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46名警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校园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辅导、体育活动等心理健康干预手段对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校园活动、心理辅导和体育活动是改善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影响效果有限。并在探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多种心理健康干预手段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通过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发现利用校园心理健康网对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很好的帮助,有助于我们探索网络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开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3.
杜防 《工会论坛》2014,(6):53-55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相继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也为高校进一步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是高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要求,也是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但是由于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缺失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学生个性化以及忽视学生内在需要等方面,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高校必须通过关注大学生的感受和需要、构建和谐校园等途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和谐心理的构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和谐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高校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本文主要从家庭、校园、社会环境等方面论述构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和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通调针刺法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组予以通调针刺法联合心理干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BI均显著增加(P<0.05);两组HAMD评分、BI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调针刺法配合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校园群体心理环境的论域和视角对贫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进行理性梳理,分析了影响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症结和深层缘由,为贫困大学生成才提供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疏解成长、成才过程的负面心理压力和心理矛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行为事件访谈技术(BEI)访谈32名高校学生干部心理委员(优秀者和一般者各半),对关键事件进行主题分析和行为编码,比较不同绩效心理委员间的胜任特征差异,进而构建高校心理委员胜任力模型。该模型由4项基准性胜任特征和15项鉴别性胜任特征构成。前者可用于制定遴选高校心理委员的一般标准,后者可用于制定奖惩或推优的标准。经因子分析,该模型分为个人特质、自我意识、动机特征、管理特征、服务特征、沟通特征六大胜任特征群。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实现心理疏导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客观全面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充分认识把心理疏导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以校园心理文化活动为依托,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以"两课"为重要的教育平台,健全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积极探索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路径。对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健全心理疏导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研究自尊、人际交往对警院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的影响,增进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方法为采用自尊量表(SES)、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对河南警察学院44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为从自尊、人际交往及个人基本情况等多角度研究分析,发现不同性别警校生在自尊、人际关系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并且自尊与人际关系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51),这两者均有别于以往研究。结论为应从完善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家校有效沟通渠道,开设警校生就业指导课,增强自身综合素质等方面促进警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场所,也是危机易发的高危地区。校园危机具有突发性、危害性、紧急性、不确定性、转化性等特点,对师生的生命健康、教育教学秩序或社会秩序构成了威胁。高校要注重从心理学视角研究的危机事件,掌握应对方法和技巧,积极开展危机嫩育,构建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使用心理援助的理论与技术,善于对常见心理危机进行识别与评估,遵循科学化的原则进行干预。管理和干预校园危机,要把保护和尊重学生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学生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  相似文献   

11.
建立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发展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为此,必须采取措施,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避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网络为大学生学习及生活提供了新动能,同时也带来了网络心理障碍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网络依赖、网络孤独、网络自卑、网络人格障碍、网瘾综合症等特征,由网络环境的变迁、心理教育的缺失、学生自身媒介素养不高等内外因素造成,需应用强化校园网络建设、多方协同加强心理实践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等方法来疏解引导,培育大学生健康的网络心理。  相似文献   

13.
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遭受性别歧视已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大量见诸媒体的个案和调查都显示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心理危机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笔者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分析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形成的原因,探讨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从个体发展、社会文化和国家政策等多视域探讨预防和干预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发生的有效途径,实现女大学生就业平等。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园和谐意义重大,而心理和谐是校园和谐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心理维稳要从以单纯依靠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和专业心理工作者.转向在校领导统领下,融合院系、学生工作部、保卫部门、校医院等多方优势合力开展工作,建立健全整合性、系统性、操作性的工作模式,通过校内转介、朋辈关爱、预警摸排、个人预约、家长反映、社会转介等六种途径,加强各部门的联系与配合,积极主动地开展心理维稳,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做到早发现、早通报、早研判、早干预,信息通畅,快速反应,才能创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5.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理念,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要创新思想观念,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坚持教育引导和关心服务并重、心灵解困与人格塑造并重。要构建机制。建立健全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网络信息收集与引导机制并造就一批具备人文素养和心理学知识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16.
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是指由公安机关建立的一整套针对民警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处理、评估和快速反应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各地在管理制度、干预模式、危机评估和队伍结构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包括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尚不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预警机制缺失、心理危机评估过程重视不足、心理危机干预力量薄弱等方面。建设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需要资金、人力的全面投入,需要各方的广泛重视和参与,需要通畅的工作机制来运行。  相似文献   

17.
创伤性事件是损害民警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基于非参与观察和半结构访谈,调查了创伤性事件的产生情况和影响机制,探讨了心理创伤的应对困境和解决策略。公安工作中的创伤性事件对经历者或目睹者的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都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应对民警心理创伤时,面临着政策措施落实不够、创伤事件应对乏力,社会支持系统不强、自我调适效果欠佳,心理服务水平不高、民警求助意愿较弱等问题。要帮助民警抚平创伤并获得成长,需要构建可靠的心理服务体系,提供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塑造强大的心理防御机制,给予坚实的社会网络支持,探索科学的心理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成瘾综合症析因及心理辅导与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流行,因特网带给人们巨大的方便和海量信息,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日益严重,出现网络成瘾综合症的情况.普通高校如此,高职院校亦然.教育、社会工作者要同样关注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综合症,对他们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并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与干预.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园和谐意义重大,而心理和谐是校园和谐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心理维稳要从以单纯依靠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和专业心理工作者.转向在校领导统领下,融合院系、学生工作部、保卫部门、校医院等多方优势合力开展工作,建立健全整合性、系统性、操作性的工作模式,通过校内转介、朋辈关爱、预警摸排、个人预约、家长反映、社会转介等六种途径,加强各部门的联系与配合,积极主动地开展心理维稳,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做到早发现、早通报、早研判、早干预,信息通畅,快速反应,才能创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20.
心理情景剧是基于心理剧有关理论和技术的一种发展性心理辅导方式,以其独特的艺术性与创造性,成为了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具有发展性、预防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其教育功能的发生机制,是基于点——线——面的辐射作用:从激发观众共鸣为出发点,以调整情绪——认知——行为的心理状态为主线,最终完善其个性品质。其路径为:激发情感共鸣——改变情绪认知——塑造良好行为——完善个性品质。心理情景剧的组织与实施可分为剧本编写、排练准备和现场演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