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陈松川  彭磊 《前线》2020,(5):44-46
城市基层治理转型是当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接诉即办”从公共价值的视角和社会文化心理结构出发,完善了首都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体系;从厘清问题导向关键点和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出发,构建起首都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策执行模式;将精细化管理和首都城市优势结合起来,探索出超大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理路径,推动了首都城市基层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2.
万鹏飞  杜春晓 《前线》2022,(1):71-73
北京市的接诉即办改革是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成功实践与体现,是将群众路线贯彻到首都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探索和创新,为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关键突破口,找准了方向,抓住了根本。未来工作中,可以通过接诉即办,将群众路线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结合起来,与公民教育结合起来,与建立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结合起来,与居民自治和互助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推进首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张瑞芬 《前线》2022,(6):77-79
北京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关心的小事当作首都工作的大事来抓,深耕小事治理,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化,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小事治理承载维护首都和谐稳定的重要功能,彰显首都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价值,汇聚首都党领群治的工作合力,夯实首都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保障,蕴含治理的大道理。  相似文献   

4.
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密切相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多元治理的结构,增强民众参与的效能感,创设协作发展的机制,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推进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基层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市高度重视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对于深化首都基层治理改革创新、促进乡村振兴、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始终坚持政治统领、服务大局,着力构建课程体系、完善方法体系、建立师资体系、建强阵地体系,以高质量教育培训提高首都基层干部政治素质和专业化能力,提升首都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北京市认真学习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等关于实施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的通知》和全国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现场推进会精神,  相似文献   

6.
李军洋  李君如 《前线》2020,(3):75-78
基层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复合型实体性载体,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在生态系统工程思路下,探索生态人文社会环境治理实践,以党建工作为引领,进一步深化首都基层治理经验,打造北京生态人文街区、社区、商铺、景区等样本,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采取专业化、精准化、精细化夯实基层,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治理的创造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首都社会治理新格局,对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26重要讲话精神,提升首都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强调要加强精细化管理,构建超大城市有效治理体系。党的十九大对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作出了明确规定。市党建研究所课题组通过深入调研和案例分析,形成研究报告。基层党组织首都城市治理作用实践探索把握正确方向,基层党组织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政治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一是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坚持政治引领。把加强党组织自身建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总结"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经验,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对首都街道管理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新一轮改革通过推进向街道赋权,致力于夯实城市治理的基础平台,推进街道大部门制改革,构建简约高效的首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进首都城市基层治理,既要推进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力量下沉,提升街道的统筹协调能力,也要发展协商民主的制度安排,促使多元主体在对话中协调立场,在沟通中增进公共利益,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相似文献   

9.
高旭  曾小锋 《求实》2016,(7):4-12
大数据作为21世纪国家治理可利用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技术支撑,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和应用前景。基层社会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切入点,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领导核心。大数据发展给基层党组织治理带来双重境遇,既有助于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发展;同时在治理理念、信息安全、个人隐私、利益协调等方面面临挑战。大数据时代,基层党组织要加强组织建设,树立数据治理理念,改进治理方式,优化结构设置,健全基层制度,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基层治理的多元化、科学化、法治化,形成基层社会"善治"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0.
程行仑 《前线》2022,(9):72-75
未诉先办是接诉即办特定语境下的主动治理,标志着接诉即办改革进入新阶段。基层治理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高阶形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生动实践,砥砺干部作风的新场景,是其治理特征和创新价值所在。未诉先办是首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制度创新,也是基层治理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首都北京担当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首都使命"。推进首都治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关键要以服务民生凝聚起首都治理的磅礴力量,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创新提升首都治理水平,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引领推进首都高质量发展,从而开创共建共治共享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12.
优化与完善基层治理队伍激励机制是新发展阶段促进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必然要求。山西基层治理队伍激励机制以加强顶层设计为主导,以建强基层治理队伍为依托,以提高基层干部素质为保障,着力在基层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基于调研成效分析,应聚焦“三个结合”,激发制度活力;突出政治激励,让有为者有位;加强培育示范,提高社会效应,多措并举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助力山西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周建立 《前线》2023,(11):70-73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提升首都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朝阳区建外街道党工委在市委领导和区委带领下,以楼域主体为基础,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秉持平台化工作理念,从体系贯通、机制衔接、功能优化、党群协同、资源共享5方面发力,探索打造“楼域共平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推动城市楼宇聚集区治理机制体制创新,实现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靳诺 《前线》2020,(2):73-76
打造具有首都特点的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具体体现,是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的内在要求,是首都“四个服务”功能的生动实践,更是“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和运行高效”的设计原则与首都特点相结合的有机产物。形成具有首都特点的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需要具备五个主要构成要件,即领导制度要件、目标定位要件、路径方法要件、制度体系要件和实际效果要件。  相似文献   

15.
李明圣 《前线》2022,(1):68-70
首都基层治理,市民是投诉主体,也是治理主体。基层治理即家园治理,主要是治环境。接诉即办即办诉求,关键是接到诉求马上办。未诉先办即主动办,重点是不等群众说就为群众办。不诉自办不投诉,自己的事自己办。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不诉自办三位一体,形成完整闭环时,首都基层治理就能够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模式、文化底蕴和现代化发展实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地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加强基层党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彰显了人民本位、公平正义、社会善治的价值旨向。新时代实现治理现代化要以党建引领“社会化”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共治能力,以党建引领“法治化”提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保障,以党建引领“智能化”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科技赋能,以党建引领“专业化”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精准施治。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法治建设中,基层的依法治理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要求,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中的关键作用,必须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和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加强基层法治机构和基层法治队伍建设,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法治干部队伍下基层活动。  相似文献   

18.
王有国 《前线》2022,(4):73-76
基层治理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治理现代化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首都新国门、新增长极,大兴区牢牢把握为民服务要义,树立法治、德治、精治、共治理念,从区—镇街—村社—社会组织四个维度入手完善治理体系,强化党建引领下的多元主体治理能力,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社区民警驻区制是首都公安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首都安全稳定、加强群众工作、创新社区治安管理的重要措施.社区治安管理是社会治安管理的基础和保障,是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载体.公安机关要以治理理论为指导,正确认识实施驻区制警务改革的必要性,客观分析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社区民警队伍建设、警务运行机制构建、警务效能考评、警务保障机制建立等方面不断深化完善驻区制,促使其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重心在基层,而基层领导干部则是打牢"墙基"的"奠基石",所以要特别注重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的社会治理能力。当前,基层领导干部社会治理能力欠缺主要表现为认识不够、方法不当、水平不高三个方面,要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必须更新治理理念、创新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