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任弼时是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之一.他的一生与青年团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为青年工作作出过特殊贡献.1946年5月,他首倡重建青年团,并主持两次中央书记处座谈会,为青年团的建立定下基调.他担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筹备委员会主任,推动建团的筹备工作,并指导中央青委创办了中央团校和复刊<中国青年>,为在全国范围内创建青年团,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被推选为团中央名誉主席.  相似文献   

2.
任弼时从1931年4月来到中央苏区到1933年4月调任湘赣省委书记,在中共苏区中央局工作两年,作为苏区中央局的主要负责人参与制定了具体的战略问题,并担负起苏区中央局的日常工作和战争后勤工作,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使苏区中央局的工作逐步走向正规,为苏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任弼时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其伟大革命历程中,自始至终,都与青年团工作联系密切。他坚持党对团的绝对领导,主张团的工作青年化群众化,坚决纠正取消主义和先锋主义倾向,缔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坚持正确的路线,坚持按照无产阶级的原则建设和壮大团的组织,为青年团建设制定了正确的方针,奠定了基本的工作原则,为青年团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年>有着辉煌的历史,是我们党团结教育引导青年的坚强阵地.从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回国后,任粥时曾负责编辑<中国青年>,发表过许多文章;解放前夕,他亲自指导了<中国青年>的复刊工作.他的一生与青年团和<中国青年>杂志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中国青年>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对中国青年团工作的突出贡献,他被誉为"中国青年的导师".  相似文献   

5.
《中国青年》有着辉煌的历史,是我们党团结教育引导青年的坚强阵地。从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回国后,任弼时曾负责编辑《中国青年》,发表过许多文章;解放前夕,他亲自指导了《中国青年》的复刊工作。他的一生与青年团和《中国青年》杂志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中国青年》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对中国青年团工作的突出贡献,他被誉为"中国青年的导师"。  相似文献   

6.
1957年5月15日至25日,“扎根农村的青年典型”徐建春到北京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徐建春来自山东,她的事迹在当时被广为宣传。  相似文献   

7.
党兴 《奋斗》2014,(4):69-69
正任弼时同志作为中国共青团早期领导人和中国青年的卓越导师,他的一生与中国青年运动和中国共青团密切相关。哈尔滨民主青年联盟就是根据任弼时同志在延安作出的关于东北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而建立的。  相似文献   

8.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任弼时高度重视团的教育训练工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他要求团员要特别加强马列主义学习,并注意在实际工作和斗争中锻炼提高。在教育训练的主体上,任弼时强调在发挥各级团组织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各级党委的领导推动作用。任弼时重视团的教育训练工作不是偶然的,既有他本人在莫斯科学习经历的影响,也有其他考虑。青年团自身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青年同志是中国革命的未来和希望,团的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从党的工作大局出发,重视团的建设,不断推进包括教育训练在内的各项工作。任弼时民主革命时期团的教育训练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对我们今天进一步加强团的建设仍然具有示范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任弼时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从1940年初到1947年初,他在延安工作、生活了七年时间。在这段时期,任弼时襄助毛泽东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直接参与许多重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负责调整机构,建立一整套规章制度,参与领导延安整风运动,筹备与主持党的七大,指导重建青年团,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汤涛 《党的文献》2017,(3):45-51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任弼时高度重视团的教育训练工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他要求团员要特别加强马列主义学习,并注意在实际工作和斗争中锻炼提高。在教育训练的主体上,任弼时强调在发挥各级团组织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各级党委的领导推动作用。任弼时重视团的教育训练工作不是偶然的,既有他本人在莫斯科学习经历的影响,也有其他考虑。青年团自身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青年同志是中国革命的未来和希望,团的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从党的工作大局出发,重视团的建设,不断推进包括教育训练在内的各项工作。任弼时民主革命时期团的教育训练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对我们今天进一步加强团的建设仍然具有示范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柏坡时期是任弼时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他为土地改革、党的建设、重建青年团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张祁锁 《先锋队》2012,(19):45-46
在夏县祁家河乡供销社后院里,长年住着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慈祥的老人,她就是王福姐。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老人,当年却是夏县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1949年4月,她出席过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一1946年7月,蒋介石撕毁了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全面进攻。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解放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参军高潮,真是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上战场。王福姐当时家里共六口人,公公婆婆年事已高,小叔常年有病,小姑还小,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只有  相似文献   

