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执行异议之诉的体系存在一定缺失,债务人执行异议之诉以及许可执行异议之诉的缺失导致救济失衡.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前置程序的不合理设置致使我国出现了申请执行人异议之诉这一不合体系的制度.执行异议之诉的应然体系应包括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许可执行异议之诉、债务人执行异议之诉.因此我国的执行异议之诉体系应参照应然体系予以完善.具体体现为建立许可执行异议之诉以及债务人执行异议之诉,取消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前置程序.  相似文献   

2.
我国执行救济制度中的执行异议之诉,无论是制度的设置还是有关法条的规定,均存在诸多需要修改与完善的地方。为此,在《民事强制执行法》的制定过程中,深入探讨现行规定中的不足,既是学理也是立法应当重视的问题。本文针对执行当事人以外的人提出异议之诉的称谓、第三人执行异议之诉前置审查程序的设置、执行异议之诉管辖法院的立法规定、被执行人(债务人)异议之诉与执行异议之诉的审判组织形式、第三人执行异议之诉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竞合及其司法适用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讨,并结合执行实践对执行异议之诉的立法完善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3.
在民事判决和执行过程中,被执行的标的物可能涉及案外第三人的利益。案外第三人对执行标的可提出异议。文章在参阅德国法律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立法现状,从司法实践的角度论述了案外第三人对执行异议之诉的法律特征、立案条件、诉讼成立条件、举证责任及其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4.
2007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我国民事执行进行了大的改革和完善,特别是对民事执行制度,第202条和第204条增加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案外人异议的规定,再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案外人异议处理的具体操作程序的规定,民事执行异议制度初步建立。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从总体上说,我国民事执行的法律制度还很不完善,应借鉴域外立法经验,完善此项制度。  相似文献   

5.
对第三人执行异议之诉性质的识别关乎诉讼证明对象、证明标准的选择,司法实务界往往忽视对这一基础理论问题的讨论。从第三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目的、作用以及相关法规等方面出发进行分析,第三人执行异议之诉在性质上应属于一种形成之诉,其诉讼标的实际上是第三人根据自己对执行标的物拥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权利而取得的对抗强制执行的异议权。  相似文献   

6.
执行异议制度是执行程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执行异议审查不当,将会侵害案外人或损害申请执行人的合法利益,或导致执行回转、引起国家赔偿,故对执行异议的审查应作必要的规范。  相似文献   

7.
建立执行异议之诉是民事诉讼法修改的亮点之一,但仍存在立法缺陷。文章根据执行异议之诉当事人的规定及理论基础,提出了立法完善建议,以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立法模式下的案外人异议之诉,其内涵宜界定为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权利,书面异议被执行法院驳回后,在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情况下,请求法院作出判决停止对该标的实施执行的救济制度。其在性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救济诉讼。我国书面异议前置的程序设计,目前来说是合理的。案外人应当在识别与其他救济制度的分工后,有选择地适用案外人异议之诉。  相似文献   

9.
民事执行中案外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事诉讼法》204条规定的对案外人的救济是基于对执行标的物享有实体权利而提出的异议或诉讼,属于实体性执行救济。案外人异议由人民法院进行审查,具体是由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的执行机构进行审查。执行机构对案外人异议的处理,仅仅是初步的审查处理,如果裁定驳回案外人异议的,应当赋予其进一步的救济手段,即案外人可以提起异议之诉。案外人异议之诉实质上仍为确认之诉,应由执行法院的民事审判庭进行审理。  相似文献   

