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0多年来,共青团致力于宣传雷锋和雷锋精神,坚持不懈地开展学雷锋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面对新的时代,面对当代膏年,雷锋精神的内涵必须与时俱进,学雷锋活动的机制必须不断创新,只有实现学雷锋活动从突击性到长效性、从单体性到整体性、从自乐性到共乐性、从外化性到内化性、从精神性到物质性、从体力性到智力性、从事务性到人格性、从政治性到人文性的全面转型。才能把雷锋精神与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学雷锋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其当代价值取向已经远远超出文艺复兴时期其本初意义之内涵。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归纳,可以将以人为本思想的当代价值取向概括为主体性、人民性和人性化。主体性是从哲学视域而言,人是手段,又是目的;人民性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而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和发展的主体与动力;人性化是从社会视域而言,社会要和谐、要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人文关怀,关注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为核心。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年志愿者精神与雷锋精神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青年志愿者精神和雷锋精神存在着很大区别:青年志愿者精神承接了雷锋精神的实质,在价值理念上对雷锋精神具有新发展;雷锋精神承载了比较多的政治内容,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性。社会性、事业性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精神最为鲜明的特点;以人物为载体的雷锋精神与以事业为载体的中国青年志愿精神在当今社会中的境遇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甲:有的同志从人的实践活动角度来理解科学发展观,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从实践哲学高度建构了一个富有历史感、时代感、现实感的科学的合理的实践理性,它使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的实践理性合理化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应该怎样看待这种观点呢? 乙:应该说,认为科学发展观使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的实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今年3月份,学院政治部和科研部联合开展了“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主题征文活动,截止3月31日共收到论文235篇。论文就雷锋精神的源起、雷锋精神的内涵特征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雷锋精神的发展基点始终表现在自强无私的道德品质、宽容仁爱的交往原则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等三个方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弘扬雷锋精神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从内涵、本质、价值三个层面同向同行。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然趋势,以及彰显出中国对国际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和巨大贡献等角度,总结出雷锋精神作为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界线的理想信念,并随着时代内涵的发展被赋予了更为丰富内涵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在感悟20世纪上半叶人类所受苦难的基础上,弗兰克提出了两个异常重要的问题,一是如何看待人间偶像的问题,一是如何看待善与恶的问题。尽管他是从宗教伦理学的角度出发的,但他的许多论述越出了基督徒的适用范畴,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
雷锋精神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的生动诠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必须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中,布尔迪厄区分出了三个等级层次的文化趣味(生活风格):合法趣味、“中产阶级”趣味和民众趣味;进而,通过将“趣味”(生活风格)与“习性”关联,凸显了“文化趣味”在标识和维护身份等级及其社会再生产中的重要性,而一些美国学者在布尔迪厄著作的激发下所做的研究则质疑了这种重要性。在看待不同的文化趣味、生活风格时,欧洲人更倾向于从等级高低的角度来评判,而美国佬则相对更强调类型上差异;这种审视视角的差异,根源于欧美不同的历史所形成的社会结构性差异。看待文化趣味、生活风格的不同视角,关联着社会尊敬的不同形态:越是倾向于从等级高低的角度来审视,则越会形成“不平等社会”式的尊敬形态,而越是倾向于从多样性、类型化的角度来看待,则越有可能形成“平等主义”的尊敬形态。  相似文献   

10.
价值自我论     
价值自我论龚群当代价值观念的一个具有突出意义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自我价值的问题。本文拟从价值哲学的角度,把自我作为一个具有复杂的价值关系的价值实体来看待,并从这个意义上把握自我的价值问题,以求教于理论界。一“自我”概念的最基本涵义,就是现实的人类个体。...  相似文献   

