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以RCA指数分析了台湾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发现台湾服务贸易竞争力疲弱,不仅与美欧发达国家差距很大,而且在“亚洲四小龙”内也处在下游水平;虽然台湾传统服务贸易部门竞争力有所增强,但现代服务贸易部门竞争力却在弱化.本文探讨了岛内市场需求、外部市场需求、人力资本状况、服务业发展、货物贸易发展及服务贸易开放对台湾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认为各因素对台湾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作用各不相同.最后,本文分析了两岸服贸协议对台湾经济的作用,探讨了近期岛内出现的“太阳花学运”反服贸风暴背后的原因,认为台湾既要理性、平和地安抚反服贸民众的热燥情绪,又要加快推进服贸协议,为两岸经济合作突破深水区提供新动能.  相似文献   

2.
2014年3月18日至4月10日,台湾爆发了以学生为主,部分团体参加的反对"两岸服贸协议"、推动"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立法"的"太阳花学运"。此事件对台湾政局和社会造成了强烈冲击和动荡,充分暴露出民进党利用学运,进行"台独"分裂势力活动;渗透、培植、争取、扩大绿营后备军;煽动民众对马当局不满,从而达到削弱国民党年底"七合一"选举能量,为其夺取政权制造舆论之目的。"太阳花学运"对两岸关系造成一定冲击,进一步证明"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大障碍,也使两岸"两会"授权签署的协议权威性面临挑战,深刻地反映出大陆争取台湾同胞民心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4,(5)
<正>此次学运缘起自3月17日台"立法院内政委员会"审议服贸协议过程中,由于审议僵持,国民党籍"立委"张庆忠在30秒内宣布服贸协议视为已完成审查从而引起岛内争议。18日晚,岛内民间团体举行抗议"突破警力"占据台"立法院"议场。19日,"黑色岛国青年阵线"在网络号召购买太阳花为学运加油,至此占领行动被冠以"太阳花学运"。  相似文献   

4.
由于台湾岛内复杂的政治生态,两岸两会领导人在第九次会谈上正式签署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简称“两岸服贸协议”)至今仍未完成内部审议程序,两岸服贸协议的生效进程遭受人为延宕.台湾立法机构关于两岸服贸协议的备查与审议之争、径付二读之争以及“保留”之争,既凸显了台湾政坛向来存在的蓝绿之争,也隐含着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对立.尽管如此,从两岸服贸协议对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岛内蓝绿板块的力量对比以及民进党杯葛两会协议的既往实践等要素来看,两岸服贸协议的生效仍值得乐观期待.  相似文献   

5.
纪焱 《台声》2014,(5):38-38
<正>4月10日,历经3周吵吵闹闹的"太阳花学运"落幕,但台"立法院"的争斗却依旧方兴未艾。自"太阳花学运"提出"两岸协议监督机制法制化"诉求后,已有包括台行政主管机构版"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订定协议处理及监督条例草案"、"反服贸"团体支持的民间版"两岸协定缔结条例草案"、民进党版"台湾与中国缔结协议处理条例草案"等7个不同版本的"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交付岛内相关委员会审查。如果仔细审视"反服贸"团体所支  相似文献   

6.
关键词     
《台声》2014,(5):14-14
“太阳花学运”此次学运缘起自3月17日台“立法院内政委员会”审议服贸协议过程中,由于审议僵持,国民党籍“立委”张庆忠在30秒内宣布服贸协议视为已完成审查从而引起岛内争议。18日晚,  相似文献   

7.
人物     
《台声》2014,(5)
<正>张庆忠:审查争议鞠躬致歉3月17日,在台"立法院内政委员会"审查《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时,国民党籍"立委"张庆忠以30秒宣布完成服贸协议委员会审查引起岛内争议。最终引发18日"太阳花学运",参与学生占领台"立法院"议场抗议审查程序。3月31日,张庆忠针对媒体询问是否会为30秒通过服贸协议而道歉时表示,服贸协议审查会时他曾三度上台,但民进党籍"立委"占据主席台,最后  相似文献   

8.
大破与大立     
《台声》2015,(4)
<正>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说,今年岛内社会氛围是"大破大立"的改革。经过去年一整年的喧腾,"大破"气势已经形成,但是却丝毫闻不到"大立"的气息,实在让人心焦。去年自"太阳花学运",岛内社会挡住了两岸服贸协议的进程,也卡住了台当局诸多政策的实施,也间接促使国民党在地方"九合一"选举中落败,马英九为此辞去党主席之职。岛内地方新任县市长上任后,延续着"改朝换代"式的连续剧,于是台北市急速拆除了争议许久的公车专用道,重审台北大巨蛋等建设案,台中市的台湾塔不做了,桃园市要改铁路地下化,  相似文献   

9.
<正>台湾"太阳花学运"爆发一周年之际,岛内多个学运、社运团体再度聚集台"立法院"外举办活动,提出"宪改"等系列诉求。鉴于"太阳花学运"对岛内政局的巨大冲击和深远影响,蓝营党政系统均对公平分配、世代正义等议题作出积极回应;绿营则抓住时机继续狠批马英九当局、打击国民党。岛内主流舆论对"太阳花学运"的看法则从追捧与热情中消褪,逐渐浮现出反思运动负面效果的理性声音。可以预见,台湾社会很难走出"太阳花学运"的阴影,  相似文献   

