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工作场所性骚扰的雇主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作场所性骚扰在美国被认为是性别歧视行为和对妇女平等工作.就业权的侵害行为,包括交换利益性骚扰和敌意工作环境性骚扰两种形式,雇主应承担侵权民事责任.对于交换利益性骚扰.雇主应承担严格责任;对于敌意工作环境性骚扰,应根据性骚扰者属管理或一般职员的不同身份,食用不同的规责原则,但雇主得以自己无过错提出抗辨。美国法院在审理性骚扰案件所建立的较为合理的证据运用规则,以急对雇主及加害人施以惩罚性的赔偿制度,更有甚者利于对受害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反性骚扰立法,是我国法制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对保障妇女权益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但是该项规定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其法律实效令人担忧.为解决这一问题,现阶段首先应当以禁止工作场所性骚扰为切入点,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修订<劳动法>、完善证据规则,建立健全反性骚扰法律制度,以保障反性骚扰条款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职场性骚扰问题不仅是当前世界的一大社会难题和道德难题,而且成为十分棘手的政治难题和法律难题。本文对职场性骚扰的特点进行了梳理,着重研究了职场性骚扰的雇主责任,并针对我国法律相关规定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主体还是客体的角度来理解学术权力,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的难点之一。权力被赋予主体,主体即获得了权力特征。此后,主体作为一个整体人而作用于其管理对象。可见,权力主体与权力的关系是直接的。而权力对象只有以权力主体为中介才能与主体的管理对象发生关系。所以,权力主体与权力的关系更为直接和深刻。因此,从权力主体的角度来界定学术权力就更为科学。正确理解学术权力的概念是提高学术人员在大学管理活动中地位的理论基础,对于改变我国大学管理中主体错位弊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职场性骚扰已成为性别研究的重要议题,作为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其不仅是对社会秩序的挑战,也是对个人权益的侵犯。权力差异与等级制度、组织氛围、性别偏见态度等因素被认为与性骚扰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职场性骚扰不仅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与职业发展造成伤害,同时在组织内部也造成恶劣影响,使负面后果扩散到组织和社会层面。聚焦性别不平等角度,通过总结与分析性骚扰的成因、影响因素及相关后果,探讨与展望职场性骚扰的防治与反馈机制,可揭示出女性在职场性骚扰行为中的受害处境及面临的现实伤害。如何建立更好的防治和反馈机制以消除工作场所中的不当性行为,还需进一步深化有关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关于“求职过程中的性骚扰”这一立法空白,从现有法律体系出发,分析我国司法实践中关于这一新的性骚扰问题的规制之苍白无力的原因所在:同时,也对这一新的性骚扰行为在没有正式出台专门的Ⅸ反性骚扰法》的前提下,高效合理地对其进行规制的唯一缓冲途径进行了正反论证,即在现有法律体系下,应当将求职中的性骚扰问题纳入劳动法领域加以规制。因此,强烈呼吁立法部门尽快制定一部专门的《反性骚扰法》来弥补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从性骚扰看我国雇主责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近期发生的数个性骚扰案例说明性骚扰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我国对其的法律规制尚为空白。各国关于性骚扰的立法表明适用雇主责任制度来规制性骚扰行为是一个不可阻挡的立法潮流。文章将性骚扰定性为一种侵权行为,在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构建雇主责任制度,并建议在我国的《民法典》中规定该制度以规制性骚扰,尤其是工作场所型性骚扰行为。  相似文献   

8.
性骚扰行为是侵犯妇女人身权的行为之一。我国虽有一些原则性规定,但有限的立法并未对性骚扰行为做出准确而又可操作的界定,性骚扰案件面临着许多困惑。当务之急是完善立法,要通过界定性骚扰的概念、完善性骚扰的责任制度、修改劳动法等相关法律,增设性骚扰规制条款等,为防治性骚扰提供有力的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9.
