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阶级人权观与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对人权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作出了完全不同的回答。在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指导下的我国社会主义宪法,是真正的人民权利保障书。 一、“超法律”人权观指导下的资产阶级宪法把人权的绝大多数内容拒之于宪法之外 资产阶级人权观的核心是“天赋人权”或“自然权利”。只有在根据“社会契约”产生了国家与法律以后,个人才将一部分权利即政  相似文献   

2.
公民基本权利是表明权利人在国家生活基本领域中所处的法律地位的权利。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的确认,从立法上反映了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从而体现了国家的本质。要使公民基本权利得到有效保障,既要靠宪法和具体的法律、法规,又要靠增强公民的权利、义务观念,有效遏制违法行为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生活世界是以人和人的生活为中心的世界,生活世界的观念实质上是探讨优良和最幸福的生活的观念。作为以人的生活世界为基础的法律,通过法律中人之形象——“幸福人”的建构,可使法律的幸福价值彰显。“幸福人”的形象在法律上是一个总括性假设,是诸部门法的人之形象的诸多特性的集合呈现,宪政上的幸福是在否定性的宪政框架上,意欲通过立宪制度保障人追求幸福的权利。宪法上的幸福规定的抽象性极具丰富的概括性内涵,具有广阔的权利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塑造全民的法律信仰是实现国家法治的必由之路。我国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本应该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司法适用性,而实践中却往往成为“空中楼阁”。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没有在全民中养成宪法信仰。因此,养成公民的宪法信仰极为重要。这一法律活动是信仰主体和信仰对象的互动过程,既要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和权利观念,又要制订出良好的宪法。  相似文献   

5.
东航事件其本质是劳动者行使罢工权利的表现,罢工自由之所以作为一项宪法权利,是基于对宪法上财产自由或契约自由的一种制约。在我国当前法律体系中,罢工自由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所确立,借助宪法第33条中"国家尊重与保障人权"条款成为我国宪法中的基本权利。在公民行使罢工权利的过程中,国家负有消极的不干预义务和协调劳资关系的积极义务,而公民本身也受到行使主体、行使方式等界限制约。现有的集体协商制度不能发挥作用,反而加剧罢工行为的发生,而罢工权利真正使劳动者的利益得到保障,则必须依赖于劳工结社权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6.
世界卫生组织1946年在世界卫生组织章程首次这样确认健康权是“获得最高可能达到的健康标准的权利是一种基本的人权”。从宪法的角度研究健康权,保护健康权已经成为世界的潮流。宪法保护健康权,防止公权力非法侵害,“入宪”应当是健康权保护的第一步,国家机关遵守宪法义务是必然要求,建立违宪审查制度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世界新闻法律辑录》一书辑录了世界部分国家具有代表性的新闻法律、法规,以及与新闻传播有关的宪法内容和国际条约。全书分为“国际条约”、“宪法”、“各国新闻法律”三部分,集中了世界上主要国家或有代表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也集中了大部分有关的国际条约文件,可为研究新闻和新闻法的学者、学生提供较为丰富和权威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权利概念对我们现在每一个人来说是一个如同空气一般自然的词语。近现代任何国家的宪法和法律都对公民权利作了不同程度的规定。比较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权利思想体系 ,就会发现两者在源流、内容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这种差异又集中反映在各自的宪法传统中。比较表明 :自觉认识和设计本国公民的权利概念 ,完善宪法的若干具体制度将是维持我国这一部良好的现行宪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不开党的领导,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需要党的领导法治化。党的领导法治化的基本要求就是《中国共产党章程》中规定的“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一原则。但是,如果不在宪法和法律中明确规定党在国家生活中的具体职权和具体程序,“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原则就会踏空,党的领导就不可能真正法治化。而党的领导如果不能法治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远大目标也就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和平权作为第三代人权中的一项普遍性权利,得到了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的确认。和平权的产生和发展得益于两个关键因素:和平主义思想与现代人权理念的结合是和平权产生和发展的思想基础;国际社会进行的长期反战努力是和平权产生和发展的实践基础。和平权从一项抽象的应然权利最终转化为现实权利,必然要通过法定化、宪法化的方式。以和平权入宪为契机,缔造一部中国特色的“和平宪法”,这将是我国最好的和平发展实践,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和平宣言,它必将在我国乃至世界的宪政和人权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1.
一、保证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重要意义保证社会主义法律实施,可以说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也是坚持依法治国的关键,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成败和人民权利能否真正得到保证的重大问题。今年2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中央领导同志法制讲座上指出:“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就是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就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化、法…  相似文献   

