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心理与行为的实证调研,全面而客观地分析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并提出了大学生网络心理与行为的优化策略,使网络能够真正有效地为大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2.
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进行分析,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与其自身存在的因素与以下几方面有关:猎奇心理和反叛心理;追求网络上虚假的成就感;现实生活带来的内心孤独感;意志力薄弱,受挫后的消极防御心理。在此基础上着重要从大学生身边“网络”建设和自身的完善与提高两个方面着手努力,防治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  相似文献   

3.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平台,正呈现爆炸式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青年大学生的追捧.大学生微博热背后的心理原因主要有:从众心理,展现自我,表达诉求,娱乐自我和寻求认同.微博的健康使用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具有正面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网络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挑战,如何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重要课题。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加强网络规范管理,提高网络思想教育传播能力;二是建立网络互动平台,畅通网上交流渠道;三是开设网络心理教育论坛,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四是建立一支专业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网络越来越成为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时,网络成瘾、网络依赖、病理性使用计算机等造成的心理、教育和社会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有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反思,探讨了青少年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以及对成瘾者进行干预的方式和手段,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8年大学生网络流行语的心理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善于发现和运用新生事物,思维更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因此大学校园成为许多流行语的发源地。同时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可以大胆地发表言论而不担心承担责任,使得网络日益成为大学生直抒胸臆的主渠道,网络流行语也因此渐渐演变为时尚风向标,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思想动态。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开放性和互动性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但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又助长了学生的放纵心理。许多学生由于忽视网络文明而导致网络道德失范.进而引发网络犯罪。网络道德失范从某种角度折射出大学生自身的诸多问题,极具危害性。  相似文献   

8.
网络空间生存已构成单亲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年里,在对10余所大学4237名大学生(其中单亲家庭子女329名)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就网络功能使用、网络应对行为、网络成瘾、网络交往、网络游戏、网恋、黑客行为特征和网络认知等,将单亲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探讨单亲大学生网络认知和行为特征及发展趋势,为大学生网络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9.
网络为大学生学习及生活提供了新动能,同时也带来了网络心理障碍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网络依赖、网络孤独、网络自卑、网络人格障碍、网瘾综合症等特征,由网络环境的变迁、心理教育的缺失、学生自身媒介素养不高等内外因素造成,需应用强化校园网络建设、多方协同加强心理实践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等方法来疏解引导,培育大学生健康的网络心理。  相似文献   

10.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大学生快捷搜索信息、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挥洒创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同时,少数大学生借助网络虚拟性宣泄自己的情绪、散布传播网络谣言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自身、他人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高校作为培育社会人的试验场,应进一步关注网络技术发展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强化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法制教育以及网络使用纪律教育,有效防范大学生传播网络谣言的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1.
关注心理健康 构建和谐高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和社会竞争的加剧,现代大学生产生一些心理困惑与心理问题在所难免。因此,采取切实措施.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逐步形成高效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对构建和谐高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普遍存在,要求我们积极寻求相关解决方案,采取相应的干预策略。从实践效果看,建立心理自助体系、危机预警体系和专业干预体系,构成心理危机干预的三级网络,应该成为最基本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网络侵犯人格权的问题时有发生。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应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自行采取技术手段保护自身权利。同时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调适和维护,树立行政监管与行政监管的良性互动关系,以净化网络风气。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议政的新平台。我国大学生网络议政呈现出主体共同性与特殊性并存、空间隐蔽性与开放性同在、方式公共性与个体性统一、心理理性与感性共存等特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时代背景、自身受教育程度高和心理年龄特征等成为他们网络议政的优势所在。同时,大学生网络议政影响具有双重性,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当前,应通过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道德自律能力,加强互联网法制建设,加强官方对大学生网络议政的引导与规范等来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网络议政行为。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作为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大且数量最为集中的群体,其网络使用行为文明与否、网络道德水准之高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南京地区的6所高校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状况进行了调查,探讨了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现状、特点,并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调查使用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问巷,调查民办大学1100名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9.09%,轻度2.73%,中度6.00%,重度0.36%。民办高校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存在性别差异。但不存在文理科和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的发展及普及,大学生上网的人数日趋增多,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趋向等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对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严峻的挑战。面对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应认真分析、积极探讨对策。本文着重研究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认为应从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积极应对。因此,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必须构建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新框架,主动占领互联网阵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性探索出一系列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新型管理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伴随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作为信息的重要传媒、载体,以迅猛的速度得以发展,而大学生由于其思想意识的前卫性,自然成为网络使用的最主要人群。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面对虚拟网络与现实生活的相向和相悖,如何科学、合理地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脑网络的普遍运用,网络安全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我国的网络犯罪案件逐年猛增,其中大学生网络犯罪也不断增加。我们必须重视和正确认识大学生网络犯罪问题,积极引导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明辨是非,规范利用网络学习和交流。为有效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必须净化网络环境、强化网络监管;加快网络法制建设、增强网络法制观念;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健康网络心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的积极幸福感得分较高,心理烦恼得分较低,而疲劳得分也较高。性别、专业、运动员与非运动之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有较高的积极幸福感和较低的心理烦恼,但也呈现出较高的疲劳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