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台声》2015,(22)
<正>今年是台湾光复70周年。当年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甲午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声,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日本在乙未占据台湾,开始了台湾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日本殖民统治,台湾岛内同胞被强制改为日本国籍。在日据50年中,台湾同胞开展了英勇的武装斗争和非武装的民族运动,他们英勇抗争,不屈不挠,付出  相似文献   

2.
<正>内容简介:1895年清政府战败,与日本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自此台湾被日本窃据。从这时起,台湾同胞就展开了抵抗运动。本书对台湾同胞抗日运动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共有七章,内容包括台湾官民反割台的斗争、台湾总督府的殖民征服政策、以汉人为主体的抗日游击活动、台湾少数民族的武装抗日事件、台湾社会团体反殖民统治的斗争、台湾民众在祖国大陆的抗日活动。  相似文献   

3.
卢成池 《台声》2013,(2):70-73
1895年,甲午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以一纸《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同胞“义不臣倭”,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全岛性惨烈的反割台斗争。5月25日,台北宣告成立抗日临时地方政权“台湾民主国”。6月上句台北失陷后,战事主要在台湾中南部展开。  相似文献   

4.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被割让的消息传到岛内,人民悲愤异常,纷纷拿起武器,与日军进行斗争。虽然最终台湾被日本人占领,但台湾人民反对日本殖民奴役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伴随日本在台湾统治的加强,台湾同胞斗争的方式也逐渐从武装反抗转向和平运动。因为早在1907年梁启超就曾对林献堂说过:  相似文献   

5.
倪蛟 《台声》2003,(5):46-48
题记:1894年,蓄谋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借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而昏聩无能的清政府一味求和妥协、指挥不力,以致战局直下,北洋水师亦全军覆没。尤令国人痛心不已的是清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春帆楼与日媾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湾被强行割让给日本。由此,广大台湾同胞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反割台”爱国斗争———  相似文献   

6.
正1945年10月25日,在时称公会堂的台北中山堂,当中国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陈仪宣布:"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全岛各处,欢歌燕舞,家家户户,祭祖谢神,告慰先灵……"甲午战败乙未割台今天,台湾新北市盐寮海滨公园,一座抗日纪念碑矗立在波涛之畔。1895年5月29日,日军就是在此处登陆,拉开了日本殖民台湾的序幕。甲午战败,1895年(乙未年)4月,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割让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0,(6):84-85
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噩耗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台籍举人汪春源、罗秀惠、黄宗鼎与在京台籍官员叶题雁、李清琦等多方奔走,率先上书都察院,反对割台议和,表明“台地军民必能舍死忘生,为国家效命!”都察院将呈文代奏光绪帝,表达台湾同胞强烈反对割台的决心和民意。是为“五人上书”。本刊现将载于老台胞何标主编《老北京台湾人的故事》书中、现存北京市档案馆的呈文全文录于此。  相似文献   

8.
台湾掠影     
王虹 《世纪行》2014,(2):42-43
<正>2013年的金秋十月,我们一行赴台考察了七天。当飞机冲上蓝天,朝着台湾飞翔时,我脑海里不由自主地翻滚着台湾历史片断:1622年荷兰人占领台湾,紧接着西班牙人来到,随后,荷兰人赶走了西班牙人;1641年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赶走了荷兰人,使台湾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复台  相似文献   

9.
陈仪与台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45年,随着抗日战争胜利,中日甲午战争中被日本强行割占的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当时,陈仪被任命为国民政府首任驻台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代表国民政府从日本手中接收并治理台湾.一年半以后,台湾爆发了“二二八”起义,陈仪“引咎辞职”,结束了在台湾的主政生涯.本文所要论述的是,陈仪接收台湾、治理台湾的措施,以及对他的治台措施作一评价.  相似文献   

10.
林金源 《台声》2014,(3):38-39
农历新春,岁次甲午。回顾历史,这是第3个攸关台湾命运的甲午年。第一个甲午1894年,日本借口出兵朝鲜,挑起中日战争,清廷战败,被迫割台。日人武力镇压、殖民开发、“皇民同化”三管齐下,但从台湾被日本侵占的那一天起,台湾乡亲英勇不屈,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台湾岛内,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亲日分子大肆鼓吹“日台一体”、“日本是台湾永久的朋友”的言论,竭力美化日本侵台的史实,给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大业带来了不小的阻力和障碍。然而,认真研究日本与台湾地区关系史便不难发现,近代历史上日本对台湾的一系列举动,皆是出于其对外侵略扩张的自的。这其中,发生于1874年的日本出兵台湾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对于这次出兵,日本政府事先进行了认真的部署和准备。尽管这次出兵持续时间不长,也并未引起大规模的战争,但日本还是从中获取了不少的利益,并为其1895年占领台湾创造了条件。了解这段史实,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近代中日关系,了解近代清政府对台统治政策的变化,也有助于我们看清日本侵略台湾的历史真面目。  相似文献   

