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研究教唆犯问题必须全面把握其概念,立足于教唆犯的性质来认识其中止形态。从实践操作的方法论层面理解二重性说:教唆犯是从属性与独立性的统一体,教唆犯行为的犯罪性体现于正犯,但其评价根据仍然是共犯自己的行为本身。教唆犯不是行为犯,教唆犯只有能够有效中止正犯的实行行为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产生,才可成立犯罪中止,否则只能根据其在共同犯罪所起的作用来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2.
当前,突发性群体事件已经成为威胁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社会问题。我们应通过树立法治理念,从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等方面入手,加强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及时应对和依法管理,有效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监狱工作的首要任务。当前,监狱监管改造工作中发生突发群体事件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强。监狱突发群体事件以其突发性、难以预测控制性和破坏性,严重威胁着监狱的安全稳定,是当前监狱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防范内容。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又处于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和各种利益关系、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国有企业特别是一些老国有企业沉积了很多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往往成为引发群体事件的导火索,也成为当前影响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探讨新时期企业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成因、特点,研究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复杂的民族成分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新疆高校突发性群体事件具有诱因的复杂性、后果的严重性等特征,同时,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的高校突发性群体事件往往具有很强的社会气候性,给新疆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新疆高校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学界对教唆犯的性质一直处于从属抑或独立的争论之中,并各自以“共犯从属性说”和“共犯独立性说”为理论给养.但是,由于两个学说均非产自本土,要把它们带入到生活还需对现实环境多方考察.事实上,这两个理论与我国的实践均无法做到无缝契合,而且,从法律文本来看,教唆犯更具有独立性,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从属性说的失利,相反,本文认为,教唆犯的从属性理念应当遵从.  相似文献   

7.
农村群体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建忠 《理论前沿》2003,(21):43-4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如果处置不当,这些问题和矛盾就有可能演变为群体事件。当前,农村群体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正常办公秩序以及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因素。必须正确认识农村群体事件的本质特征,剖析其发生的背景,探索正确处置农村群体事件的策略和措施,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一、农村群体事件的诱因及特点1.“三农”问题繁衍出的众多纠纷。一是农业生产经营性纠纷。具体表现为土地、山林、水面权属纠纷。二是乡镇村办企业经济纠纷。表现为集体林场、屋…  相似文献   

8.
群体非法事件是当前影响社会稳定、危及社会治安的一个最直接、最敏感的热点问题,也是一个最普遍、最棘手的难点问题。认真分析群体非法事件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努力寻求对策,对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群体非法事件的界定及构成条件 群体非法事件是指多人为达到一定目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采取围攻、冲击国家机关,阻塞道路交通、非法集会、游行、示威,妨碍执行  相似文献   

9.
心理性群体事件是群体事件的特殊形式,以某些个案为缘起,以网络等现代传播工具为平台,快速扩散,并随受众增加而被逐步放大,刺激大众敏感的神经,引起人们心理恐慌和愤怒,最终对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冲击。心理性群体性事件主要有利益冲突型、公共关系型、公平正义型等类型。  相似文献   

10.
独立教唆犯是指教唆者故意实施教唆行为后而被教唆者没有犯被教唆之罪的情况 ,独立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占据重要地位 ,基于完善教唆犯罪的刑法方法、司法及理论的需要 ,作者就独立教唆犯的缘起、概念、构成特征、处罚原则与共同教唆犯的异同以及立法完善措施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目前遇到了一些困难,经济纠纷和社会矛盾随之增加,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分化和冲突引发了大量的群体性事件,2008年6月到11月,接连发生了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重庆、三亚等地出租车罢运等群体性事件。这些频频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当前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2009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年份,全国上下既要齐心协力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也要花精力来处理由金融危机所引发众的多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并成为城市居民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农民工、外来工、流动人口已经逐渐成为城市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群体。在人群流动中,社会矛盾也日益复杂化,流动人群突发性群体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正确认识当前流动人群突发性事件的特点和分类,完善预防和处置流动人群突发性事件的运行机制,探索预防和处置的策略和方法,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不断提升社会稳定的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群体事件的预防机制与应急处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确预防和应急处理大学生群体事件,对于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社会和维护国家政治安定具有特殊意义。为此,必须认真分析大学生群体事件的性质、特点及成因,并且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群体事件的预防机制和应急处理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教唆犯性质之理论众说纷纭,主要有从属性说、独立性说、二重性说等观点。反观这些学说的合理性与存在基础,从属性说更为合理,它有坚实的社会基础与理论支撑,符合罪刑法定的精神与保障人权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梳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针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诱发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应区分不同性质、不同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建立科学有效的应对机制,建立类型化研究。认为从增强稳定有效的社会"减压阀"机制出发,着力对一般突发事件演变为群体事件的阻断机制进行研究,提出对策性建议,是类型化研究中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6.
当前,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面临毒品走私、传染病、自然灾害、突发性群体事件以及民族分裂分子的恐怖袭击等诸多问题。只有在立足于民族地区特点的基础上,加快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建立社会预警系统,构建一套完善的社会稳定机制,才能有效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试论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模式、原因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它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其他相关目的,利用网络进行串联、组织,并在现实中非正常聚集,扰乱社会正常秩序,乃至可能或已经产生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性非正常事件。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模式主要有四种:网络舆论引发模式、由网络谣言而恶化或失控模式、利益受损群体网络发动模式以及境内外敌对分子发起模式。当前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生成原因主要有社会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网民民主参与意识增强、网络规制不完善、少数地方政府损害民众利益以及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方法不科学等。防范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应采取建立健全防范协作机制、加强网络真情引导、及时掌控事件的发起人和组织者、构建利益整合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教唆犯的性质具有三重性,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可罚程度上的从属性,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属性,其中独立性居于主导地位。但这并不表明我国教唆犯的立法采取了共犯从属性说和共犯独立性说。  相似文献   

19.
我国教唆犯的性质具有三重性,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可罚程度上的从属性,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属性,其中独立性居于主导地位。但这并不表明我国教唆犯的立法采取了共犯从属性说和共犯独立性说。  相似文献   

20.
农村群体性事件与社会和谐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群体性事件是由三农问题引发的诸多人民内部矛盾激化而成的农民群体抗争表现形式,是社会转型期农民群体利益表达和权利诉求非常化的自力救济方式。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转型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通过政策调整、制度安排和法治保障等途径,保障农民群体的合法权益,是有效预防农村群体性事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由之路。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突发性、群体性、过激性和破坏性,必然对整个社会秩序产生消极影响。一旦处置失当,必将演变为社会治理危机。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将其纳入公共危机管理系统,认真防范,依法处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