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玲 《外交评论》2005,(2):48-53
2004年11月29至30日,第八次东盟中日韩13国领导人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了一系列会议.会议确定了东亚合作的发展方向,提升了合作机制;10+1框架下的合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笔者认为2005年的东亚合作将呈现新的局面,并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东亚至今尚未形成一种普遍的、相对稳定的安全结构,致使该地区的安全状况始终处于某种不稳定状态。本文试图运用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分析方法,用观念、文化和认同的概念,探讨建立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可能性、可行性。建构主义提出的"战略文化"的分析角度有助于理解当东亚缺乏西方式的安全合作模式时,还存在着具有本地域历史、文化和传统特色的安全合作途径。建构主义将安全研究的焦点从国家移向跨国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生态的甚至道德的领域。建构主义为我们描绘和分析了走向安全区域主义的美好图景,那就是从两方面入手:各种层次的合作机制的建立和"战略文化"的互动,从而"建构"东亚的"安全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之后 ,东亚各经济体加强了地区货币的合作。该合作的进程体现了明显不同于其它地区货币一体化的特点。其特点是从合作的阶段、权力结构、大国关系、目的与方式四个方面体现出来的。由此可以预测 ,汇率协调与货币区域化将成为东亚货币合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东亚经济一体化终于从“设想”转到“实际行动”的轨道上,但是存在诸多影响其进程的因素。中日两国在经济一体化问题上能达到多大程度的共识,是影响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一个决定性的内部因素;美国对东亚国家在政治经济上的强大影响力,是影响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东亚地区安全格局正经历一个结构性的转变,其安全形势成为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最后,东亚国家选择何种一体化合作模式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张振江 《外交评论》2009,26(2):67-79
米特兰尼功能性国际合作的思想成形于欧洲区域合作实践之前,却对西欧一体化运动产生了直接影响。但西欧一体化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体化理论与米特兰尼原本的思想有很大距离,而且也遭到他本人的反对。本文在介绍米特兰尼及其国际合作思想、他与西欧区域合作实践的关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东亚合作的发展与困境,并试图从柴特兰尼的原创思想中得到启迪,为东亚合作探寻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小马拉大车?——对东盟在东亚合作中地位作用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翟崑 《外交评论》2009,26(2):9-15
东亚合作机制创立至今已超过10年。学界和政策界开始反思这10年历程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比如是否坚持搞东亚合作,是否坚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主导作用,是否将美国引入东亚峰会等等。而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历来是争论的焦点。质疑者会问,“小马能拉大车吗”?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将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东亚合作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奥巴马政府的"重返亚洲"政策并未从本质上改变美国的东亚战略,改变的只是政策手段,这些政策手段对东亚的多边和双边合作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多边合作方面,美国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加入东亚峰会的行动,实际上解构了东亚合作进程,大幅降低了东亚合作的前进动力;在双边合作方面,美国充分利用东亚安全关系中的裂痕,加强与东亚盟国和合作伙伴的军事关系。这些策略有效地实现了美国的政策目标,即防止东亚一体化深入发展,限制东亚大国的地区影响力,维持美国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8.
欧洲一体化对东亚合作的若干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怀普 《外交评论》2005,3(2):42-47
东亚合作目前面临两个突出的、需要在认识上超越的问题:一是如何超越东亚的巨大差异性,从而形成各国对于东亚合作之共同利益的集体认知;二是如何超越传统的国家安全观,从而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安全观和构筑东亚新型国际关系结构。针对这两个问题,本文探讨了欧洲一体化对东亚合作的若干启示,认为全球化推动下的共同利益构成了东亚合作的历史动力,合作安全是实现东亚和平与繁荣的根本途径和保障,而文化因素对东亚合作具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家金融危机形势下东亚货币合作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家金融危机形势下东亚货币合作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日益深入,作为世界经济重要板块的东亚,在区域经济合作中仍是一座孤岛.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充分证实了东亚合作的脆弱.为了迎接全球化的挑战,东亚必须建立自己的区域性经济集团,以区域主义对抗经济全球化."10+3"合作机制的形成,为东亚合作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不容否认"10+3"合作机制中有挫折,有障碍,但就总体而言,东亚经济合作的前景仍是十分广阔的.尤其是近期在印尼巴厘岛峰会的圆满召开,为东亚合作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击和动力,东亚各国应积极参与"10+3",使东亚区域合作朝机制化方向大步迈进.  相似文献   

