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思想,必须深入研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二者相结合的内在机制。法律与道德因存在差别而有不可调合之矛盾,同时又因二者之间的联系使矛盾之协调成为可能。法律发展史亦告诉我们,从法律的产生到法治的实现就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监狱行刑权的属性主要体现为强制力和亲和力.强制力是监狱行刑权的外在属性,亲和力是监狱行刑权的内在本质属性.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亲和力作为内在本质属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强制力作为外在属性,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但也不排除在某种条件下突出强制力的法律功能.在新形势下,监狱行刑权的运作要在彰显亲和力的内在本质属性,充分发挥亲和力的作用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把技术进步分解为内在技术进步和外在技术进步两个方面。利用计量模型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来分析内在技术进步、外在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基于福建省1987年至2009年的数据,对这三个变量进行协整关系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和在VAR模型基础上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以及方差分解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不论从长期看还是从短期看,福建省内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比福建省外在技术进步要大。  相似文献   

4.
自由放任主义和政府干预主义是政府一市场理论中的两种主义,二者的差异和矛盾推动着政府一市场理论的发展和变迁,这两种主义一直在更替并逐渐形成“放任一干预主义”。工具理性取向和价值理性取向是公共行政的两个基本属性,二者的差异和矛盾推动着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和变迁,这两种取向一直在更替并逐渐形成公共价值管理范式。这两类更替是有关联的。对三种主义和三种取向进行阐释,并分析两类更替的关系、两类更替中的滞后现象、执政党变更与两类更替的关系等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关系刘炳瑛对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关系,有的同志认为,二者是矛盾的。对这种不切实际的“矛盾说”提出异议的,有兼容论者,即认为二者可以兼容;还有人把社会主义看作生产关系,把市场经济看作生产方式,认为二者是内在的统一。本文提些...  相似文献   

