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司法政策源于我国宪法法律构成的规范性体系,是司法体制运行中政治与法律相互作用的结果.司法机关通过制定司法政策措施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规范法律适用和司法行为、调整司法系统内部结构关系等.随着司法政策功能的拓展,人民法院正在从"克制司法"走向"能动司法",从关注"校正正义"走向关注"分配正义",从"司法权地方化"走向"司法权国家化".基于这一司法政策功能的认知,有必要在司法改革中突出司法政策的制度设计,完善司法政策决策程序,更好地履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职责使命.  相似文献   

2.
孙光宁 《理论探索》2015,(1):104-108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司法机关之外的领导干部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在干预司法审判时都要追究其责任。从制度发展的角度来看,最高人民法院确立的过问登记制是干预追责制的雏形,但是存在着不少缺陷,表现在过问登记的动机、对象范围和惩戒措施等方面。干预追责制是对过问登记制的超越,其实践价值表现在主体的扩展以及内容上的丰富与完善。当然,干预追责制还需要完善提升,这包括实行办案责任制、建立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推进司法系统去"地方化"和构建法治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等,这样才能够全面推动司法独立在中国法治建设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了一系列司法改革新举措,对司法体制改革作出新的重大部署。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从制度和体制上防范和禁止地方行政权力干涉,保障审判权、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体制,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实行立案登记制,从司法权运行机制和职能定位上强化司法权威,促进公正司法,保障国家和公民权益。  相似文献   

4.
当前,司法权独立运行与网络公众参与的关系仍然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表现为在网络公众司法参与的范围不够广泛、表达的意见不够客观及忽略司法权独立运行的特性和规律的情况下,两者间常常出现较为激烈的对立和冲突。因此,为了实现司法权独立运行与网络公众参与的平衡,应当通过网络公众理性参与和司法机关的宽容性接纳、构建协商型司法正义、及合理设定司法民主性边界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人民检察院办案体制是行政管理体制下的司法程序操作,检察官个人依照司法程序办案,没有独立的检察司法权,办案须按级服从检察行政领导,形成检察行政权分割检察司法权或部分代替检察司法权的行政色彩极强的特有办案模式。这种模式的弊端是定案的不办案,办案的不定案,与国际上通行的检察官独立办案体制形成鲜明对照。2000年全国检察机关在公诉部门推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在办案机制上做了些改革,主要是赋予主诉(主办)检察官部分完全的检察司法权,但情况尚未根本转变。因为这个主诉(主办)检察官办案机制并没有动摇行政与司法交叉实施的管理体制,检察院内部各部门行政条块分割,行政权地位高于司法权地位的状况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6.
鉴于刑罚自身的价值所在以及司法权终极性的特征,司法权的行使会在社会上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因而司法需要监督。而司法权独立性和程序性特征又要求对司法的监督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7.
对司法内涵的把握直接影响着司法改革的目标确定与路径选择。目前,关于我国司法的主流观点主要包括"司法"即纠纷的法律解决,"司法"即诉讼,"司法"即审判,这些观点都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我国的司法内涵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司法权"和"司法活动"的话语结构,"司法权"与"司法活动"均是诠释我国司法概念的重要元素。"司法权"的话语结构坚持司法权为裁判权的专属性;"司法活动"的话语结构则强调司法活动参与主体的国家性和多元性。刑事领域中,司法活动以司法权(审判权)的运行为核心,强调侦查权、检察权、司法行政权各自独立存在,以及司法权对整个司法活动的规制与约束。在司法的概念下区分不同描述对象,是澄清概念误区、尊重司法规律、确保司法改革顺利进行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司法独立是法治的基本原则,具有重要价值。针对现实中很多影响司法独立的因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司法机关之外的领导干部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在干预司法审判时都要追究其责任。从制度发展的角度来看,最高人民法院确立的过问登记制是干预追责制的前身。而后者对前者的超越在于主体的扩展以及内容上的丰富与完善。当然,干预追责制还需要与其他相关制度相互配合,才能够全面推动司法独立在中国法治建设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行政不得干预司法、国家机关履行公共职责的领域不能允许私权利的介入等是现代法治下的权力运行规律,而我国铁路司法机关行使的司法权力来源于铁路运输企业,其合法性值得商榷。我国铁路司法机关权力的配置与国家权力分配原则存在冲突,铁路公安司法体制与现代法治理念也存在矛盾。应该改革现行的铁路司法体制,建立独立的司法体制。  相似文献   

10.
保障司法权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权威(Judicial Author-ity)本身并不是一个法律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和政治概念,是指司法机关通过公正司法活动(审判、监督和执行)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形成命令和服从关系,具有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司法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权威的司法体制。所谓权威的司法体制是指司法机关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司法体制独立、统一、公正,司法机关依法独立统一行使司法权,其它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对司法机关的权威地位提供制度性的尊重和维护。第二,权威的司法运行机制。就是司法运行的主体自主、动力充足、程序…  相似文献   

