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后,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新经济政策中提出了租让制思想,这在国际共运史上是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认识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建设经济特区的理论。这是列宁租让制思想在我国改革开放新形式下的创造性发展,是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认识上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2.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当前影响干部群众思想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按照江总书记的要求,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入研究,从思想上、政治上进一步取得科学认识。要搞清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也要搞清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什么没有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上,陈独秀认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必须选择社会主义;不懂得资本主义,就不会懂得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今后必走的路;中国应在经济上大力发展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准备物质基础。他的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立足于当今时代特点和我国国情,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继承马克思主义的有关思想,以科学的态度,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原则,研究、学习邓小平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原则,更有利于我们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列宁晚年着重分析时代特点、世界经济联系和社会制度 ,鲜明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重要思想。列宁提出“和平共处”思想 ,主要着眼于为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赢得机会 ,同时也是对社会主义国家通过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来“和平演变”资本主义的可能性的一种初步探索。这一思想体现了列宁在处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关系上对辩证法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私有经济之中的一种表形形式,但它又不是一般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私有经济,它只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或者说特殊形式的私有经济,所以,它只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专有范畴。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提出的"四个如何认识"是我党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三个代表"思想的精神实质是不断创新和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开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道路,但没有解决好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及执政党自身建设问题;二战后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和改良,使其获得了继续发展;全球化同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社会主义国家怎样管理本国的资本主义、怎样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如何有效遏制腐败是改革开放中的重要课题;21世纪的社会主义形态将更加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为开辟世界社会主义新纪元注入了强大活力.  相似文献   

8.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探索出了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列宁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是他的迂回过渡理论的核心和精髓。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资本主义的实践,是对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证明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能否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是事关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进一步解决认识资本主义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在认识资本主义问题上有以下五条经验:要用辩证的观点认识资本主义;要用历史的观点认识资本主义;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资本主义;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来认识资本主义;要大胆地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在吸收人类政治文明当然也包括资本主义政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有着历史的承接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建立在不同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迄今为此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上的,它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性。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球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标志,我们要对以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践进行深刻反思,通过改革和创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的全球扩张开启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容纳的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 ,另一方面它也不断加深和扩展着当代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和弊端 ,这就必将导致资本主义趋向灭亡 ,取而代之的将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邀请正在参加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举办的“吕梁开发理论培训班”的25位县长、县委书记 ,就当前他们最为关心的思想理论问题、社会问题、现实问题、工作中最感棘手的问题等举行了两次座谈。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现将两次座谈会的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县长、县委书记最关心的思想理论问题1.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上的异同。有同志提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实现共同富裕 ;而资本主义国家也都普遍重视发展经济 ,也采取了一些缩小贫富…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有许多重大突破。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肯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明确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要充分发展商品经济,必须从思想上破除资本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最高阶段的传统观念,树立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最高阶段的观点。我们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最高阶段的提法是不妥当的,是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跨越"思想是可跨越论和不可跨越论的辩证统一,既要跨越资本主义社会的消极因素,又要利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积极成果.邓小平在马克思的"跨越"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新特点,从发展社会主义的角度,进一步分析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阐述了在生产力、具体体制、文化教育及政治文明建设等层面如何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从而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利用资本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继承、丰富、发展了列宁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的思想,明确提出了国家资本主义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由之路.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必须遵循结合、创新的原则,树立实事求是、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借鉴态度.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在2000年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四个如何认识",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四个方面的问题.江泽民总书记从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的国内国际环境出发提出了关于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这不仅对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解决当前广大党员干部所关心的思想认识问题,而且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者提出了几个基本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艳莉 《工会论坛》2001,7(1):64-66
经济全球化客观上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机遇和空间 ,但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尽管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种种措施和手段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上述矛盾作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但依然难以改变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去年七月份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从战略的高度对当前影响人们思想认识的四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做出了科学分析 ,对指导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重大的意义。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首先 ,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受到了社会生活多样性变化的挑战。江泽民同志所讲的“四个如何认识”问题 ,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  相似文献   

19.
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进行社会主义若干理论问题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重要思想基础。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认识对象、标准、方法上存在理论误区,有必要加以澄清。一、在认识对象上的理论误区 1.在主体对象上,把社会主义的理想理解为目前的现实。长期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主要是来自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论述。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它所体现的优越性是全面的、充分的: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真正当家  相似文献   

20.
第一,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问题,是个老问题,也是个新问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要经历整整一个历史时期。在这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的形式和 顺序上表现的特殊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新变化;以及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经历的挫折;所有这些因素都会把“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问题不断地提到人们的面前。这里,不只是信念坚定不坚定的问题,也有个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有没有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