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首倡者和捍卫者。恩格斯初期创作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为马克思所吸纳,成为马克思构建政治经济学大厦的理论精华。在其中后期,恩格斯创作了《反杜林论》这部著作,并对《资本论》进行了整理、出版和补充。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伟大贡献,对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首倡者,他早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两篇理论文章中所阐发的许多思想,被马克思吸收,成为《资本论》Ⅰ卷写作的重要参考文献。恩格斯参与了《资本论》Ⅰ卷的创作出版和宣传,编辑、出版了《资本论》Ⅱ卷、Ⅲ卷。恩格斯驳斥了对《资本论》的种种攻击,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早期共同富裕思想是基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严重不均衡性和非共享性问题而形成的理论成果.恩格斯通过对工人阶级与工人运动实际情况的亲身考察,得出了与马克思在经济学和哲学研究中相同的结果.通过对以《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恩格斯早期经典著作的文本考察,以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为基本线索,进而梳理出对共同富裕社会目标的实现路径在生成逻辑、实践进路与合理性阐释三个层面的研究成果,为研究恩格斯早期共同富裕思想提供理论基础,科学把握共同富裕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西欧思想家们在1844年前后普遍关注到工人贫困问题。对英国工人贫困状况的考察也成为恩格斯思想发展早期阶段的重要内容。在《神圣家族》中,他立足哲学批判,通过论述人与历史的关系,形成了无产阶级历史观的一个经典表述。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他立足经济批判,指出产业革命、大城市、竞争和爱尔兰移民是造就工人成为无产阶级的原因,强调工人运动是无产阶级消灭贫困、解放自己的必经之路。恩格斯通过对工人状况的亲身观察,不仅说明了资产阶级上升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指出了它灭亡的不可避免性;不仅指出工人成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原因,而且说明了它解放自己的世界历史意义。正是他和马克思以无产阶级作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进行考察,才进一步在之后的思考中促使无产阶级理论更加科学化。运用无产阶级理论分析和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现实要求,对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雷云同志在《观察与思考》2012年第4期上发表的《评所谓"马克思、恩格斯自我否定"说——对一个离谱故事和怪诞神话的剖析》一文,就辛子陵所谓恩格斯1886年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美国版附录中所写的"93个字"颠覆了《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年二月,上海广智书局出版了一部日本福井准造著、中国武陵赵必振译的《近世社会主义》。这是“近代中国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部译著。”在此之前,虽然一些文章和译书中出现过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但最多只是略略涉及;也介绍过社会主义学说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却都语焉不详。而这部介绍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著作,却以较大的篇幅和赞颂的语言,第一次向中国读者比较系统详细地介绍了卡尔·马克思(本书译作“加陆马陆科斯”)的生平和学说,尤其是剩余价值理论;介绍了《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等著作的写  相似文献   

7.
出版于160多年前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虽然是对当时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描述和分析,但其基本内容和科学分析仍然没有过时,对于当代工人运动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这种指导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激发工人阶级阶级意识的意义;二是对于指导当代工人运动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与恩格斯开拓了工业民族志的经典,他们的诸多著作均是围绕19世纪工人、工厂、工业议题写作而成的。恩格斯根据田野调查材料撰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使用双重叙事方法开展了民族志的书写,两个经典文本构织了一条以劳动过程、价值分配、工人生活境况为核心议题的研究进路,在全世界范围内促发了无数研究“三工”问题的工业民族志。这一谱系将工业民族志放置于宽广的全球化视野中来认识,是当代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重要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9.
正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列宁、毛泽东等革命家、思想家丰富和发展起来的研究工人阶级政党产生发展和自身建设规律的科学,它从理论上阐明了工人阶级政党为什么要建党、建立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党等根本问题,其创立者是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产生在人类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他们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巨  相似文献   