目前,工作场所暴力不断发生,严重干扰了工作场所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对工作场所暴力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但现有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医疗机构的医患纠纷,或者研究的角度过于集中、老套,或是从管理方式的角度,或是从分配公正的角度。非正式组织在工作场所暴力预防中的作用尚未受到重视,而非正式组织则是工作场所暴力预防措施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近来报刊杂志中性骚扰一词出现的频率颇高 ,主要是由于受骚扰者不堪忍受心理、生理和感情上的伤害与压力拿起法律武器讨个说法。对这一行为如何定性 ,如何规制我国法律还存在的空白。但现实中却一再出现由此行为所引起的恶劣后果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实践出发探讨性骚扰行为的具体表现 ,心理原因 ,预防对策 ,从而期待能够对理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当前社会中性骚扰行为的发生率较高,与一般的侵权行为相比,其具有普遍且损害结果严重的特性,不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因此研究性骚扰行为发生的原因,了解性骚扰行为的发生规律,从而进一步制定针对性骚扰的防治措施就成了当务之急.性骚扰行为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但就其主要原因而言,主要包括自然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及个体原因四个方面.这四个原因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从而共同导致了性骚扰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刘瑛 《工会论坛》2004,10(5):97-98
实践中经常会出现的性骚扰行为 ,虽然对当事人的身心都会造成影响 ,但由于我国法律对此并无明确规定 ,因此无法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本文拟从法律上界定其概念 ,提出立法建议 ,并针对司法实践中的举证责任难题 ,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性骚扰日趋成为我国备受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我国法律对性骚扰的干预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导致性骚扰得不到有效遏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预防和惩治性骚扰的法律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性骚扰是文明社会的怪现象,也是一个颇具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地制裁性骚扰,是各国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性骚扰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造成我国性骚扰蔓延的主要原因还是思想观念的陈旧和相关法制的匮乏.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行动、立法三方面入手,标本兼治,才能真正的遏制性骚扰的蔓延.  相似文献   

15.
性骚扰立法的司法实践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美国性骚扰立法中很多值得借鉴理念,反性骚扰的嵌入性、责任主体的多元化、性骚扰概念多层次界定等对于完善我国反性骚扰法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性骚扰在我国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引人关注的问题,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是司法诉讼的难点。对性骚扰应进行合理的界定,针对我国性骚扰立法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完善性骚扰立法的具体建议。用立法的方式来规制性骚扰,是应对性骚扰的现实选择,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性骚扰问题探讨——由全国首例性骚扰案引起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性骚扰及其特征 ,并结合全国首例性骚扰案 ,针对性骚扰在我国令人堪忧的现状 ,阐述了对这一问题的法律对策———行政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工作场所中的攻击行为是指内部员工有意伤害单位或单位中其他员工的任何行为,它对被攻击者及正常的工作环境和秩序均有不良的影响。概括国内外相关研究,影响工作场所中攻击行为发生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情景因素和个体因素。有效防控工作场所中攻击行为的措施主要有:做好人员选拔和安全措施,制定对策、培育良好的组织氛围,支持员工、解决好员工裁员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刑事诉讼法》颁布和行使为标准,把我国《刑事诉讼法》在2012年修订之前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中的权力和权利及其关系都有所不同。2013年生效的新《刑诉法》中权力和权利是建立在旧《刑诉法》基础上的,整个刑事诉讼的历史就是限制权力和扩大权利的历史。在法学科中,权力和权利关系最为集中的就是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与人权保障关系密切,可以这么说,一个国家的《刑事诉讼法》对人权保障的情况,就直接反映一国人权保障的水平,因此有西方学者把《刑事诉讼法》比喻为《宪法》的振荡器,我国著名法学家陈光中先生将其比喻为一艘船的桅杆。在我国六十多年《刑事诉讼法》发展中,有一条主线始终贯穿其中,那就是权力和权利之间的博弈。让我们循着这条主线,以法律的修改为阶段划分的标准,来窥视权力和权利关系的变迁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20.
犯罪构成的运行不仅充斥着立法权与司法权的服从与反抗、制约与反制约的激烈交锋,也演绎着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对话与协商.立法权通过立法以犯罪构成为媒介来实现对司法权的限制,而犯罪构成的价值评价又赋予了司法权得以反抗和制约立法权的机会;权利要想制约权力,价值评价必须和事实评价独立进行,而且必须具有开放性,即具有不断吸纳各种阻却事由功能的价值层面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