11.
东亚经济合作何去何从?——从中美日经济实力消长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中美日经济实力对比关系继续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中国经济实力相对提升,美日经济实力相对下降.这一经济实力的结构性变化给东亚经济合作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中国在东亚经济影响力日益上升,使东亚经济的内部凝聚力大大提高,为东亚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内在驱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在东亚地区具有重大战略利益的关切者,美日不可避免地对中国可能带来的权力变革心存芥蒂,从而又加大了东亚经济合作的难度,增加了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东亚经济合作出现“亚太化”趋势,二是导致东亚经济合作的主导权错位和缺位.中国需要正确运用经济实力上升这一最大筹码,内外协调,顺势而为,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抓住机遇,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积极推动东亚(环黄海)区域经济合作,构建服务于东亚(环黄海)区域经济合作的物流平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天津作为东亚(环黄海)城市市长会议的成员,具备了支撑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现代物流基础.为了实现对东亚(环黄海)和中国西部地区的双向辐射作用,天津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并相应确立了发展现代物流的步骤和采取的主要措施,以积极服务于东亚(环黄海)区域经济合作和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相似文献   

13.
《第二份东亚合作联合声明》与东亚共同体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玲 《外交评论》2008,37(1):60-67
<第二份东亚合作联合声明>是在东亚合作十周年之际通过的一份指导地区合作和共同体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十年来东亚合作在政治意愿、规范建设和功能合作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随着合作的深入和共同体建设的推进,分歧、问题和挑战也日益凸现,东亚合作走到了十字路口上.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联合声明Ⅱ>的出台具有统一思想、加强政治意愿、充实合作进程的作用.合作进程的延续和互动密度的加大将推动地区文化向着共同体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东亚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特质阻碍了地区合作的发展,而要推动东亚地区合作的发展与深化,就必须在超越地区各国文化的基础上建构东亚地区跨文化认同。要正视东亚各国民族差异的基础上求同存异,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的制约建构跨文化认同。东亚跨文化认同应包含地区意识和共同利益观念,相互依存、平等对话的合作理念,制度主义和法理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在机制建设和具体经济成果方面成绩显著,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小国主导,大国积极参与。无论是在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还是在“10 1”、“10 3”发展机制中,东盟都发挥了主导作用。这是因为东盟针对东亚的战略格局而采取灵活的平衡大国战略;中日对东盟的“身份界定”基本一致;东盟倡导的合作机制为东盟的角色提供了制度保障。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东盟的主导角色符合东亚地区独特的环境,并将呈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小国领导大国”的奇特局面,在可预见的将来还会继续。  相似文献   

16.
东亚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已经开始。东亚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的需要,亚洲的需要,也是中国的需要。“东亚思想库网络”是“10 3”东亚区域合作机制中第二轨道外交的一个活动平台,是“10 3”东亚国家领导人会议正式认可的学术交流与研究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东亚合作与中日关系的互动显现出恶性循环之势,其主要表现一是区域合作与双边关系的乖离,一为经济互利与政治对立的悖论。这一态势的原因和背景颇为复杂,一是中美日实力对比关系的急剧变化,二是中国崛起带来的利益分享与权力转移,三是日本衰落显现的长期萧条与政治右倾,四是美国重返亚太导致的经济分化与安全控制。为扭转东亚合作与中日关系互动的困局,中国应努力实现四大层面的良性互动:一是经济互利与政治互信的良性互动,二是国家权益与地区责任的良性互动,三是周边外交与对日关系的良性互动,四是地区架构与对美战略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经济增长与东亚经济合作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7/98金融危机后的东亚显现两大举世瞩目的趋向:一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二是东亚经济合作全面展开、迅速推进。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两大趋向之间,还形成越来越密切的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为东亚经济合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撑。其主要表现是中国越来越成为东亚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东亚出口扩大的容纳器、东亚相互投资的吸收地、东亚金融运行的安全阀和东亚经济合作的推动者;另一方面,东亚经济合作也为中国经济增长构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其主要表现是东亚经济合作的全面展开和迅速推进,有利于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稳定外来投资、扩大对外投资、规避国际风险、突破资源瓶颈和平衡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19.
魏玲 《外交评论》2010,27(2):67-81
近来,围绕东亚一体化的制度、架构与方向的讨论非常活跃,各方纷纷抛出自己的倡议与构想,“共同体”再次成为东亚合作中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从地区主义的相关理论与东亚合作的现实进展两条脉络入手,探讨东亚一体化的未来架构和发展方向。文章指出,规范和制度是共同体建设的核心要素。东盟方式和东盟中心仍将是东亚合作的主导规范,多重层叠和不断扩展的制度网络是东亚一体化的动力和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模糊性和过程性是东亚共同体建设的特点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欧元区对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实践及东亚货币合作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金融一体化程度三个方面分析了欧元区建立的条件。结果表明,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是建立最优货币区的基础;此外,在政治、宗教、文化等非经济条件上的趋同对欧元区的建立也起了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东亚地区成员国并没有像欧元区一样的基础,暂不具备成立单一货币区的政治经济条件。因此,要积极加强东亚地区经济、贸易、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努力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为将来东亚货币一体化做好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