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长期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媒体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外攻的重要手段,他们一方面利用本国传媒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和颠覆性宣传,另一方面,大力培植对象国的反对派传媒,直接输出革命。  相似文献   

2.
"冷战"时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以联合国为舞台,借助新闻媒介之手,曾经展开过一场禁毒遏共外交活动。这既是当时特殊的"冷战"背景下美国遏制与孤立新中国的产物,更是美国对外政策实施过程中以话语权优势制衡对手的惯有手法,而由此助长了东南亚"金三角"毒品源地的坐大,则显然是以意识形态为标尺的"冷战"背景下禁毒外交取舍不当之"苦果"。唯有摒弃意识形态领域的偏见,保持禁毒的初衷不变,国际禁毒事业方能得以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3.
"冷战"时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以联合国为舞台,借助新闻媒介之手,曾经展开过一场禁毒遏共外交活动。这既是当时特殊的"冷战"背景下美国遏制与孤立新中国的产物,更是美国对外政策实施过程中以话语权优势制衡对手的惯有手法,而由此助长了东南亚"金三角"毒品源地的坐大,则显然是以意识形态为标尺的"冷战"背景下禁毒外交取舍不当之"苦果"。唯有摒弃意识形态领域的偏见,保持禁毒的初衷不变,国际禁毒事业方能得以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4.
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带给世界的并非繁荣与富裕,而是灾难和危机。我们必须从捍卫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认识西方发达国家向我国进行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渗透的实质与危害,坚决批判和抵制绝对自由化、彻底私有化和完全市场化的错误思潮,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坚持并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馆藏档案考察冷战时期中国培训阿尔巴尼亚实习生这一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个案,解读中阿双方基于两国政治联盟关系在实习生群体中进行的以“塑造社会主义兄弟友谊”为目标的公共外交政策行为.中国培训阿尔巴尼亚实习生的史实表明,革命外交路线之下的公共外交行为的基本特征以追求单一的意识形态共同性为前提和目标,但是由于过分追求意识形态目标,难以实质性地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鼓吹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现代西方社会在对外政策上出现了意识形态化倾向,他们试图将自己的意识形态统治体系推向世界。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冲突一方面带有"雅尔塔协议"势力范围划分的影响痕迹,另一方面带有更加严肃的意识形态基础,即意识形态统治,亲西方的民主势力得到实际的援助和舆论的支持。现代西方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变成了关于人权、民主、市场经济、普世价值等神圣概念的世俗化的宗教,并试图冒充为科学的和普遍的体系,在本质上呈现出意识形态一元化趋势。他们依靠主体的自信和社会对意识形态公理的接受确保了这种意识形态体系的全面统治,认为西方政治制度是最先进的,能保障全体民众享有最高水平的自由、福利和参与政治的权利,自信所有国家迟早都会采取这种制度,西方应该帮助他们,并同反民主的势力作斗争。  相似文献   

7.
苑崇利 《外交评论》2009,26(2):105-113
石桥湛山是20世纪日本国际政治思想发展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在冷战时期,石桥秉承他战前一贯的“小日本主义”的反战和平立场,阐发了日本“自主外交”的政策主张,进而提出了基于共同利益的“日中美苏”和平同盟的构想,并对冷战两大阵营的意识形态对立和冲突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和批判。石桥湛山在冷战时期的“脱冷战”的思想见解,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对现实的国际社会也不无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契机,借助其经济技术优势,加紧了对我国高校学生意识形态的渗透,导致了文化冲突的加剧、社会思潮的交锋,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认清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本质及其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恶劣影响,探索其防范路径,对于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日益从简单繁重的体力劳动 中解放出来,渴望充分享受和行使自己的各项权利,人权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对其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发展中;另一方面,由于冷战后政治格局的变化,某些西方发达国家高举人权外  相似文献   

10.
张惠玲、张陟遥在发表于《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的《论国际关系的意识形态背景》一文中指出:意识形态是影响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冷战时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抗争占据国际关系的主导地位,使得国际政治带上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逐渐被弱化,争取国家间关系非意识形态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所释放出的巨大势能仍无处不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本来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都是人类对自身如何走出困境的一种有益探索,双方也都面临着相似或相同的社会问题,但是意识形态的差异无法根除。这种差异既体现在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也融入了他们的外交实践中,使它们从一开始就作为对立面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成为两种在意识形态上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在后冷战时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社会制度的对抗转向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科技、文化等领域,不可避免地带来意识形态领域接触和渗透的空间范围更加宽泛。从目前的情况看,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的焦点已经不再是具体制度和经济模式了,而是聚焦在意识形态的建立和影响上。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20多年来,"街头政治"与"颜色革命"在东方社会呈阶段性、连锁性频繁上演,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方面大呼"始料未及",一方面以积极的姿态介入这些国家的内政,操控的黑手鬼魅般如影随形。从西方这种荒诞的逻辑入手,笔者力图通过解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民主输出"路线、"北约东扩"路线、"改造中东的计划"路线与东方国家发生"颜色革命"路线之间的内在联系,来揭露西方"‘民主输出’——策动‘街头政治’、‘颜色革命’——介入内政"的意识形态霸权逻辑,以警示国人认清西方国家意识形态霸权本质,强化"守土"意识。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国际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但是,就全球来讲,大量的曾因东西方意识形态斗争所掩盖的民族矛盾和纠纷很快地凸现出来,酿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新的地区冲突与热点。  相似文献   

