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地是主权的构成要素、国家统治的基础;而海洋基本上仍处于产权基本尚未分化的状态,准入自由、人类共有状态,陆地与海洋的差异因此形成两种不同的国际法秩序:一个是海洋国际法,另一个是陆地国际法。表面上海洋是自由的,没有主权归属问题,但是实际上却属于海权国家。但海洋自由并非单纯国际公理,更是国际政治斗争的产儿。海权的兴起离不开航行自由(国际海洋法)、贸易自由(海商法)与海洋政体(宪政政体)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自近代以来,日本就开始探索海洋立国的方略和具体政策.经过不同历史时期长时间的酝酿、积累、争论、挫败和调整,21世纪以来其海洋战略目标和方向愈益明晰,政策行为日见具体,并形成了一套为之服务的决策体系.日本海洋战略作为一项国家综合性战略,其核心是日美海权同盟,具体而言即以日美同盟为主轴,联合具有共同价值观的民主国家形成全球性海洋伙伴联盟,将日本的国家力量和国际影响扩至世界各大主要海域,最终建立一套确保日本国家安全、经济等利益的海洋综合安全保障体系,在新的国际海洋秩序中实现海洋大国的梦想.当今日本政治出现保守化趋向,其海洋战略及政策行为也给东亚地区的战略稳定带来严峻挑战,亟须引起相关国家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与警惕.  相似文献   

3.
中国作为陆海复合国家的地缘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海复合是中国地缘政治现实最大的特点。陆海复合国家既有其地缘优势又有其地缘劣势。陆海双重易受伤害性和战略选择两难性等陆海复合国家地缘劣势在中国陆权与海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有所体现。关于中国是否应该采取发展海权的地缘战略,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笔者认为,从安全形势、现实利益和历史经验等几个方面出发,发展海权对于目前处于崛起阶段的中国来说是必要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刘中民 《外交评论》2005,54(6):55-60
中美国内对海权问题与中美关系的认知都存在着两种相对立的观点,在美国表现为中国海权的发展是否会导致中美矛盾的加剧乃至冲突并威胁美国的东亚安全,美国是否需要对中国加以阻遏;在中国表现为中国应该选择对美国的海洋霸权进行挑战还是承认现状并规避与美国的冲突。中国在处理中美关系中的海权问题时,力求规避与美国的海权冲突;进一步加强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在安全上的相互信任;谨慎有序地推动海上力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所谓海权,分别有海洋权力、海洋权益和海军力量的涵义。海权对于我国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家安全方面看,海权对于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政权稳固方面看,海权对于我国人心向背、人员就业与社会稳定和我国与海上邻国的海上争端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从而对我国的政权稳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国一方面要考虑陆地安全环境改善为相对集中力量发展海权提供的战略可能性,同时更要从海疆安全面临的压力考虑海权发展的必要性;在发展海权与综合国力的关系上,不应如何盘算降低本来已经非常低的海军国防投入,而是应该寻找思路提高海洋经济的综合国力贡献率,进而为海权发展提供动力;在海权发展与中国和平发展的关系上,中国海权的发展并不构成导致冲突并阻碍中国和平发展的结构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战后日本由战败国重新崛起并成为亚太地区的海权国家,其海权战略的演变也是日本不断崛起的历史发展过程。尤其是冷战结束后日本选择了"渐进式"海权扩张战略,目标是由战后"防卫性"的海权战略逐步转变为具有"扩张性"的海权战略,其海权战略的进攻特性愈来愈明显。本文通过新古典现实主义研究方法构建了海权战略转型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层次分析法,论证了后冷战时期日本海权战略扩张的动因及其所来自的体系层次、国家层次以及社会层次;日本海权战略转型对东亚地区的国际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打破了原有的海上政治力量平衡格局,加剧了东亚国家间的海洋军备竞赛,使中国面临的海洋争端复杂化。在日本海权战略转型的背景下,注重培养海洋意识,拓展海洋外交与繁荣海洋经济,建设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强大海军是中国对外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国际法确定南海海权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海权是指主权国家对南海各群岛和部分海域的领土主权以及其他海域的相关权利。南海问题的焦点在于周边各国对南海海权的争端,以及区外大国对南海问题的涉入而引起区内的安全问题。文章从国际法的角度确定南海海权的归属,并进一步阐明南海海权的确定对南海安全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指出,大国之崛起的决定因素在于能否拥有强大的海权,即是否能够利用和控制海洋,因此国家应该大力发展海上力量以获取海权。马汉的这一海权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但从中国的发展实践来看,中国并没有将马汉海权论作为自己的战略取向,因为马汉海权论与中国的自己的海权理论有很大的区别,二者一个强调权力、一个强调权益。从国际法原则的角度看,中国的海权理论无疑更具有正当性,但在坚持自己的海权理论的同时,中国还需要对马汉海权论做切己的考察,并将二者相"结合",以指导于自己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美国人马汉提出其著名的海权说。在对海上强国英国、日本的兴衰历史评述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 ,马汉对以前众多战略学家的思想予以继承和发展 ,依照时代的要求提出了一整套关于美国海军政策、海军战略、海军战术的基本原则 ,这对于美国大海军的筹建和当时处于由资本主义时期向帝国主义时期转变的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具有重要意义。当然 ,马汉的海权说无法回避环境理论的固有局限性。