10.
管辖权异议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的设立 ,意在作为一种救济制度 ,用以补救司法实践中发生的管辖错误。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管辖权异议规定过于原则 ,学界对该制度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本文从管辖权异议的概念界定、管辖权异议主体等几方面对该制度进行剖析 ,并提出对滥用管辖权异议者予以惩戒的立法建议 ,以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的管辖权异议制度。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司法实践中,针对借名买房人能否排除强制执行具有多种裁判思路。现行裁判思路的不完善和不合理之处,不仅导致司法实践的混乱,还导致执行各方利益的缺失和失衡,需要修正。法官在裁判时需要考虑相关因素,即借名人居住利益的保护、借名人对房屋"名实不符"状态可归责性的惩罚、申请执行人设立担保物权时对房屋登记信息信赖利益的保护以及杜绝借名行为司法裁判引导功能的发挥。同时,要基于借名人和申请执行人对出名人享有权利的优先性的比较分析,来构建全面、合理、系统的裁判思路。前诉执行异议之诉中借名人败诉时,认不认可判决分别有两条救济路径。不认可判决时,借名人可以通过提起确权之诉或者申请再审以获得救济。为预防或减少损害,需要利用中止执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执行程序中异议权的规定,旨在制约和纠正违法不当执行行为,保护和实现相关方合法权益。司法实践中大量异议权滥用行为造成权利救济的失衡,极大拖延了执行进程,严重背离制度设计初衷。滥用异议权因其外表合法而长期存在难以根治,甄别并规制执行异议权的滥用,引导相关方依法提出执行异议,已成为当前人民法院切实解决执行难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对该问题作了法理实证性研究,并提出规制异议权滥用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101份“借名买房”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裁判文书入手,梳理审判实务的四种审查路径,并全面审视理论的新发展,指出理论对外观主义适用场景和第三人信赖利益保护范围的反思有其合理性,但是忽略了执行异议之诉的逻辑起点。“动态体系论”是一种有益尝试,但是相关标准有待探讨,在设置涉“借名买房”的案外人执行异议实体裁判规则时,应当秉持共识的“明确权利类型——权益对抗比较”的审理路径,明确借名人享有的权益性质为债权,一般不能排除执行,同时引入“生存权”的保护理念设立例外规则,准许借名人在基于“生存权”的特殊权益保护时排除执行,并将“生存权”外化为以满足家庭日常居住需要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4.
执行异议之诉作为一种新型诉讼,体现了我国司法理念的更新与司法制度的进步。该种诉讼形式刚刚起步,还尚显稚嫩,特别是在程序设计上还有许多不足,造成了司法实践中的很多问题难以妥善解决。需要立足于执行异议之诉案件的性质与特点,从程序和实体两个方面对执行异议之诉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予以总结,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2008年4月1日正式生效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执行程序做了一定的调整,并初步确立了案外人异议之诉。赋予案外人以诉的方式维护实体权利的救济途径,平衡了效率化的执行与执行的实体正当性要求之间的矛盾冲突。程序重构案外人异议之诉,能为执行实务提供更为明确的操作指导。  相似文献   

16.
关于案外人再审之诉的规定,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对传统民事执行救济的学理有了突破与扩展。案外人再审之诉与异议之诉有相同之处,亦有诸多不同之处。在立法中,对于案外人再审之诉应进一步明确制度,提升法律层级,取消不当限制,细化、厘清该制度使之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7.
执行异议制度改革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行异议审查程序的改革应遵循公正和效率的原则.改革内容包括执行异议审查的对象和内容,执行异议审查主体,执行异议审查方式和程序等.执行异议听证审查程序应包括听证前的准备、听证会的举行、听证的评议裁决、听证裁决的复议.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刑事诉讼中设立管辖权异议制度的可行性作了探讨。文章首先阐述了设立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的必要性,认为它是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诉讼权利;接着文章分析了当前司法实践中对此问题的态度和处理办法,进而充分论述了此项制度的基本内涵,包括异议主体、异议内容、处理机关及救济措施等;最后作者提出了自己对建立此项制度在立法上和程序操作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民事执行救济是执行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对执行机关的执行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时提供保护和补救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我国此次民事诉讼法对执行救济的修改仍未到位,还应在现有的执行救济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执行异议制度,为权利人提供更为全面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诉讼费用异议制度是当事人救济的重要途径,是完整的诉讼费用制度的必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异议制度的运转情况,对部分基层法院进行考察与调研,以揭示当前诉讼费用异议制度设计不合理、程序保障之不足,并考量诉讼价值、保护的紧迫性、讼费属性等因素,完善我国诉讼费用的异议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