10.
余冰 《长江论坛》2015,(4):28-33
恩格斯晚年在《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中,通过对资本主义在其"竞争规律"的作用和以"电"的发现、运用所引发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强有力推动所导致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及其工商业的新变化、新发展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发展及其新的时代特征。深入研究和把握恩格斯晚年这两部著作对资本主义的新认识,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新变化及其时代特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从回应时代现实问题出发,运用实践调查、搜集官方与非官方的材料、综合多学科理论的研究方法,找到了探索工人阶级向何处去以及人类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的科学路径,提出工人阶级自我解放思想。这一建立在客观现实基础之上的理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指出,工人阶级解放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物质生产领域,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工人阶级的现实生产实践活动,工人阶级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自我解放。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的状况在斗争中得到了改善,但其历史主体地位并未改变,仍然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变革力量。全面理解恩格斯的工人阶级解放思想,将有益于改进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研究方法,有益于明确当代工人阶级实现自我解放的历史使命,有益于认清当代工人阶级实现自我解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小资料     
恩格斯是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是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于1820年11月28日生于德国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青年时期就接近并参加了一些进步团体,调查研究工人阶级的状况。1842年至1844年前后发表了许多著作,这些著作表明了他已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回国路经巴黎,与马克思会见,从此结成亲密战友,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1月,和马克思合著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13.
在相当长时间里,不少人乃至许多学者往往视资本主义为洪水猛兽,一提到它就惊恐万状。这种现象可称之为“恐资症”。 “恐资症”的病源来自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带有极大的片面性、局限性和狭隘性。中国早在明朝末期就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中断了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进程,因此,中国没有经历过系统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主要是从马克思的《资本论》、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和列宁的《帝国主义论》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在马克恩逝世之后12年的晚年活动中,对他们从青年时期以来不同时段的著作进行重新认识。一方面证明他们建立的基本理论的正确,一方面认为有些结论已经“过时”、“不完全”、“错了”,要“补充”和“修改”。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序言中,期望的社会革命“没有言中”。在《雇佣劳动与资本》导言中,阐发了剩余价值基础上科学社会主义是怎样产生的。在《共产党宣言》多篇序言中,证实基本原理的正确性,但提出有些提法和内容已过时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在《法兰西内战》导言中,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模式——民主与廉政。在《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中指出,资本主义还有发展空间,那时革命因素时过境迁,要运用新的革命策略,利用选举权。恩格斯不抱残守缺,而是与时俱进推进和发展他们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列宁在《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文中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工人阶级的功绩,可以这样简单地来表达:他们教会了工人阶级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用科学代替了幻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4页)由此看来,注重科学的哲学方法论的学习和研究,着眼于运用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精髓、做好实际工作并终身受益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之起源》是一部学术著作,又是一部党的纲领性文件。它是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又服务于当时工人阶级的迫切要求的。从1871年巴黎公社以后,欧洲各国工人阶级大大觉醒,纷纷成立工人阶级的革命组织,并且旗帜鲜明地标明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如1875年成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党,1880年成立的法国社会党,1893年成立的英国独立工党,还有1877年成立的美国社会工党,1882年成立的意大利工党,此外,波兰、比利时、  相似文献   

17.
王丰 《湖湘论坛》2020,33(5):34-44
恩格斯在青年时期就关注贫困人口的生活、工作状况,并以典型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为例,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亲眼见证和批判了英国"济贫法"对贫困人口的"压榨",强调资本主义无力解决城乡间的贫困问题。由此,他深化了对农民贫困的根源、标准、实质、内容及其治理的认识。这对我国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如:决胜脱贫攻坚战必须依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加强组织创新,必须努力实现脱贫攻坚的整体全面与精准施策相统一,必须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试析两个工人阶级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以阶级划分的同一标准来衡量,必然有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之分,即有两个工人阶级概念。 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也就是本来意义上的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恩格斯曾把它定义为:“无产阶级是指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0页注释)从恩格斯的定义中可见,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主要有如下特征:(1)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2)靠出卖劳动力来  相似文献   

19.
为了表彰英国剑桥大学印度藉教授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在福利经济学方面的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0月14日授予他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阿马蒂亚·森于1933年出生于印度孟加拉湾,1959年在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在印度、英国、美国任教。现为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其主要著作有:《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1970),《论经济不平等》(1973),《贫困与饥荒》(1981)。出于对分配状况,尤其是对最贫困国家分配状况的特殊兴趣,阿马蒂亚·森对福利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从公共选择理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 ,是关于工人阶级自身团结统一和争取广大同盟军的理论和政策 ,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在实现伟大历史使命的长途中 ,为了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战略任务 ,必须实现自身队伍的统一 ,并同其他阶级、阶层、党派、社会团体和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结成联盟。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建立统一战线的基本思想 ;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 ,列宁总结俄国和国际无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