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和文莱自古就有友好往来的传统,从南北朝时期到明朝末年,中国和文莱的商品贸易、官方往来频繁,促进了商品交换和文化交流。1991年中国和文莱建立外交关系,两国通过文化艺术活动、教育合作、文化旅游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中国和文莱的历史友好传统、当代两国政府间不断增强的政治互信、日趋紧密的经贸合作以及两国独特多样的文化元素,必将进一步推动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和越南关系的正常化和深入发展,中越文化交流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文化交流机制,文化交流在党际交往、教育合作、民间沟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进一步深化中国和越南文化交流,助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3.
商周以来,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与中原交往愈加频繁,在碰撞与融合中,楚国文化既保持了自己的特征,又显示了其与中原文化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老挝自古以来就是友好邻国,两国开始互通有无可以追溯至2500年前。在老挝掸国时期,中国便与掸国进行交流。从堂明国时期起,中国便与老挝正式进行第一次官方的往来。1961年建交以来,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国和老挝的文化交流不断向前发展。目前,中国和老挝的文化交流向着纵深和更加务实的方向发展。在合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中国和老挝文化交流更为紧密,传统友谊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5.
陈靖姑系闽台人民共同敬仰的女神,陈靖姑文化在闽台交流中具有独特的桥梁纽带作用。闽台陈靖姑文化交流与合作前景相当广阔,潜能尚待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广西加强文化交流的平台建设,通过社团交流、科教文卫交流、公共媒体交流等方式开展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扩大了中国在东盟地区的文化影响力,在面向东盟文化交流与海外统战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泉州是闽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泉台两地文化交流逐渐升温。发挥闽南文化的优势对于促进泉台文化交流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当前,要通过创新文化交流模式,整合对台文化资源,建立经常性交流机制,抢救、保护、普及和传承本土传统文化,拓宽文化合作领域等途径,进一步深化泉台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双语法治人才的培养是落实、推进民族区域法治化的重要举措,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汉藏双语教学模式作为民族地区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探索,具备可行性和区域推广优势,对民族地区的法治事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民族地区法治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进一步阐述民族地区法治人才培养的汉藏双语教学模式探索,对汉藏双语教学应用于民族地区法治人才培养现实予以理性反思,提出民族地区法治人才培养中汉藏双语教学的改革方向,以期优化汉藏双语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民族地区法治人才培养事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通过王国间的朝贡往来及民间贸易联系,以和平的方式在宗教、器物、饮食、习俗、科技、语言和艺术等文化领域开展广泛交流。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文化交流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民间为主体,多领域、多层次的文化交流格局,重点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可通过创设机制、拓宽渠道、协调关系、监督落实等方式,推动双方文化交流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缅甸山水相连、人文相亲,两国人民在漫长的文化交流过程中缔结了“瑞苗胞波”的友好情谊。中国和缅甸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这为促进两国建交后的友好合作交流奠定了扎实基础。现阶段,中国和缅甸文化交流呈现出多元立体的格局,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进一步推进中缅文化交流发展,需要从中缅战略层面助推、建立健全文化交流平台机制以及促进民心相通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1.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和新加坡的文化交流一直延续至今。伴随贸易而来的中新文化交流带来了新加坡的发展与繁荣,促进新加坡形成多元族群、多元文化,也为中国政治与经济建设注入了活力,促进了中新两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泰国华侨华人数量庞大,在泰国人口总量中占的比例很高。泰国华人是泰国重要的族群,他们对中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中泰间友好关系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新时期,加强与泰国华人的文化交流工作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闽台文化同根同源方面,来论证海峡两岸共同的根脉造就共同的命运,共同的文化缔造共同的家园。闽台文化是大陆对台工作文化统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提出了深化闽台文化交流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闽台文化交流,早日实现两岸文化认同与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让清政府得到了教训,也深深刺激了中国的有识之士,迫使他们反思中国传统的外交理念,并开始探讨新形势下的御敌之策,觉悟到"除非以武力作后盾,外交是不足恃的"。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那些识时务的官员把学习"夷务"当成"要务",把传统的"夷夏"观打开了一个缺口。以"师夷"观念为先导的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编练了新式海陆军,为近代中国外交提供了国家实力支持,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5.
当前,渝台交流合作已经跨越单一单向、低水平阶段,进入到以产业投资、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多元双向、高水平阶段,并从纯粹的经贸领域扩大到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医疗、环保、旅游等广泛领域。改革开放以来的渝台文化交流合作,具有经贸文化互动频繁、高层交往日益增多、基层往来日益密切、交流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多样等特点,对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和渝台两地关系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从发展来看,升级渝台交流合作的模式和路径,建立完善高层交流、基层交流和人员往来、中华文化交流、重庆抗战文化研究、政党组织交流等新机制,已显得非常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一院两校汉藏双语法律人才协同培养是由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甘肃政法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三方协同进行的汉藏双语法律人才联合培养创新模式。此种培养模式基于甘肃省民族地区审判实践的迫切需要启动,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国家依法治藏战略和甘肃省民族地区法治建设。本文首先从一院两校汉藏双语法律人才培养的理论渊源、现实需求两个层面论证汉藏双语法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继而从一院两校汉藏双语法律人才协同培养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成就阐述汉藏双语法律人才培养的现实可行性和取得的成功经验,最后提出一院两校汉藏双语法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先进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近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和马来西亚的文化交流鲜有中断、总体向好。自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后,两国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中马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为文化交流指引了方向,旅游和教育交流往来也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动力。中马两国充分利用多层次的文化交流机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在教育、旅游、媒体、翻译和学术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文化交流成果。着眼未来,中国和马来西亚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持续推动双方政治互信和经贸往来,也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两岸文化交流是维系两岸关系根基的重要纽带。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期,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内涵,搭建两岸文化交流平台,拓展两岸文化交流领域,传承民族共同记忆,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交流角度试析生肖英译中的误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生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内汉英词典对生肖的释译尚无统一的规范的译法 ,且存在着误译现象。本文试图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分析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为增进与外国友人的友谊,每一位与外国人打交道的中国人,都应该了解对外交往的国际惯例,懂得并遵循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基本涉外礼仪,如求同存异、入乡随俗、信守约定、不必过谦、尊重隐私、女士优先、以右为尊等原则。这样,才能既向对方表达出应有的尊重与友好,又维护了我方的国格、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