但是 ,其理论中关于海权的重要性、“战争非战斗而是实业”等若干重要思想至今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中民撰著、时事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的《世界海洋政治与中国海洋发展战略》,是教育部人文社会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五篇十九章,分别对世界海洋政治研究的主要理论,世界海权发展经验与教训,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印度洋因其重要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能源运输的角度,印度洋都是世界各国利益汇聚的主要海洋区域。对于中国而言,其在印度洋的主要利益就是航道安全问题。航道安全对于中国而言并不是远端利益,而是决定中国在21世纪世界格局生死存亡的重大战略安全问题。因此,必须树立"非排他性""非霸权性""非扩张性"的新型海权观;加强与印度洋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努力改善与周边大国关系,加强合作;发展海上力量,加强我国远洋海军的建设。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加强对中国印度洋航道安全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思想等多方面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海权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对辛亥革命的意义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世界性大国,在国际海洋秩序的建构与调整中应当采取何种立场?中国之崛起需要何种海洋秩序?不仅困扰着国人、也困扰着我们的邻邦和国际社会。强调海洋自由以供包容性使用与锁闭海洋以供排他性使用之间的动态紧张关系,反映出国际海洋秩序一直处于不停的互动、不断出现需求与回应需求的过程。在这个动态的建构过程中,不同的国家根据其自身的政治理念、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等因素,对海洋利用提出不同的主张与制度构想。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海洋地理相对不利国以及新兴的海洋利用大国,在海洋秩序建构过程中需要合理平衡包容性与排他性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南海海权之争表现为:主张南海海权的主体数量众多,主张南海海权的依据不尽相同,南海海权的客体相互重叠,南海海权的冲突不断加剧。南海海权的现状对南海油气资源开发产生了诸多不利因素。南海油气资源开发的总体进程受到影响;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处于无序状态;南海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缺乏;诸多域~,l-/r.油公司卷入南海争端。面对南海海权的现状,我国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海盗行为有着悠久的历史,出于对海洋秩序和贸易安全的维护,国际社会在17世纪便开始对于海盗行为进行打击,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演变,关于海盗罪的条约和习惯已经逐渐形成体系,这对于有效地遏制和打击海盗犯罪无疑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各国在海洋上的国家政策与利益不同,国际公约对于海盗罪的规制难免出现漏洞,为更好地维护海洋秩序和贸易安全,完善相关立法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和谐世界"是在世界变化新现实和新趋势下的中国世界观,和谐世界本质上是21世纪中国新的国际秩序观、世界观、天下观、国家安全观,是正在不断发展完善与系统化的中国的全球大战略。"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也是中国在国内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延伸。"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理念相映成趣,是内政与外交的有机统一。"和谐世界"的理念表达了人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诉求,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谐世界"应该并可以成为本世纪人类求生存、求和平、求发展的一种新文化、新政策或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海洋的世纪”这一称谓是世界各国全面开发海洋的体现.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开发对于国家经济、区域社会、海洋科技、能源开发、海洋权益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实现中国海洋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正处在格局转变的历史时期。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世界多极化是以世界多样性、归根结底是以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为基础的。当代世界多极化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各种力量加强协调,平等对话,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初的国际秩序发生了深刻变化,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尤其是核问题的发展使全球核秩序面临巨大挑战。不仅导致东北亚地区安全环境动荡,也使世界许多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中国作为朝鲜的邻国,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不仅关系到中国的安危,还关系到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地缘安全问题研究对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实现,对东北亚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稳定发展,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