊。本栏约请相关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就甲午战争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与共鸣。  相似文献   

6.
正《群书治要》被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之精华",于唐太宗时汇编而成,该书"博而要",撷取了中国唐朝以前经、史、子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精华。习仲勋先生曾为该书题字"古镜今鉴",习近平总书记也熟读此书。英国著名历史哲学家阿诺德·汤恩比博士认为,"能够真正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的,唯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一点上,《群书治要》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当今世界各种争端的良方。"天人合一"与可持续发展。《群书治要·周易》认为,万事万物都在一个通往平衡与和谐的过程中互相联系,人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期,周礼崩坏,群雄逐鹿,历史进入了一个"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历史巨变时期,《左传》的作者通过对真实具体的历史事件的记录,"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综观全书,"尽而不汙,惩恶而劝善",表现了《左传》记史的最大特点:它不是按照官方的定性与通报来记载历史,而是按照历史的事实记述;对人事的记载全面客观而公正,既扬其善,也昭其恶;不为宗国讳,不为君王讳;不遮己丑,不掩人善。  相似文献   

8.
<正>时下,新词层出不穷,"晒客"、"威客"、"麦兜族"、"草食男"、"肉食女"风行一时。这不,在网上和杂志上又看到"脉客"这样一个新词。据说它是源于英文"Mankeep",译为"人脉经营",根据发音,人们更愿意简称为"脉客"。它是指善于使用人脉、经营人脉的人。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经发表一份调查报告称,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人脉(据2009年第18期《读者》)。  相似文献   

9.
朱永新 《中国减灾》2012,(2X):35-35
<正>在盘点2011年中国教育工作时,我们看到了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看到了自上而下推动教育前行的力量;我们也看到了来自民间的努力,看到了自下而上推动教育改革的草根行动。这两股力量的融合,将成为中国教育变革的真正动力。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不愿意看到的事件,听到了不愿意听到的声音。其中,我最不愿意听到的一个词就是"校车"事故。这个"校车",不是孩子们喜欢的《神奇校车》,而是他们恐惧的"血色校车"。"校车"事故,注定成为2011年  相似文献   

10.
拜年的传说     
《天津政协公报》2011,(12):17-17
<正>人们通常把春节说成"过年",把春节期间的访亲问友叫"拜年",这个习俗从何而来呢?据民间传说,很久以前,有头凶猛无比的野兽叫"年",每到隆冬季节,食物发生短缺,"年"就要出山骚扰。有一次,它刚到村口,看到一个小牧童在放鞭炮,"年"感到很惊恐,吓得赶紧躲开。没跑多  相似文献   

11.
正近些年来,不管是提倡的"居家养老",还是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执行起来都困难重重。但是深圳拟出的新政,让大家看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据《羊城晚报》报道,2015年12月8日,《深圳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在广东省深圳市民政局官网上征集意见。值得一提的是,意见稿中提出,"将对与老人居住在一起的子女给予优惠政  相似文献   

12.
《电子政务》2012,(5):61
2012年4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在北京发布了《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微博作为媒体平台在2011年崛起,微力量推动社会改革,微公益提振社会和谐度。《报告》列举了一串例子来证明2011年微力量促进了一系列社会事件向改良的方向发展:"郭美美"事件促进了公共慈善透明,"徐武事件"促进了精神卫生法出台,"小悦悦事件"促进了社会道德建设,校车事件促进了校车安全管理,"7·23"动车事故促进了  相似文献   

13.
<正>在很多人的意识中,"较真"意味着"教条"和过分的"执拗",是缺乏人生变通智慧的一种体现。然而,笔者认为,"较真"体现的是一种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敢于碰硬、严谨细致、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展现的是一股锲而不舍的"认真劲"。全面贯彻落实《准则》和《条例》,尤其要有一股"较真"劲。新修订的《准则》坚持正面倡导,"重在立德";新修订的《条例》开  相似文献   

14.
《松州》2014,(6)
<正>一、关于道德的含意道德之说早已有之。在汉语中,道德一词最早分开使用。老子《道德经》内容分为《道经》和《德经》。书中"道"和"德"是两个词,这里的"道",指的是"规律"。"道是里,德是表;德是道之用、道之现。道是看不见的,通过德表现出来。"《左传》说:"有德不可敌",认为军队道德水平决定战争胜败。《荀子·劝学篇》中,"道"与"德"二字始连用,"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相似文献   

15.
李斌 《创造》2015,(11)
<正>"琅琊山顶有一个琅琊阁,琅琊阁每年发布琅琊榜",近来热播的电视剧《琅琊榜》,让琅琊山、琅琊阁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安徽滁州为让自己的琅琊山风景区借着《琅琊榜》火一把,带动地方旅游发展,把景区内的"会峰阁"改名"琅琊阁",引来热议。滁州琅琊山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回应,之所以想到改名,确实和电视剧《琅琊榜》的火热有关,"黄金周期间,很多游客都来琅琊山点名要找琅琊阁,最后他们找不到都很失望"。营销学中有一种"借势营销",借助社会上受关注的事件推广产品,潜  相似文献   

16.
牛振洲 《前进》2014,(6):60-60
<正>甲午春节过罢,"家风"这个淡出人们视野多年的词语,一时又成了公共关注的话题。在重提"家风"之时,我不禁想起一则"叔向贺贫"的典故。"叔向贺贫"来自于《国语》,讲的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一个真实故事:叔向去拜见韩宣子,韩宣子正在为贫困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韩宣子不解。于是,叔向讲出了一番道理:从前,栾武子家里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郑重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这对我们进一步坚定信心,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一、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必要准备70年来,特别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年来,大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坚持在发展的基础上解决台湾问题,坚持  相似文献   

18.
微观天下     
正国庆假期的"中国红",是怎么"圈粉"年轻人的?"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红色"无疑是最亮眼的一抹色彩。电影市场上,"红色国庆档"票房持续火爆。据统计,截至10月7日17时,2021年我国国庆档票房达42.46亿元,成为中国影史同期第二。主旋律大片《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掀起全民观影热潮和网络热议,引发无数年轻网友共鸣;红色旅游成为国庆出游新风潮,越来越多年轻人在国庆小长假期间选择前往革命老区、革命纪念馆等地旅游打卡,接受红色熏陶、感受红色文化。(据半月谈网)  相似文献   

19.
秦俊勇  伍远近 《小康》2004,(3):32-35
我们划盼"绿色政治",当然期望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也是一种"绿色产品"。衡量一项公共服务是否为"绿色产品",其基本标准是什么?--是"以人为本",是"执政为民"。从这个角度去考察,我们找到了一个"样本"、发现了一个"典型",我们从一度被外界炒的纷纷扬扬的"仙居县政府卖大院事件"中,看到了我们希望看到的一片绿叶,感受到了一片浓浓的绿意。  相似文献   

20.
徐杰舜先生主编的《汉民族史记》九卷本于2019年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反响,好评如潮.该套著作不仅在叙事取向上彻底摆脱了近代通史的叙事范式,采取了《史记》式的叙事结构,突破王朝述史的框架.可贵的是,《汉民族史记》证实了"五帝是一个历史时代",打破了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的传统观点,把汉民族的历史往前推进了1000多年.献给全球华人的巨著《汉民族史记》九卷本是汉民族研究的又一座高峰,通过这套巨著,我们可看汉民族上下6000多年起源、形成和发展的连绵不断的历史以及族群史、文化史、风俗史、海外移民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