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的批判和建构的过程,这种批判包括了三个不同的视角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于我国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应在中国实现市民社会与国家间的良性互动发展模式,建立中国市民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5,(8)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的批判和建构的过程,这种批判包括了三个不同的视角,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于我国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应在中国建立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理论,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认为,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国家必将回归社会,这一理论对我国乡村治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将乡村治理同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相结合,对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东方》2018,(6)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明确了在新时代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其国家治理思想的逻辑理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为线索,从马克思经典作家的阐释中寻找其理论意蕴,从中国的社会治理的实践和变迁中去挖掘其时代价值。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建构国家观的逻辑起点是基于社会现实与理性观念的冲突和创立唯物主义理论诉求。通过批判黑格尔的国家哲学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阐释了新国家观,提出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市民社会的政治国家在本质上是维护私有制的制度体系,应通过真正的革命来建立人民民主制度。马克思的新国家观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深刻的启示:不仅要坚持人民主权、让人民参与国家治理,还要加强培育公民政治素养与品质,更要防止官僚政治利益特殊化与政治权力异化于人民。  相似文献   

6.
社会与国家、社会与个人及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多重关系是社会治理的三个基本维度,而这也正是贯穿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的重要线索。在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确立并坚持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观;在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认为社会与个人关系的协调是社会结构发展的理想目标;在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的自然观否认自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将自然纳入到整体的社会范畴。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对这三对基本关系的阐释,为治理什么、如何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肖杰 《长江论坛》2018,(3):15-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论及"国家治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念。本文的主要论点有:马克思、恩格斯从国家起源着手分析了国家的本质,成为新时代国家治理主体逻辑的理论支撑;无产阶级专政与人民民主专政存在国家管理与国家治理模式内涵上的不同;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时代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模式从一元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新时代国家治理主体逻辑型塑的必要性须从新时代国家治理维度的多重性和国家治理目标的多元性找依据;我国新时代国家治理的主体逻辑型塑的可行路径需要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提升多方主体治理能力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刘泓 《政协天地》2014,(9):34-36
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与文明层级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伴随着国家现代化的总体进程,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成为了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一项战略性任务。而要构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就是要落实党的执政能力、国家机构的履职能力和人民群众依法管理的能力及其三者的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党内民主、社会民主和社会自治进程的有机协调和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重要形式的人民政协,其履职能力现代化,显然是构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作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既肯定社会对国家的决定作用,又承认国家对社会的反作用,并认为维系国家与社会发展及二者关系的基础在于人民群众。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可以为构建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与方法指导,启示我们在构建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时必须坚持社会力量参与、县乡政府负责和以农民群众为本。  相似文献   

10.
国家建构与国家治理能力紧密相关。国家治理能力包括国家能力及国家能力的行使中国家与社会合作治理能力,国家能力的高低可从资源汲取能力、发展经济能力、社会管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等四个维度进行检测,而国家与社会合作治理能力是指国家与社会之间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协商与沟通的能力。本文从国家治理能力的视角出发,通过梳理乡村治理结构的历史变迁逻辑,揭示了不同时期国家能力强弱尽管有所区别,但是一直没有形成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自治权利良性互动关系。其症结在于中国作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重视强化"有形"的国家能力建设,而忽视本应与国家能力同步增长的"无形"的国家与社会合作能力建设。因此,乡村治理结构未来走向是推进国家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体路径是大力推动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改进乡镇政府治理机制、积极发挥农村社区各类组织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协同作用,从而建构乡镇政府与农村社会制度化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一、难点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行程中,当代中国遇到的最难的难点是什么呢?这就是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这是因为如习近平指出的,社会主义代表着人类进步的趋势和发展的方向,但社会主义从理论的提出到现实的实践进程,始终贯穿着怎样创建和治理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国家与社会的重大问题。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有许多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预测,但是他们并没有经历社会  相似文献   

12.
吴楠 《大连干部学刊》2021,37(10):20-25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资本批判和现代化强国建设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基于科学的实践观开创了社会发展理论的新范式,奠定了现代化强国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马克思解蔽了笼罩在资本主义现代化强国身上物的外衣,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强国不可调和的矛盾,并强调国家必然被"自由人联合体"所取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实践.  相似文献   

13.
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在他针对黑格尔的国家政治共同体做出的基础性、彻底性和超越性的批判基础上,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才以整体性的结构呈现出来,并由此开启了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共同体范式,而国家政治共同体回归社会共同体的思想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始终,基于此视域下所提示的一些基本理念,可以为探索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国家治理现代化表达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协调与相一致的关系。当前,我国的国家治理状况遭遇社会现实的严重挑战,必须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并以此来回应现实需要。本文从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社会文化、国家权力、依法治国以及人的作用六个方面的重大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对社会各要素进行系统阐释,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构建提供了内容和方法论指导。基于此,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应注重层次性与系统性,构建社会要素和社会主体治理网络,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身蕴含着国家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实现。治理为了人民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直接价值、促进公平正义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社会价值。价值目标实现进程中的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相对性,直接价值建构中治理主客体的博弈,社会价值生成中的个体和集体的特殊性等,直接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价值的实现。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坚持法治与德治结合的价值实现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动态地、发展地建构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李君如 《同舟共进》2014,(11):22-22
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是通过“民主”和“法治”两个轮子来治理国家。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初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指出,“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是预测性的;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过世了,没来得及深入探索这个问题;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20,(18)
正乡村治理现代化并不是要构建一套区别于城市的特殊的治理体系,其前途与目标是城乡社会治理的一体化。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此作出了具体部署,其要点包括: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等等。  相似文献   

19.
将"社会管理"改为"社会治理",并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最突出的亮点之一,它昭示国家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的又一次重大转变。社会治理创新将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和处理好道德重建与健全完善社会基础制度、民主建设与法治建设、公开透明与民主选举、简政放权与激发社会活力、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若干关系,通过优化社会治理结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速前行。  相似文献   

20.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一个不断克服问题,优化国家治理体系的过程。这既是我国治国理念的重大转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其核心是提高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协同治理能力。为此,我国在优化国家治理体系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