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实践。"筑梦之旅"工作坊以"立足职业定位,实现人生梦想"为主题组织实施特色辅导活动,通过自我认知、团体融入、团体互动、团体辅导等过程与环节,对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探索职业世界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团体心理辅导已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吴晓蓉 《人民论坛》2010,(9):254-255
梁漱溟"道德代宗教"说认为中国人的家庭伦理生活能够给人以情志方面的安慰勖勉,因而具有宗教的作用。这种作用在西方社会是由宗教承担的,而在中国是由道德承担的。但"道德代宗教"对于解决当今道德、宗教理论中的一些重大难题时,显现出其局限性,梁漱溟的理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社会是由无数大小不一、形式多样、结构相异的团体组成的,我们过去往往对自发、松散,非正式的团体抱有成见。其实,一般地说,我国社会条件下的非正式团体活动大多是正常的、健康有益的。倡导非正式团体组织的发展,对我国在改革和开放的社会环境中进行集体和组织管理,开展社会工作,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众传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入,如何利用大众传媒进行倡导成为民间组织和团体在公民教育和政策倡导中所关注的焦点。一些组织,例如  相似文献   

5.
吴倩 《思想战线》2012,38(2):41-44
梁漱溟、冯友兰是我国第一代新儒家代表人物。梁漱溟以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阐发传统形而上学,认为个体的生命本性与宇宙生命本体直接合一,倡导一条"直觉"之路,重在体认、契悟、"发明本心";冯友兰则借用西方的逻辑分析方法构建出一个客观自在的理世界,主张"觉解"之路,重在向外格物穷理而使"心之理"与天理相互印证。两者的区别源自宋明理学内部心学与理学的差异,在具体方法上又表现出重直觉与重理智的不同。尽管他们重释传统的尝试存在着各自的理论局限,但对人生哲学的现代重建仍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梁漱溟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 ,是为了解决他一生所关注的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而进行的实践。综观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不难看出,他所倡导的乡村建设运动 ,实质上是一种知识分子寻求“第三条道路”即改良主义道路的运动。虽然他提出的乡村建设理论和种种主张最终都未能获得成功 ,但是他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这一命题的揭示 ,以及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的肯定 ,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史上,梁漱溟以特立独行著称。终其一生,他坚持独立思考,表里如一,不趋炎附势,不妥协畏惧,是一位真正的大儒。程思远先生对梁漱溟的评价是:潜心行学,一代宗师,探索人生,无所畏惧。梁先生完全当得起这样的评价。"我是碰不到凶险事情的"  相似文献   

8.
1936年11月,中共中央按照共产国际和青年共产国际关于建立青年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改造共青团的指示精神,根据中国青年运动的实际经验,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改造为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的抗日青年团体,这些青年团体不仅活跃在国内的抗日救亡运动中,而且参加了由青年共产国际倡导的国际青年反法西斯运动.本文着重考察有关青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青团改造的历史事实.共产国际、青年共产国际提出改造共青团1935年,共产国际总结了反法西斯斗争的经验教训,摈弃了长期推行的"左"倾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在7月至8月召开的第七次代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之所以积极倡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这是因为: 第一,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是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大趋势,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是个包括若干发展阶段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任务是: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极大地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  相似文献   

10.
国外一些权威机构将社会团体称为与政府、企业相列的“第三部门”;在中国,社会团体,被称为“第四种组织”。 由此可见,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社会团体部处在相当重要、前景无限的位置。 新中国的社会团体发展迅猛。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万个非政府组织。尤其是1998年10月进行全面修订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11.
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缩写,中文翻译为"非政府组织",中国官方文件里一般称之为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第三部门、志愿者组织等,在环境、医疗、社会管理及社会救济方面,它们也越来越成为政府职能的有效延伸,有人认为,NGO是在政府与企业之后的"第三种力量"。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中央政府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除了消极地救济乡村之外,更要紧的还在积极地创造新文化。"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先行者梁漱溟似乎早就拿捏到了乡村振兴的命脉——乡村振兴不单单是物质层面的救助与重建,更重要的是人和其内在精神文化的振兴!人的"形而上"是一种"精神的真实",所以,人无论身处市井或是乡村,倘若无法寻求到存在的意义,必当沦入存在的虚妄和盲动。无数哲人都指出:  相似文献   

13.
【斯大林希望看到以蒋介石为核心的"联合政府"】1945年6月,第11~12期《布尔什维克》杂志发表的一篇评论员文章称:战后中国必须有一个"由战时所有民主党派、团体和组织所加强的国家民主  相似文献   

14.
美国学者艾恺在他研究梁漱溟的著作中,称其为"最后的儒者"。其人奇事少年梁漱溟体弱多病,6岁开始读书时还不会穿裤子,课堂上显得很愚钝。他自己曾回忆说: "小时候是一个瘠弱而呆笨的孩子。"直到9岁,才在父亲的诱导下从糊涂和混沌中醒悟过来。梁漱溟两度进入私塾,13岁考入顺  相似文献   

15.
<正>"情贵淡,气贵和。惟淡惟和,乃得其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这是梁漱溟的座右铭;"勉仁斋",是梁漱溟的斋名。由此两端,可见梁漱溟的品格与操行之一斑。梁漱溟的百年人生,由于他独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结交了一大批中外社会名流和贤达,甚而是其他杂色人士。无论对谁,他都通体透明,表里如一。他说:"在人格上不轻于怀疑人家,在见识上不过于相信自  相似文献   

16.
郭细琴 《湖湘论坛》2006,19(4):85-86
梁漱溟先生关于政权的观点,是其思想体系中的一个亮点。他对于国家政权的基础、职能、组织机关以及国家政权建设方面均有阐述,并且躬身实践,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在实验区建立了乡村基层政权组织,在中国现代史上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对于我们今天的国家政权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晏阳初创造的“平民教育——乡村科学化”模式、梁漱溟创造的“文化复兴——乡村学校化”模式和卢作孚创造的“实业民生——乡村现代化”模式,为民国时期的三大乡村建设模式。三位先生的生平及文化思想背景不同,其有关乡村建设的使命、步骤、内容及动力的基本理论和主张也各具特色。但他们的乡村建设思想都为解决当代中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聂慧丽 《人民论坛》2010,(4):164-165
梁漱溟的儒学思想形成于"五四"时期,在四周一片"打倒孔家店"的文化氛围中,他尽力"为孔子说个明白"。他揭示孔子"乐"的人生智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援儒学入民主和科学,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独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新书信息     
《小康》2013,(8):101
《中国式共识型决策:"开门"与"磨合"》王绍光樊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定价:39.00元通过收集大量政府公报、文件、报告等资料,并对参与中国新医改决策过程的官员、政策专家、有组织利益团体代表进行深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