11.
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够穿越50年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赢得亿万人民如此崇高和长久的敬意,在于雷锋精神的平凡而伟大;弘扬雷锋精神,是时代的需求和人民的呼唤,在今天这个物质充裕资讯丰富的时代,依然需要他精神的光耀;只有自觉做雷锋精神的时代传人,才能使学雷锋活动延续不断,影响民众的道德情操和时代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2.
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管理学的重大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文章从政治学与管理学相交融的视角讨论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问题。一是论述了和谐政党关系的丰富内涵;二是从政党理论、政党制度、政党职能、政党文化四个方面论证和谐政党关系的构建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供广阔的平台;三是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主体、客体、特征、过程的角度,阐述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对和谐政党关系建立的有力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9年7月,浙江省J县所辖三个乡镇进行行政区域合并,文章以此为分析蓝本,提出乡镇合并中值得警惕的几个问题,即单纯追求经济因素而忽视社会其他因素的问题;合并的“合法性”问题;合并后镇村关系的变化以及从村干部的角度看待合并问题。提出乡镇合并的本质核心要抓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并提出笔者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实现法治不仅需要法律,还需要法源话语支持法治思维。对法源话语的概括可从法学、法律和法治三个维度进行。从我国现有的法源语用观察,法学角度的法源基本是从司法角度界定法律,目的是在结合论中嵌入逻辑因素,进而较为准确地描述法律实施。作为法律话语的法源,是从立法角度统一法律形式,旨在将其他社会规范及价值等,以认可的方式推定为法。统一法源虽能保障法之权威,但注定是难以完成的任务。在辩思盛行的中国,需要把法源纳入法治话语系统,进而运用法源思维及法律方法塑造法治之法。作为法学话语的法律渊源,为法治思维的塑造提供了思路;作为法律话语的法源,为法治确定了法的范围;作为法治话语的法源,为重塑法治之法提供了思维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把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并列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党的社会建设理论从提出到走向完善,从三个维度同时展开:一是从发生上,经历了从实践到理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二是从地位上,经历了从谋求社会发展的目标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高度定位的过程;三是从内容上,经历了从注重社会管理到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建设理论体系的过程。社会建设理论的发展是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作为一种突破和发展,其深层次的思想蕴涵是:突破从生产关系、阶级关系看问题的视角,注重从生产力、资源配置角度看经济;从急于消灭私人劳动、实行直接的社会劳动,到承认私人劳动、个别劳动的长期性;注意劳动以外的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和商品效用对价值的影响;注重从生产力角度看待中国与外国之间的关系,大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  相似文献   

17.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然而现实是工会的维权相当乏力。导致工会维权乏力的主要原因,一是从维权的主体-工会自身来看,我国工会缺乏维权经历和维权的独立性基础,工会干部自身素质也不适应维权要求。二是从工会维权的对象-职工角度来看,职工维权意识不强,维权意念分化,对工会缺乏信任和信心。三是从工会维权的工具-法律角度来看,职工维权的成本太高,工会权利和职责不对衬,企业工会独立法人地位难以保障。四是从工会维权的环境-体制机制角度来看,工会维权与社会大局存在冲突,工会宏观维权的渠道不畅,行业工会组织相对薄弱、地方工会和企业工会各行其责的维权模式也存在一定障碍。当前解决工会维权乏力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强化工会的维权职能,提升工会的维权能力和水平。具体举措有:一是提升工会维权的社会认可度;二是解决工会干部维权的后顾之忧;三是推行“上代下”的工会维权模式;四是构建工会维权的社会联动格局;五是创造硬条件在身份上增强工会的独立性。六是在法律上要努力争取工会维权的刚性武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知晓情况及对其心理、社会因素关联的影响。方法:选取合肥市多个高校方便抽样大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等。结果:对雷锋精神比较了解的大学生在人格的完善程度,心理的健康水平及学业追求的动力上都较对雷锋精神不太了解的学生要优越,单因素分析显示密切相关。结论:雷锋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中仍能够起到良好精神引领作用,在大学生发展的心理、社会等因素多方面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知识论,知识考古学引入了话语和实践使之区别于传统的科学史和科学认识论。相对于科学史,考古学是从话语角度来看待科学的;相对于科学认识论,考古学是从历史角度来看待科学的。考古学对于传统科学史和科学认识论的改造,其目的就在于取消主体。考古学是一种无主体知识论,这直接表现为对历史连续性、真理和起源的反对上。考古学有着对知识、科学的独特理解。考古学无主体知识论对主体的否定,从根本上颠覆了现代认识论,不再属于科学认识论的范围,而是一种“反科学”。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从思辩角度对死刑存废问题加以论说。首先论述的是死刑是否正义,这个问题是从两方面论述的:一是人的生命权是不是人的最高权利,二是血腥复仇的变体是否是正义的。其次,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分析死刑废止对社会的影响。这是从三方面分析的:第一、死刑是否有威慑力,第二、是否有非极刑的替代措施可以代替死刑,第三、从受害人角度分析死刑存废。再次,从公平的角度谈死刑的存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