12.
强化权力限制与权利保护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权利限制,是指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行使严格限制在宪法和法律所授权力的范围之内,禁止其滥用权力,禁止其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力范围之外扩张自己的权力;所谓权利保护,是指对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和企业的一切权利予以切实有效的全面保护,不允许任何国家机关和个人肆意侵害其权利,妨碍其权利的行使,对一切侵害公民和企业权利的行为,都依法予以制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度里,在一个法治国家中,限制权力与保护权利,即对作为人民代言人和代理人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行“法无授权即禁止”,对作为国家…  相似文献   

13.
“人权”,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的权利的最一般形式,即指一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人身自由和其他民主权利。它最早见于1628年英国议会向国王提出的《权利请愿书》,其中明文规定:凡自由人除合法裁判或依国法外,皆不得加以拘捕、监禁或剥夺其营业权,各项自由及自由习惯等。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洛克、格劳秀斯、卢梭等人提出的“天赋人权说”,为人权理论奠定了基础。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提出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他们均有不可侵犯的天赋人权——生存、自由、追求幸福。以后,人权就成为各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进行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并由一种纯粹体现观念意识的东西而转变为法律意义上的实在权利。在现代法治社会,人权就是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即法律的形式所授予公民的基本自由与权利的总和,法律是对人权的体现和保障,各国法律都无一例外地将人权作为其核心与灵魂内容加以确认。我国是世界上人权保障最好的国家,这不仅可以从我国宪法的民主性和公民享有权利的广泛性上得到体现,在我国,民法、刑法、婚姻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劳动法、环境法等基本法中亦有大量的权利立法。本文只谈谈我国刑事  相似文献   

14.
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公民对法律的信仰。一个社会,公民对法律的信仰程度如何,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民主、进步的程度如何。法律信仰是实现法治的内在动力。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全社会法律信仰的培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具有最高权威的“母法”。树立真正的法律信仰,就应当首先培植宪法信仰。我们看到。虽然目前很多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宪法的尊严和不可侵犯性在多数人心中依然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现有法律政策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1 .《宪法》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1 )我国宪法第 33条第 1款、第 2款明确规定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只要是中国公民 ,就应当享有平等的法律权利 ,因此农民工应当拥有与其他社会成员和群体平等的宪法地位。宪法第 33条第 3款规定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基本人权原则的宪法确认 ,为保护农民工个体的正当权益提供了根本法依据。宪法第 1 3条关于公民私有财产的保障条款 ,为农民工收入的取得与保护提供了…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企业是我国经济的基本单位,是整个社会经济力量的基础,它应当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能动的有机体。只有在法律上确认企业的法人地位,使之成为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权利主体,企业才能增强活力,整个经济才能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17.
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一条重要原则写入宪法。人权入宪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人权的认识进一步得到深化,标志着人权保障在我国不仅是一种理念层面上的共识,而且已经成为国家机关的法定义务。因此,厘清人权的基本含义,分析我国人权保障的实现障碍,借鉴西方国家的人权保障经验,选择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路径,是一个重大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宪法权利对应的是国家权力(主要是立法机关的立法权),法律权利对应的有国家权力(如行政权、司法权),也有社团的权力和权利以及私人的权利.自然禀赋赋予人们"应当享有"宪法权利,而要"实现"这些权利则需将其法律化.  相似文献   

19.
当前,未婚同居现象较为普遍,而且由于其具备一定的现实合理性,也已经得到了多数人的默认甚至称许。对于其间产生的各类法律问题,比如怀孕生育而亲属权利无法确认,感情破裂而财产难以分割等,却并未在婚姻法律、亲属法律中得到体现和安排。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作为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同时,为了保证审判权所确认的权利和其他有权机关的生效法律文书所确认的权利的实现,宪法和法律又赋予人民法院以执行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