6.
统一战线与民族凝聚力的辨证关系 一、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从统一战线的对象、范围来看,统一战线是民族范围内的统一战线(国际性的统一战线另当别论),而不是外在于民族的东西,因此,讨论统一战线和民族凝聚力的关系,实际上是讨论一个事物的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从二者的关系来看,它们是一种"外"和"内"的关系,即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我们提出以德性与德行作为评价一个公民的标准。"德性"一词的涵义是一个逐步演化、深化、扩大的过程,主要在于具体历史条件的道德要求。"德行"是一种人的社会意识形式的外在表现,是指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德性是内在的,德行是外在的;通过关注内在与外在的矛盾,来考察德性与德行的关系,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行政程序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程序价值在理论上有工具说、本位说和二元说之争,按其属性可分为程序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程序的内在价值是指程序独立存在的价值,主要包括程序参与、尊重公民权利与尊严、程序理性、自由和效率等价值;程序的外在价值是程序实现实体法价值的价值,包括秩序和公正价值。程序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既是矛盾又是统一的,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努力实现相互间的平衡,对推进行政程序法治化,促进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个体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劳动价值直接度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效用价值需要通过度量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和度量物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两个环节才能完成。商品经济等价值交换的内在实质与市场经济等价格交换的外在表现的矛盾是泡沫经济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自由放任主义和政府干预主义是政府—市场理论中的两种主义,二者的差异和矛盾推动着政府—市场理论的发展和变迁,这两种主义一直在更替并逐渐形成"放任—干预主义"。工具理性取向和价值理性取向是公共行政的两个基本属性,二者的差异和矛盾推动着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和变迁,这两种取向一直在更替并逐渐形成公共价值管理范式。这两类更替是有关联的。对三种主义和三种取向进行阐释,并分析两类更替的关系、两类更替中的滞后现象、执政党变更与两类更替的关系等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少奇善于研究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他不仅较早地注意和提出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而且具有许多独创性的见解,他的主要贡献体现在:最早提出“人民内部矛盾”的概念,开拓了两类矛盾学说的先河;明确指出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内的主要矛盾;论述了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表现和群众闹事的原因;阐明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和方法。对新时期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律是矛盾协调律,矛盾可大致分为个体内部各要素矛盾及个体与外部社会的矛盾两个方面,两大矛盾的斗争协调构成了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动力。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认知偏差、情感失衡、信念迷茫、意志不定和知行不一几种内部要素矛盾,外部矛盾则主要体现在家庭、学校、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方面。矛盾协调的总体方向是由冲突向和谐发展,由模仿向独立发展,由他律向自律发展,由个人向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无论中日关系是好是坏,都贯穿着矛盾。整个中日关系是矛盾与协调、斗争与合作并存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中日矛盾”与“中日友好”的对立统一关系。发展滞后、甚至时而倒退的中日政治关系与两国、两国人民发展平等互利友好合作的共同利益和要求之间的矛盾是中日关系的基本矛盾。近几年来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成为中日之间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但是,主要矛盾并非是固定不变的,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能相互转化。与此同时,中日矛盾又与两国各自的国内矛盾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对中日矛盾需要严格区分非对抗性矛盾与对抗性矛盾,对不同质的矛盾以不同质的斗争形式来解决,注意避免不必要地激化矛盾而被极度希望将中日矛盾推向对抗性矛盾的日本右翼所利用。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 对我国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研究, 特别是对人民内部矛盾的特征、主要矛盾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及方式的研究,理论学术界的讨论甚是热烈。关于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征主要有六种观点: 广泛性、利益性、多元性、群体性、非对抗性、交错性。关于新时期人民内部的主要矛盾主要有五种观点: “利益矛盾说”、“先富后富矛盾说”、“领导群众矛盾说”、“社会主要矛盾说”、“需要落后矛盾说”。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途径和方式主要有六种观点: 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大力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争取反腐败斗争的伟大胜利、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道德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困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民工身份认同的困境主要包括身份分类的矛盾和未来归属的矛盾两个方面。新生代农民工产生身份认同困境主要存在个人身份建构与社会建构之间的矛盾。社会距离是导致其自我认同困境的直接原因,相对剥夺感是导致自我认同困境的重要原因,追求生存目标与现有体制之间的矛盾是导致身份认同困境的根本原因。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的困境问题,必须从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政策建构等多个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青年自我发展的矛盾性是青年特殊本质的外在表现,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需要与能力之间的矛盾、认知与行为之间的矛盾、行为与社会规制之间的矛盾、自我评价的矛盾等。可以通过良好社会环境的营造、科学青年教育的开展和有效心理救助的提供等途径,缓解青年自我发展的矛盾性,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实体法上的想象竞合犯表现出较为特殊的结构矛盾,亦即一行为与数犯罪之间的内在矛盾。在付诸刑事司法实践时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进路:从处断结论为一犯罪出发的诉讼进路实际上预先地限定了单一诉讼客体的范围,事先对犯罪事实进行了取舍;从结构解析出发的诉讼进路则将想象竞合犯所涉及的数罪均作为独立的诉讼客体分别予以确认,很好地实现了犯罪构成的整理功能,虽然也需要对想象竞合关系与"一行为"进行揭示,但整体上符合人权保障的基本要求,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进路选择。  相似文献   

18.
研究社会主义社会警民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界定警民关系的本质属性是研究警民关系的理论前提。警民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警民关系的本质属性,其矛盾性质是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和谐警民关系的本质属性,必然表现为需要关系、服务关系、平等关系、合作关系和友善关系的特征,这五种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社会和谐警民关系是以满足需要、平等互助为基础,以服务、合作为基本内容,以情感友善关系为纽带的新型和谐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当前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学术界对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莫衷一是。实际上,美国称霸与世界反霸的矛盾、西西矛盾、南北矛盾、东西矛盾等都不是当前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当前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国际社会对和平与发展的追求同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在增多之间的矛盾。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处于国际社会中各种基本矛盾的交汇点的特点日益明显。中国必须选择全面发展的战略,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并全面推行体现和平与发展的外交战略,以化解崛起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但在实际推进中仍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矛盾和问题。诸如工业化城镇化用地刚性需求和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要守住土地“红线”的矛盾;农村劳动力总体过剩和农业经营人才严重短缺的矛盾;米贵伤市民、谷贱伤农民的矛盾等等。克服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调整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