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果达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4,(12):F0002-F0002
一张难得的珍贵照片见证了周恩来与张学良的合作与友谊,更见证了周恩来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秘密战线出色的领导人,而且为了挽救革命与民族危亡,还不惜冒着巨大的风险,亲自搏杀在秘密战线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2.
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距今已经66个春秋了。最近由于《口述实录:张学良世纪传奇》一书的出版,以及张学良密藏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实录”的启封,这一改变中国历史、影响世界史进程的事件,重新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往事。尤其是此一事件的两个关键人物周恩来与张学良的交往,最引人瞩目。两人初会于肤施(延安,1936年4月9日),再会于西安(1936年12月17—25日),相  相似文献   

3.
西安事变爆发后的第六天黄昏,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乘坐张学良接他的波音247型专机前往西安,飞机降落在西安西郊机场,随后周恩来一行人即赶赴金家巷张公馆。  相似文献   

4.
柯云  丽阳 《党史纵横》2009,(4):39-39
早些时候披露的张学良自述中透露,“西安事变”前,张学良与周恩来曾有过一次极为秘密的会谈,由于当时的政治气氛,这次会谈是绝密的。  相似文献   

5.
边吉 《党史纵横》2001,(12):48-48
周恩来,张学良。中国近代史上大写的名字。缺少他们,中国近代史就会失去重心。张学良一生中结识了为数不多的共产党人。周恩来,是张学良结识的共产党人中的杰出代表。1991年4月末,张学良向美国记者谈起了周恩来,他说,我与周恩来感情极好。一句感情极好,大有惺惺相惜之情。周恩来对张学良评价更高———历史的高点、人性的高点、人生的高点———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民族英雄。1936年,身为剿“匪”副总司令的张学良却不愿再与共产党打内战。原因之一是张学良欣赏并赞同共产党“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主张;原因之二是他率…  相似文献   

6.
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声威显赫、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在他多姿多彩的政治生涯中,最令世人津津乐道的就数"西安事变"了.这一事变,后被著名史学家唐德刚盛誉为"张学良政治生涯中最后一记扭转中国历史、改变世界历史的‘杀手锏'".在"西安事变'前,张学良与周恩来有幸相识并相见恨晚,彼此欣赏.  相似文献   

7.
西安事变是张学良的主动选择;事变前张学良主动邀请周恩来与叶剑英会谈;中共中央在12月4日前并不知情,直至12月9日还无法确认;张学良最后下决心的日子是12月10日。  相似文献   

8.
孙韶林 《党史文汇》2002,(11):20-22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揭开了中华民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政治事件而令世人瞩目。而在“西安事变”前夕,周恩来与张学良的延安谈判则是“西安事变”的奠基仪,为“西安事变”奠定了明确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和统一战线等方面的组织基础。1935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发表了《八一宣言》,呼吁各党派、各界同胞和各军队,无论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利害不同,均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决定成立东…  相似文献   

9.
如果西安事变发生时,中共中央措手不及,那么负责情报工作,尤其是负责东北军工作的周恩来失职之严重是显而易见的。但历史事实形成的证据链清楚地表明,事变当天中共中央的指挥按部就班胸有成竹,周恩来更是出生入死战斗在第一线。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和周恩来相识于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期间,此后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文革”中,邓小平被打倒后,周恩来尽己所能,给予邓小平最大的照顾,后来又竭力为邓小平复出创造机会,在毛泽东的支持下,终于使邓小平得以复出。邓小平复出后,  相似文献   

11.
依据台湾公布的蒋介石和宋子文的日记,加上诸多其他材料的佐证和推导,可以得知:发动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虽然早有释放蒋介石的筹划,但是在国共谈判成功之后才释放了蒋介石;周恩来对张学良释放蒋介石是知情并同意的,还提供了关键性帮助,但对张学良亲送蒋介石是不知情的。当然,这些与周恩来给中共中央电报的有关内容还有些矛盾,需进一步研究。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张学良的安全等,中共一直对西安事变的宣传有所保留。在新形势下,应如实研究西安事变,弘扬其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与黄琪翔相识很早,相交很深,但黄琪翔在政治思想上受到周恩来的影响,则是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的。 1937年8月,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由延安来到南京和国民党政府商讨团结抗战事宜。此间,黄琪翔与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经常来往,就联合抗战、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交换意见。黄琪翔受到周恩来的很大鼓励。他完全同意周恩来等提出的抗日救亡主张,表示愿为此尽到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赵杰  范丽红 《党史纵横》2004,(10):39-39
在 蒋 家 父 子 退 居 台 湾 的 时 代 , 周 恩来 总 是 通 过 各 种 渠 道 和 关 系 , 暗 中 了 解和 关 心 张 学 良 夫 妇 的 状 况 。1961年12月12日 , 周 恩 来 和 邓 颖 超 邀 请 张 学 铭 、 张学 思 夫 妇 和 东 北 政 坛 与 张 学 良 有 过 交 往的 名 士 二 十 余 人 , 在 北 京 饭 店 纪 念 西 安事 变25周 年 。 席 间 , 大 家 很 自 然 地 谈 起了 张 学 良 在 台 湾 的 近 况 。 张 学 良 的 胞 弟张 学 思 向 周 恩 来 敬 酒 时 , 激 动 得 泣 不 成声 ,周 恩来 也 流下 了热 泪。 纪 念 会 结 束 后 , 周 恩 来 驱 车 回 到…  相似文献   

14.
1936年4月7日,陕北。雨雪交加,寒气袭人。 在瓦窑堡通往延安(当时叫肤施)的泥泞小道上,“嘁嚓,嘁嚓”行进着一队人马。走在前面的一位,浓眉大眼,长髯飘拂,神采飞扬,约莫三十七八岁。他就是时任中革军委副主席、人称“美髯公”的周恩来。紧随其后的一位,身穿中山装,英武睿智,四方脸上架着一副圆形厚玻璃眼镜,显得气宇轩昂。他就是中共情报战线上著名的“龙潭三杰”之首、时任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的李克农。  相似文献   

15.
1991年张学良恢复自由后,先后对旅美学者唐德刚、日本NHK(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美国之音广播电台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作过多次历史口述,同时也对媒体发表过有关西安事变历史真相的谈话。在这些公开或不公开的历史回顾中,张学良多次谈到了周恩来。他明确表示:“中国现代政治人物,我最佩服的是周恩来。”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留"美髯"是其在革命斗争中改变和隐蔽自己面貌特征的重要手段。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传》中提到,周恩来是敌人抓捕和暗杀的主要目标,特别是认识他的人很多,因此"他通常装扮成商人,后来又留起了大胡子,所以党内许多人叫他‘胡公’。"西安事变具备秘密战线的所有特征,周恩来的"美髯"也是一条重要线索,反映了周恩来刚到西安的活动,也折射出当时共产党与张学良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疾速转入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是南昌起义的枪声重又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也正是南昌起义,将当时担任起义总指挥的贺龙与担任起义前委书记的周恩来两人的命运紧紧地系在了一起。从此,他们出生入死,并肩战斗,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征程上共同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其情感天动地,其谊泣鬼惊神!  相似文献   

18.
伟人周恩来与著名抗日名将黄琪翔都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出生的人,周恩来只比黄琪翔大几个月。邓颖超与黄琪翔妻子郭秀仪分别出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和清宣统二年(1910年)。  相似文献   

19.
20.
恽代英,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出生于湖北武昌,他与同乡瞿秋白、张太雷一道,在20世纪20年代被人们誉为常州"三杰"。恽代英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袖,也是中共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他与周恩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