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淑文 《求索》2007,(1):109-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实施,弥补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缺陷与不足,有利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但同时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这部法律也留下了一些值得商榷之处。本文着重探讨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2.
董立延 《长白学刊》2008,(3):101-103
建设生态工业园是继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的又一新型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吉林省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应当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建设并重的原则,采取依托核心企业,以大规模工业化方式组织产业集群式发展,发挥科技优势促进产业升级,发展环保型效益经济等发展模式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周正平  冯德连 《求索》2013,(1):44-46
能量的梯级利用对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生态工业园内企业的共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国内实践表明,许多能量、物质闭路循环的"理想的生态工业园区"仅是美好的愿景,无论是技术范式还是管理模式,能量梯级利用的诸多难题有待破解。通过分析铜陵循环经济工业试验园的能量供给与需求,能量利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构建能量梯级利用方案,提出具有全国推广价值的生态工业园区能量梯级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该文在分析国内外有关“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两概念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开发区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中国开发区技术创新的实现模型,并在文献研读和专家筛选的基础上,从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产出绩效、技术创新转化吸收能力及技术创新支撑能力等四个方面构建了适合于中国开发区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中国开发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估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陈景飞 《今日浙江》2012,(19):33-33
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作为全省唯一冠以“生态”之名的集聚区,始终坚持绿色建区、产业兴区、功能强区,着力提高“集聚度”、“带动力”和“辐射面”,使开发区加快转型升级成为集聚区。  相似文献   

6.
李琳  杨婕 《求索》2010,(8):36-37
本文以湖南76个开发区2007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选取30个具体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南开发区基于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技术创新能力和创业环境是现阶段影响湖南开发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76个开发区基于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空间分异显著,呈现出"3"—"5"—"3+5"以外地区从高至低的梯级分布格局。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在强化长株潭地区开发区竞争优势的核心极作用的同时,辐射带动全省其他开发区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高俊虹 《前沿》2011,(23):212-215
蒙古族崇拜自然,适应自然,追求与自然融合、和谐共处这样一种生态观。本文试图从蒙古族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层面,分析、论述蒙古族生态观念在传统设计中的体现。其中就地取材,物尽其用的生态观潜移默化地融入蒙古族传统设计中,成为维系他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纽带。  相似文献   

8.
创建于1991年的南昌高新区,是中国中部首家批准建设的国家级生态工业园。这是长江下游一处得天独厚的原生湿地,是南昌人民经20年努力创造出的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区域,也是中国中部首家批准建设的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相似文献   

9.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开发区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安徽省开发区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0.
张芬 《重庆行政》2013,14(4):29-30
党的十八大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并明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是在发展中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旅游是一种倡导对生态环境负有责任的旅游,它应该包括三层含义:基于良好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开展的旅游活动;参与者——管理者、经营者、游客得到生态环境、低碳环保等相关理念教育;当地居民在参与生态旅游产业中增收致富,真正做到靠山吃山、爱山护山.生态旅游更强调的是一种理念和行为方式,其目的是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眼前经济利益.生态文明指引生态旅游发展的方向,生态旅游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之一.在《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征求意见稿)中,将我市渝东北的城口、云阳、奉节、巫山、巫溪五个县,渝东南的武隆、石柱、秀山、酉阳、彭水五个县功能定位为限制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将成为全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11.
该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熵权法对中国制造业26个子行业2007—2011年的财务环境绩效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各制造行业的财务环境绩效差距较大,且轻工制造业的绩效总体优于重工制造业。通过进一步作静态和动态分析,并对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比较,认为先保护后生产或是治理与生产共进的做法比先污染后治理的做法更有利于提高财务环境绩效,为此,主要应从节能和减排做两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2.
黄萍 《中国发展》2011,11(5):52-56
该文提出,由于环境污染侵权的特殊性,预防性责任较损害赔偿责任在保护环境及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方面更为有效,并指出,预防性责任的适用应以违法性为构成要件,《侵权责任法》有关规定在适用预防性责任时存在诸多矛盾。  相似文献   

13.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55条将对污染环境行为提起诉讼这一内容正式纳入,为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并未明确界定提起的主体。从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入手,建立并完善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具体程序及检察机关自身机制,可为具体的实践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环境问题、环境治理和环境政策工具的选择与政治之间存在关联。中国城市环境治理信息型政策工具的选择有其政治上的动因,也需要考虑政治因素。这之中所蕴涵的逻辑关系就是中国城市环境治理信息型政策工具选择的政治逻辑。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向度上中国城市环境治理信息型政策工具选择的政治逻辑主要表现为提升中国城市政府环境政策能力、环境监管能力、环境正义维护能力和环境制度创新能力需要选择信息型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5.
索文娟 《桂海论丛》2007,23(1):84-86
环境利益是社会公共利益,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公众环境权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屡屡发生,建立健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成为当务之急,对于保护环境公益,推动行政权法制化有重要意义。构建原告资格及制定相应的制度,赋予公民、社会团体、检察院提起环境行政诉讼的权利,是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我国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价组织的自律实现问题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政府绩效评价作为一种评价和改进政府绩效的实用工具,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当今世界各国政府治理实践中。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已形成了多种评价模式,其中第三方评价依靠其自身人才、理论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在政府绩效评价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价起步较晚以及缺乏相关评价机制的现状,从组织自律的相关概念出发,提出了在构建责任和效能政府过程中,如何发挥我国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价组织自律机制作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理论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是对上市公司环境活动在财务报告中所反映的环境经济信息和环境管理信息,按环境信息披露规定的要求,运用特定的披露方法,采用一定的披露方式,向外在环境信息使用者表达环境资源利用和管理受托责任情况的一种声明.审计师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审查,对被审单位环境会计核算信息系统披露的环境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以及环境管理控制信息系统披露的环境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作出评价和鉴证意见,以确认或解除上市公司受托管理和利用环境资源的环境经济责任和环境管理责任.  相似文献   

18.
张树堂 《青年论坛》2011,(2):137-139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中关于人际意义研究的新发展,该理论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来评价语言使用者对事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本文通过评价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结合性研究发现:评价理论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尤其在英语词汇教学、阅读教学、以及英语修辞和文体意识培养等三个方面,具有建设性的应用价值;评价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结合是提高大学英语授课与学习效率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鉴于此,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价指标,应用MUSA数学模型进行了评价,并结合具体实证进行了分析,希望对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海峡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已由最初的互补转为互补与竞争共存,且省域间产业竞争力差距较大。本文根据新贸易竞争优势理论,通过构建两岸省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08—2012年间台湾与大陆31个省、区、市(统称"省域")的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台湾与大陆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强省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与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水平低下省份的差距在逐渐扩大;在地域分布上,两岸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呈现台湾地区向大陆东部沿海地区再向中西部内陆地区递减规律;效益因子、技术投入因子对竞争力影响最大,社会环境因子和经济环境因子次之。针对两岸省域竞争力得分因子差异,本文提出促进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合作的建议:大陆高水平区域可利用巨大市场优势与台湾共建技术标准,研发设计符合大陆市场的产品;大陆中高水平区域依托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经济基础可与台湾在电子信息产业高技术、高智力密集度的领域深入合作;大陆中低水平区域凭借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优势拓宽与台湾合作区域以承接东部沿海的生产基地;大陆低水平区域应发挥资源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吸引台商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