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现代新儒家及其文化保守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深层的心理结构,但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力图宏扬和辩护的同时,过于注重文化的民族传统性而没有能够充分地体现文化发展的时代要求,一方面是对"西学之体"吸纳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对中国哲学民族特质的扭曲,二者同时存在于新儒家的新儒学中。  相似文献   

2.
佛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现代文化中同样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先生“心灵境界说”的分析,剖析其文化哲学对中国佛学教义的融会和阐扬,从中折射出中国现代哲学中的佛学之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保守主义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守主义是 20世纪 90年代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其产生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这一时期中国的保守主义表现为三种形态:主要是作为一种学术立场的文化保守主义,作为一种现代化理论的新保守主义,以及作为一种政治历史观的保守的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所提出的若干问题,对中国学术与文化的未来发展具有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但也有某些负面影响;新保守主义直面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其理论主张不乏可资借鉴之处;保守的自由主义是对主流意识形态和现存秩序的挑战,在政治上和思想上产生了有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贺麟诉诸儒学复兴提出的“新心学”,由于缺乏哲学的批判创造性思维难以建构既非儒学也非西学的中国式现代哲学:一是通过西方现代认识论哲学修补儒家心学进行儒学创新,是依附中西方哲学观念的学术拼凑融汇思维,所以不能展开对儒家心、理、仁、道哲学和西方认识论哲学的双重哲学批判改造。二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窄化认知使其看不到中国尊重生命的个体哲学所隐含的现代性内容,故其“新心学”不能揭示儒家心学和西方逻辑理性均难以面对的中国个体生命和文化被儒家伦理异化之问题。三是对中国文化复兴即儒学文化复兴的错位认知,看不到中国文化繁荣时期均是不同文化的对等互动和远古生命神力之创造力的民间张扬,因此以儒家文化复兴带动中国文化现代复兴的实践难免失败。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后形成的新哲学;其主要思想资源是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但也充分吸收并整合了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发展的积极成果,儒家学说是其重要部分.在当代,对儒家学说绝对维护的"保守派"与否定其一切的"激进派"均已式微;主张对其革新的,一是"现代新儒学";二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后者以毛泽东为其创始人和奠基者.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儒家学说一有其伟大贡献,二有其历史局限性,三又有可继承性.我们尊重儒家学说的崇高价值观,充实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达到价值论与科学论的统一;我们捕捉儒家学说的真理性论断,将其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性的体系之中,达到哲学学理的发展;我们沿用儒家学说的一系列中性范畴,给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释,达到文化思想的创新;我们把握儒家学说中的隐性内涵,将其显性化,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增添有中国气质的学理;我们继承儒家优良的文化精神,结合新时代的新实践,发扬光大而成为中华民族的新精神.这样做的结果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而且是中国现代哲学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6.
新保守主义作为古典自由主义与传统保守主义的变种,是当代美国政治思潮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产生、发展和壮大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冷战的特殊环境。通过对美国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以及新保守主义的社会基础、组织结构、思想传承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新保守主义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可能在任何“保守的政府”中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新保守主义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7.
"科玄论战"作为一个极富有象征意义的文化哲学事件,深刻地影响着2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思潮发展的走向.本文从"科玄论战"的背景、经过及其历史影响等方面给出较为全面的历史诠释,展现了"科玄论战"中玄学派、科学派、唯物史观派所论争问题及其言说方式对20世纪中国保守主义派文化哲学、自由主义西化派文化哲学、唯物史观派文化哲学的影响,揭示了由于"科玄论战"中三方话语的散播带来的2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思潮发展的内在困境及其消除的理路,表明对"科玄论战"的历史反思仍将对21世纪中国哲学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日,欣喜地读到了李毅博士的新著《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这是继《中国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新儒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2月出版)之后,他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文化方面做出的又一努力,也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积极探索。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注重历史脉络的梳理,下篇展开思想理论的分析,前后呼应,浑然一体,既紧紧抓住了马克思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矛盾斗争这一主线,又较好地处理了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的具体统一。作者以20世纪以来“…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近代以来的哲学文化思潮流派发生了显著变化,逐渐形成了自由主义的西化派、内部仍可分为不同派别的保守主义派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派。这三个流派的形成,一是受西方哲学的影响,二是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背景。这三大派别之间的互动,制约着中国现代哲学史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成为这一时期哲学发展的主线。这一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思潮中始终如一的主体,左右着中国人民的思考和行动,最终形成了中国现代史上一系列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奠基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儒家经典对其思想文化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欧洲传教士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儒学对西方的哲学、经济学、民主政治和现代教育体系构建,都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非理性主义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大流派,它的出现,既是对西方传统的理性主义哲学反动,又是对现代西方的科学哲学的补充。它的产生和流传,既有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原因,又有认识发展上的原因。非理性主义哲学产生以来,对西方社会的思想文化及我国思想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因此,客观地分析非理性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条  相似文献   