13.
胡欣  谷蕾 《外交评论》2023,(6):131-154+169
世界已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政治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调整变革。面对大变局的历史走势,美国意图以冷战时期的联合阵线推行大国博弈和战略竞争,重拾政治战作为大战略的重要手段。现代政治战不仅延续了意识形态争控、非战争冲突较量等传统模式,还结合时代之变、科技之变,综合运用舆论战、认知战、混合战等冲突形态,将西方的体系化霸权优势转化为全域政治战攻势,并在俄乌冲突中验证了其战法及效果。本文旨在分析研究政治战在美西方的历史传承和当代演变,呈现当前大国博弈在政治领域的复杂对抗态势,审视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中的政治战风险,为加强我国国家安全尤其是政治安全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网络安全涉及国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维护网络安全成为我国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任务。目前,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网络舆论和网权力的控制已先入为主,"文化冷战"和"政治转基因"网络战略全面展开,国内一些网络力量作为西方敌对势力的内应力量迅速崛起。为此,我们必须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加快提高网络技术,做到舆论引导有效,净网打击有力,尽快推动网络意识形态由"坐而论"向现实社会"起而行"转化,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健康发展,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5.
政党国际组织的兴盛及其当代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党国际组织的不断发展是当今国际政治的一个突出特征。政党国际组织为世界各国政党提供了参与并影响当代国际政治的政党外交平台和国际活动舞台。它最初是冷战时期国际政治的产物,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推动它在冷战结束以后不断发展。它模糊政党之间的意识形态界限,日益关注人类面临的普遍问题、突出问题。它作为新世纪国际关系、特别是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要行为主体,作用会不断增强,影响会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人权问题已成为国际政治领域引起冲突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冷战时代已经结束,但冷战思维却仍然继续存在。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仍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当代的国际政治。中国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人权问题上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批评攻击的主要对象之一。在已经加入WTO的新的时代条件下,为了维护我们的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我们有必要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和原则出发,阐明我们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态度,以回应来自西方、特别是美国对我们提出的经常性的挑战。以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7.
对冷战起源的探讨,可以从不同文明间的差异性引发的冲突展开分析。一方面,透过历史上俄罗斯文明在努力寻求西方化的发展过程中遭受的挫折和西方对俄罗斯文明的歧视与遏制心理,能够看到西方对俄罗斯文明的不友好甚至是敌对态度,而这种由文明差异性所带来的意识形态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冷战局面的形成;另一方面,基督东正教文化背景的“救世论”衍生出了俄罗斯民族的“大国使命感”,而基督教新教文化背景下的教徒“使命感”和美国的“世界楷模”观念则衍生出了美国的“大国使命感”。这两种“使命感”随着二战后各自实力的迅速飙升而急剧膨胀,并由此带来双方在外交理念和对外政策中的冲突升级。  相似文献   

18.
后冷战时期,新保守主义主导美国政府对外政策,在中美关系上,鼓吹"中国威胁论",推动强硬政策,成为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麻烦制造者",损害了两国的国家利益.新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不可能长期影响美国政府对华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中美关系必然回归现实与理性.  相似文献   

19.
自进入后冷战时期,现代国际体系始终处于转型的过程中.进入新千年之后,当前国际体系转型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权力的扩散与转移.本文为此较为全面地考察当前国际体系中权力扩散与转移的两层含义,解析国际体系、国际格局与“极”等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比较分析西方学者对后冷战时期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走向的不同看法与学术争论,并在此基础上剖析当前国际格局“多元无极化”的客观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日常生活是孕育意识形态的场域,意识形态则是根植于日常生活世界之文化精神的外显。在现代社会中,日常生活世界愈益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博弈的重要场域。面对西方意识形态、多样化错误社会思潮对我国大众日常生活的侵入和渗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亟待找寻与日常生活世界的“链接点”,通过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象化表达,制作“入眼”“养眼”“入心”的日常文化景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秩序等实践理路,将社会主义价值观嵌入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