11.
域外检察办案模式的特点是在检察一体化原则下确保检察官办案的独立性。我国检察办案模式长期实行"三级审批制",根本问题是检察权行政化。曾经推行的主诉(办)检察官办案模式由于没有解决检察官办案独立性的保障问题,效果欠佳。构建新的检察办案模式,应借鉴域外检察办案模式的成功经验,以"突出检察官独立性"为方向,科学处理不同检察主体之间的关系,构建相关保障制度,并尽量拓展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司法行政权的界说及其合理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行政权是以管理司法行政事务为主、兼容部分司法权性质的行政权,具有复合性、相对独立性、广泛性、服务性等特点。我国司法行政权的合理配置要着力强化审判权的权威,调整完善检察权;统一规范司法裁判的执行权;完善司法行政制度;并逐步实现司法行政与审判、检察等司法业务的适当分离。  相似文献   

13.
能动司法本质上是司法机关对立法机关立法权的侵蚀。宪法作为法律体系中位阶最高的法,体现了法律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应作为能动司法的边界。依据宪法,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才有权解释宪法,司法机关没有宪法解释权。但通过人大常委会"督宪权"与司法机关"司宪权"之不同层级的分工,司法机关应享有默示的授权以对普通法律做合宪性解释。而最高人民法院新近建立的案例指导制度即在能动司法与宪法司法化之间构筑了联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段占朝 《学理论》2009,(12):150-152
文章追溯了司法独立的思想渊源,并对英美司法独立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从而归纳出我国司法独立的环境制约因素,主要有主流的国家学说、政党制度和阶级状况、司法独立发生的历史前提以及司法现状等,最后为我国的司法独立进行了合理的定位:以“人民主权”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分权学说的合理内核,通过完善司法制度,逐步实现审判的独立以至最终实现法院的独立,从而强化司法权对于行政权的独立性。实现对公民权利的充分而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请示报告制度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内法规规范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请示报告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法工作领域的适用,曾经衍生出"党委审批案件"制度与实践,导致民主法治建设遭受重创。虽然伴随着改革开放,"党委审批案件"制度被正式废止,但是实践中司法地方化、行政化的问题依然存在,领导干部干预司法现象屡见不鲜。党的十八大后,一方面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国,深化政法领域改革,保障审判权独立运行;另一方面不断健全请示报告的党内法规,强化各级党委统筹领导作用。如何在政法领域,特别是司法审判中正确认识、科学适用请示报告制度已成为一个紧迫而又棘手的问题。或许对请示报告与"干预"司法,案件审批,党委领导干部批示、圈阅、督办公文,"公检法"关系协调等作出法治化界定,才是开启"中国之治"新篇章之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刑事司法环境,是指与法院刑事司法活动有关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包括司法前提、司法主体、司法文化环境、社会体制和价值观念等一系列影响刑事司法活动的因素。良好的刑事司法环境有助于公平正义的实现,但我国刑事司法环境的现状不容乐观。通过加强法官队伍建设,通过自身工作增强司法公信力,理顺司法权和政治权的关系,实现政治影响刑事司法的程序化与合理化,全面建立司法救助制度等措施,可从根本上能动地改造现有刑事司法环境。  相似文献   

17.
唐强 《理论探索》2003,(1):73-75
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是基于自由裁量权而产生的。司法权与行政权是社会有序发展天平的两端 ,只有二者相互协调平衡发展 ,才能实现依法行政、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目的。而现实情况是 ,行政权中的自由裁量权迅速膨胀 ,自由裁量行政行为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远远超越司法权对其控制的范围 ,并因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 ,研究对自由裁量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 ,平衡二者的相互关系 ,已属势所必然。  相似文献   

18.
李金河 《学理论》2010,(24):27-27,31
宽严相济是我们党和国家重要的刑事司法政策,是检察机关正确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的根本方针之一。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有利于司法机关惩治犯罪、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若干意见》,明确了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指导思想、原则,并对检察机关执法办案各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也是对检察机关自侦工作执法办案水平和执法效果的重大考验。笔者仅就检察机关自侦部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如何贯彻宽严相济的司法刑事政策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9.
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我国目前不能对其进行司法监督,这严重限制了司法机关监督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必须建立中国特色的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行政法律监督制度的起步时间不长,但在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上,已经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符合我国国情的司法监督制度.我国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依据是人民主权学说和国家机关之间的职能分工;监督的功能既包括制约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又包括维护和保障行政权力的有效行使;监督的主体既包括普通的人民法院,又包括人民检察院;监督的范围主要是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这些方面与西方国家有较大的区别.受制于其国情和统治者的需要的西方国家司法权对行政权的法律监督制度是不能照抄照搬的;但对其有益的、符合国家权力运行规律的、符合法治国家建设要求的部分,我国是可以参考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