12.
儒家礼法文化的异化促成了道家法哲学的应运而生。在批判和超越儒家礼法文化的同时,道家学派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阐述了不同于儒家礼法的法律哲学。儒家法文化在传统中国的巨大影响离不开道家的批判与超越,因此,应重视思想批判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在80年代的文化讨论热潮中,李泽厚提出了"救亡"压倒"启蒙"说、"西化中用"论和"转换性创造".随着从80年代全盘西化呼声的高涨到90年代文化保守主义的兴盛,李泽厚转而主张"话语转换"即"放弃激进的社会/政治批判话题,转而采取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话语",提出了"告别革命"的口号.因此,考察李泽厚80年代以来对文化问题所做的哲学反思,分析其从文化激进主义走向新文化保守主义的"西化"派文化哲学观的逻辑理路,正确估价李泽厚思想的庞杂性和影响的多面性,对于总结20年来文化问题论争和展望21世纪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主义的文化哲学思想--解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现代文化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对话,解读了《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炼了马克思文化哲学的早期思想观点,展现了它基本的发展倾向,突出说明马克思文化哲学所具有的历史主义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5.
里根政府的对外政策具有浓厚的保守主义色彩,其第三世界政策是新、老保守主义共同作用的产物。在保守主义内部,围绕“里根主义”和人权外交,传统保守主义与新保守主义既有共识,也有分歧。在里根的主导下,两股保守主义政策形成某种整合。虽然时过境迁,小布什政府的保守主义对外政策不是对里根时代的简单复制,但里根政府却为冷战后的美国留下了一笔外交遗产,这笔遗产对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已经产生,并可能继续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文化背景 ,需要在党的理论建设中特别注意。西化与文化保守主义的论争缘起于外国帝国主义的入侵。西化与文化保守主义都不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在发展的必然 ,它们实质上是在一种错误的文化历史观指导下的产物。但是 ,这种文化论争的背景 ,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铺平了道路 ,中国共产党由此诞生 ,而且对党的理论建设中的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理论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理论的构建与创新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互相碰撞、互相融合,对中国原有的哲学思想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东汉以后佛经的大量输入,对隋、唐以后的中国哲学、文学艺术、绘画雕刻等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终被中国的传统文化所改造,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容,而且也在中国文化的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相似文献   

18.
1987年12月25日至29日,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清华大学、国防大学等29个单位联合发起,在中央党校召开中国现代哲学史首届全国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60多个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和中青年专业研究者参加了会议。与会的同志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现代西方哲学对中国现代哲学的影响及现代新儒家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中争议较大的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冯淑慧  魏振波 《工会论坛》2007,13(3):128-129
儒家的诚信伦理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资源在当代中国依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和影响,但由于它植根于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伦理文化,人们很难超越血缘关系的局限,对家庭之外的人产生信任。而在商品交换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直接要求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可见,要使儒家的诚信美德在现代社会焕发出生机,就要实现儒家诚信伦理观念层面、生活层面、制度层面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儒家学说的信奉者,康有为在面临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刻,一方面坚定地信奉儒家核心理念,另一方面以西方思想来改造、转变儒家学说,试图由儒家核心理念,由内圣开出新外王,建立适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新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哲学近代化的先驱者。其思想中虽然还存在很多矛盾和混乱,但今天回顾他的初步尝试,仍然可以从中发掘出很多闪光点,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