10.
台湾所谓“太阳花学运”已经落幕一段时间了。然而,它实际上还没有完全结束,其所遗留的和激发人们思考的问题很多。其中问题之一,就是关于“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的关系问题。“两岸服贸协议”是隶属于和平发展内容的,“反服贸”的学生们却硬要加以反对,这自然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11.
新媒与老歌     
陈斌华 《台声》2014,(5):47-48
<正>今春台湾最受海峡两岸关注的新闻,莫过于3月18日爆发、4月10日退场的"反服贸"学生运动。在20多天的"太阳花学运"期间,作为一名媒体人和台湾问题研究者,我最关注的是新媒体在当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以及台湾新世代对新媒体的依赖与信赖。回顾此次学运,从活动的缘起、发动到串联、组织、物资保障再到对外传播,新媒体的影响无处不在。"风起于青萍之末",抗争首先缘于部分学生不满"立法院"审查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过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4,(6)
<正>继两岸服贸协议争议后,关于台湾岛内设立自由经济示范区(简称自经区)条例草案在台"立法院"再掀波澜,一些"反服贸"团体也转而反对自经区。所谓理由是如果让大陆资金、劳工、货品、服务业进入台湾,自经区形同"自杀区"。此前有人认为,岛内"反服贸"运动实质是对大陆的恐惧。这番关于自经区的言论,无疑坐实了这种判断。曾几何时,两岸经济合作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4,(5)
<正>自3月18日,"太阳花学运"风起云涌,至4月10日学生们撤离议场,学运落幕。此次学运中学生们提出"反服贸"诉求,就经济性而言,"服贸"明明是一个对台湾经济发展有利的协议,为何部分年轻人不领情?其背后的世代不正义及分配问题,值得深入思考。2011年英国经济学家戴安·科伊尔在其著作《被卖掉的未来:拼经济,不该拼掉下一代的未来》中谈到一个重要的观点,即经济增长要有感,需要落实在民众薪资上。持续强调错误、失真、  相似文献   

14.
杨立宪 《台声》2014,(7):50-51
<正>6月25日至28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首次率团进行为期4天3夜的台湾之行。抵台当日,他说道"从北京到台湾的飞行用时不到3小时,但迈出这一步足足用了65年"。作为大陆涉台部门主管负责人首次踏上宝岛台湾的土地,显然此次台湾行写下了两岸关系发展中新的篇章。此次张志军的台湾行,是对今年2月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首访大陆的回访。但因今年三四月间,岛内爆发"太阳花学运"而阻挡了原定在此时间内回访的行程。"太阳花学运"作为两岸关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是两岸关系发展出现重大变局的一年,也是两岸经济关系与经济合作发生重要调整的一年。台湾"太阳花学运"的爆发及达成"先立法、后审查"的"退场共识",导致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在台立法部门审批受挫,两岸经贸合作制度化建设蒙上新的阴影,并将对未来两岸协议的协商、签署与落实将产生深远影响,这是2014年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最大变局。不过,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市场的强大动力以及海峡两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4,(4):57-58
<正>去年6月21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九次两会领导人会谈期间,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与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签署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这是两岸经贸正常化、自由化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但由于民进党的阻挠,9个月过去,这份协议仍被深锁在"立法院"的抽屉里,迟迟不能审查通过。服贸协议不能生效实施,既不利于深化扩大两岸经济合作,更不利于台湾经济发展,受损害最大的则是台湾业界和民众。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在台湾被简称为"服贸"。"服贸"到底是一份什么样的协议?通俗地来说,就是一份相互  相似文献   

17.
郑太男 《台声》2014,(5):44-44
<正>一场意外引爆的"太阳花学运",充斥着台湾年轻人对服贸协议和大陆的曲解与误解;而海峡对岸一张源自2011年台湾某综艺节目中言及"大陆人民根本消费不起茶叶蛋"视频截图令茶叶蛋一夕爆红,也引发大陆一些年轻人无尽的恶搞和调侃。在台湾,类似大陆人民"吃不起茶叶蛋"的言论早已不是第一次产生。两岸通航前,岛内曾谣言台湾将遭遇"木马屠城",如今往返两岸的航班超过800班,结果有目共睹。今日的服贸协议同样碰到蜚短流长,比如180万大陆白领将到台湾,又或者4.8万元新台币  相似文献   

18.
正"31条惠台措施"一公布,立即在台湾引发各界关注,尤其是岛内各种媒体连续报道此事。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台湾《经济日报》:大陆行政效率令人印象深刻,这次针对台湾影视文化产品,以及多项专业人士在大陆执业等的开放程度,甚至还超越因"太阳花学运"而被台当局束之高阁的"服务协议",在与台湾无须"对等"条件下,即能享受服  相似文献   

19.
吴宜 《统一论坛》2015,(3):31-33
近年来,岛内社会运动中青年参与的能量不断增大,"反中"色彩日益明显,以至于在2014年掀起了对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均产生较大影响的"太阳花学运"。台湾青年热衷参与社运,且"反中"情绪浓厚的根源,与青年成长的内外环境、主客观因素密切相关。一、"相对剥夺感"增强是青年参与社运的内在动因社会学理论认为,人的"相对剥夺感"越大,对抗的可能性就越大,破坏性就越强;社会运动是参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6,(5)
正自从2014年3月"太阳花学运"爆发以来,"小确幸"一词频见于台湾甚至是大陆的涉台媒体。"小确幸"据说是一个来自日本的词,它反映的心理特征是不想有压力,不想发展,你们不如我,我已经很好了。台湾舆论认为,"太阳花运动"之所以形成,部分原因是台湾年轻人害怕引入竞争,他们想拥有自己的"小确幸"。有些人是不想太辛苦,过去那首《爱拼才会赢》中的"七分靠打拼"不是他们的菜。所以他们拒绝服贸协议,甚至拒绝统一,要求台湾"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