13.
张祁锁 《党史文汇》2012,(10):46-49
山西省夏县祁家河乡供销社后院里,长年住着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慈祥的老人。因腿脚不好,人们偶尔看见的她总是坐在轮椅里,她虽因病不能说话,但意识却很清楚,见人总是微笑点头打招呼,她就是王福姐。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老者,当年却是夏县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她曾于1949年4月出席过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受到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她曾担任过夏县一区、二区的妇女主任,以后调任重庆市璧山县民政局  相似文献   

14.
劳骥 《前线》2014,(6):117-117
<正>任弼时是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16岁投身革命,去世时只有46岁,在我党历史上立下了很大功劳。他生前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尽管任弼时身体不太好,但他最怕工作少,甘当人民的"骆驼"。任弼时身患严重高血压,长期抱病坚持繁重工作。他从苏联治病回国后,医生规定他每天工作不能超过4小时,实际上他经常超出8小时。他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肩负着革命的重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担任团的领导职务期间还是离开青年工作岗位之后,任弼时始终关心重视青年团和青年工作,特别是对"党团关系"的定位和解决实践中的困惑,作了大量基础性、建设性和探索性的工作。他反对把青年团建成游离于党外的第二党;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统一的团建理念。  相似文献   

16.
任弼时认为,“按实际情形而运用经验与理论”是“布尔什维克化的真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青年团应该遵循的原则.他不盲从于苏联经验与理论,而是坚持独立思考,按照实际情形有选择性地运用苏联经验.在领导青年团工作中,他坚持在实际调研中找准问题,结合青年国际建议,健全青年团组织;在实际宣传中改进方法,深入浅出讲理论,恰当引导群众;在实际斗争中完善策略,领导青年实践理论,发展壮大团的力量.面对“左”和右的错误思想干扰,任弼时总能及时发现并参与纠正错误.其原因在于他始终坚持按照实际运用理论,对革命形势和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作出了正确的分析判断.任弼时坚持按照实际情形而运用经验与理论,使他在领导青年团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出色的组织才华.  相似文献   

17.
任弼时(1904—1950),原名任培国,曾用名陈林,笔名任鸿隽、任辟时等,湖南湘阴人(今属汨罗市);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团中央书记;中共五至七大当选中央委员;1931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政治局委员;1943年当选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相似文献   

18.
1950年10月2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名誉主席的任弼时,积劳成疾,因病逝世,年仅46岁!任弼时自16岁起即投身革命,30年如一日,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的英年早逝,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悲痛。中共中央于任弼时逝世当天即发出讣告,沉痛宣告任弼时逝世的不幸消息,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学习任弼时的革命精神。噩耗传出后,从党的领袖到人民群众,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追思他、悼念他、学习他。这使得任弼时逝世的悼念活动,成为中共逝世的领袖中极少见的最为沉痛而隆…  相似文献   

19.
1934年8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革军委向湘赣省委和省军区下达的突围转移的《训令》,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代表、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任弼时,和肖克、王震一起率领红六军团从湘赣苏区转移,突围西征,直至10月24日同贺龙、夏曦、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11月重新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师于贵州印江县木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伟大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任弼时是这个集体的重要成员之一。从客观上讲,任弼时成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广纳贤才的科学机制的结晶;从主观上讲,是对任弼时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肯定,是对其人格和品行的认同。总之,任弼时能够成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当时历史条件与他的主观条件的高度统一,具有历史必然性。任弼时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成熟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任弼时成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之后,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