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建设产权、股权等交易场所是海南自贸港金融开放创新的重点政策方向。我国是文旅大国,海南是文旅IP持续增长极,文旅产业与金融合作不断深化、领域持续拓展、层次愈加提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消费与就业的重要动力源。然而,旅游业受季节性波动影响大,加之无形资产占比高、投资回报周期长、资金流压力大等难题,制约了文旅产业获得高效便捷融资支持。解决目前我省文旅产业和金融业融合模式陈旧、投资者入场难等问题,可用好相关优惠政策,打造创新性文旅金融产品交易平台,为投资者提供参与海南文旅项目的金融机遇,更好满足海南文旅资源开发的资金需求,进而增加海南国际旅游资源定价权。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均从国家层面指明了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社会变革、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数字经济赋能组织、技术和产品创新,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四川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突破点。通过分析数字文旅发展趋势,结合四川数字文旅经济发展机遇,在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要素开发、促进数字经济与文旅经济深度融合、扩展数字文旅应用场景、培育数字文旅人才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6月,重庆市召开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大会,发布了《重庆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强调要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为推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导。文旅产业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中国"战略提出、文旅行业不断变革、旅游市场需求变化迅速的背景下,要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对于实现重庆市文旅产业发展的提质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一、数字技术融入文旅产业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文旅产业融合是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重大举措。本文以张掖市为例研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问题,提出从供给侧与需求侧切入,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质量水平,在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意愿的同时,通过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丰富产品供给,延长产业链条,提升消费水平,实现文旅产业提质增效的观点,对甘肃乃至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一、政策出台背景辽宁省文旅产业振兴发展大会部署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文旅攻坚战,为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提供有效支撑。省文化和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辽宁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推进辽宁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确保如期完成文旅攻坚三年行动目标任务。二、政策出台目的全面贯彻落实辽宁省文旅产业振兴发展大会精神,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辽宁文旅全面振兴发展政策措施,通过相关政策的引导,营造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氛围,推动全省文旅产业提质升级。三、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7.
2019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笔者参加了由副省长苻彩香带队的海南文旅考察团,到广西、贵州开展文化旅游调研,深感两地文旅产业发展迅猛。结合儋州实际,撰写了这篇调研报告。相比广西、贵州,儋州在旅游文化体育方面存在的差距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8.
《新东方》2020,(2)
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冲击明显,各地纷纷出台旅游产业援助救助政策。为了解海南省出台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海南旅游企业共渡难关六条措施》的落实情况和疫情期间我省旅游企业的诉求,我们对旅行社、旅游酒店、旅游景区等120家旅游重点要素企业进行问卷调研并重点访谈了部分企业。通过对获取数据进行交叉指标及关联度分析,总结疫情期间海南省旅游企业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有效应对疫情,推动海南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5月22日,2021中国(万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万宁举行。大会邀请了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省旅文厅等有关部门领导,以及体育产业专家、体旅名人、知名运动达人等200余人参加,共商体育旅游发展商机和大计,旨在助力万宁建设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体育旅游示范城市,打造成为体育旅游迈向国际化发展的先进典型。本次大会围绕海南自贸港特殊政策、体旅融合发展等有关话题,开展政策解读、主旨演讲、经验分享、圆桌对话互动交流等,并在同期辅以地方体旅资源调研活动,以此汇聚智慧、碰撞火花,探讨发展,引领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新动向。  相似文献   

10.
晏英 《前进》2024,(1):22-24
<正>文以载道,文以兴邦。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旅产业”,“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和“用好文旅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和转型发展支柱产业,打响‘旅游满意在山西’品牌”等要求,是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推动山西高质量发展提出的实践任务。贯彻会议精神,必须按照省委的部署,在守正创新中促进山西文化事业、文旅产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文旅融合"应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实现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四川是我国重要的白酒产销大省,白酒品牌林立,并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及丰富的文化底蕴,为酒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本文立足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围绕川酒产业发展需要,全面分析国内外酒文化旅游的发展历程及服务模式,聚焦川酒文旅产业发展环境与挑战,分析川酒文旅融合战略,系统阐述川酒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及实践措施,对大力发展川酒文旅产业、促进四川白酒产业的协同发展,以及推动全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乡村旅游业是发展乡村产业的首选。近年来,南宁市青秀区紧盯发展趋势,以产业为支撑,以特色为主导,建立健全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以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融合传统文化内力,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后劲。不断挖掘特色传统文化,加强文旅产业互促互融,打造乡村旅游青秀名片。一是充分认识乡村旅游业的文化属性和以文塑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正>海南国际创意港是海南省委、省政府,海口市委、市政府"十二五"期间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海南经济新一轮转方式、调结构,实现海南国际旅游岛第一阶段建设目标的核心载体之一,是《海南广东两省框架合作协议》的第一个落地项目,也是海南第一个以产品创新、品牌创新、设计创新为核心的创新型产业项目。项目运营商是海南灵狮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定位是在海南省、海口市两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     
<正>随着我国文旅融合持续深入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推动社会协调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既是对文旅融合发展实践的充分肯定,也是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跨界深度融合指明了奋进方向。文旅融合发展不是文化和旅游简单相互叠加,而是要通过实施“文化+”“旅游+”“文旅+”的融合战略,促成化学反应,形成发展动能,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因此,推进文旅跨界深度融合、相互共同促进,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命题,需要学术界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同时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在模式构建、路径探索、机制创新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正>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已经四年多,但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海口市龙华区,在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上却没有起色,原因在哪里?龙华区地处海口市中心城区,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市区内有万绿园、滨海公园、人民公园和金牛岭公园,还有中共琼崖"一大旧址"、东西湖、海口湾,及正在打造建设的海瑞墓主题公龙华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12月18日,海南省台联会长符之冠在海口市会见了台湾高雄市海南同乡会林金美理事长一行5人。符之冠对林金美一行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海南建省近三十年及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以来在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海南未来的发展规划。他说,欢迎台湾朋友多来  相似文献   

18.
正本次"新冠"疫情已对我国文旅产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这样的冲击不仅威胁着文旅产业本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已通过其上下游密集的产业链条传导至更广泛的服务业供给侧与消费领域。在亟待全面恢复我国经济步伐的当前阶段,应当因时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尽早带动我国文旅产业作为"头部产  相似文献   

19.
《海南国际旅游岛风情小镇(村)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打造50个特色鲜明的风情小镇、10个旅游名镇;《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口市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的十大特色中心镇中有7个是旅游小镇。  相似文献   

20.
戴勇 《群众》2023,(11):41-4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因为文化赋能而丰富了内涵、提升了品位;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因为旅游带动而增添了活力、释放了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