12.
<正>1895年3月,日军攻打澎湖岛,清军和台湾人民就开始了武装抵抗。台湾的武装抗日斗争,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1915年的台南西来庵事件。1915年以后,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者的斗争主要集中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武装斗争的条件已经不存在了。在文化领域的反殖民斗争,主要形式包括创办报刊、诗社、文社、剧团、书房、私塾、学会、研究会等,千方百计保留中国文化,尽力抵制日本殖民者掀起的日语教育和“皇民化”狂潮。在文化领域和政治领域的反对日本殖民者斗争中,台南的连横是一员战将,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三国干涉同盟的重要成员,德国在割台与反割台的斗争中,扮演了独特角色。出于拉拢日本和离间俄法的考虑,德国在割台问题上的立场明显偏袒日本。虽然这种偏袒行为不如美英那么直接、有力,但客观上德国充当了日本顺利窃据台湾的帮手。  相似文献   

14.
1874年日本悍然入侵台湾,并挑起了关于台湾内山地区领土主权的一场争论.清政府面对这一突发性边疆危机,制定和实施了"谕以情理,示以兵威"的对日斗争方略,促成了中日和议与<北京专条>的签订,实现了驱日保台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林岷 《统一论坛》2009,(6):48-51
1874年5月,日本发动侵台战争,清政府在证实日本侵台后,照会日本外务省提出质问,并于1874年5月14日命时任船政大臣的沈葆桢“带领轮船兵将,以巡阅”为名,前往台湾受侵地区察看,“不动声色,相和筹办”。  相似文献   

16.
<正>1895年6月至1945年8月,是台湾历史上的日据时期,既是日本殖民者残酷压迫和剥削台湾人民的历史过程,也是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过程。根据日本殖民者编写的《台湾总督府警察沿革志》《台湾宪兵队史》等文献资料记载,这一时期,台湾人民发起的反抗日本殖民统治运动包括武装抗日运动、政治运动、无政府主义运动、民族革命运动、农民运动、共产主义运动。其中,武装抗日运动主要发生在1915年以前,其他反抗日本殖民统治运动主要发生在1915年以后。台湾的无政府主义运动伴随着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姚同发 《黄埔》2010,(1):53-55
在清政府治理台湾的212年间,海峡两岸经贸交往,无论贸易范围与商品,还是贸易数量与组织,都有明显的扩大与变化。清代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前期(1683-1840年)与后期(1840-1895年)两个阶段。1895年清政府割台,两岸经贸关系转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郁辛 《台声》1995,(10)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七·七”事变58周年,又是“马关条约”割让台湾100周年。为不忘国耻,牢记惨痛历史教训,两岸各界纷纷举办了多种纪念活动。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和损失是空前的。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3500万;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台湾同胞遭受日本殖民者奴役达50年,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牺牲了65万人。 从1895年4月17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到1945年10月25日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中间整整50年日据时期,台湾各族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日本侵略者,争  相似文献   

19.
一、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台湾岛及周围的澎湖列岛,古称“夷洲”或“流求”。南宋时,澎湖列岛已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十六世纪曾被荷兰侵占。明末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清初设置台湾隶属福建省,光绪十年(1885年)台湾建省。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失败后,1895年4月17日,腐败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侵占。1945年8月,二战胜利,日本侵略者被赶出了台湾。1943年《开罗宣言》规定,1945年《波茨坦公告》…  相似文献   

20.
肖军 《台声》2010,(11):42-45
<正>自1840年英国殖民者对华发动鸦片战争起,帝国主义列强利用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依仗着坚船利炮,一再地入侵中国,使中国人民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不愿做亡国奴的台湾同胞抗日斗争风起云涌、方兴未艾、从未停歇。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65万台湾同胞在斗争中前仆后继,英勇捐躯,而当时台湾的总人口不过600万。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长卷中,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台湾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谱写了最为惨烈最为悲壮的一章。从1896年太鲁阁人发动的第一次武装反抗起,至1933年布农人发动的最后一次武装抗日,在历时近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