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诞生以来东南亚国家以及其他沿海国家争夺海洋管辖权及进行海洋开发的总形势,指出过去中国海洋开发落后的原因和近年来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三年,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开幕以来,各国在联合国主持下,以前所未有的合作精神,试图就广泛的海洋问题制定“公正的国际法规”。经过数年多方谈判和集中意见,一部全面性的海洋法公约逐渐产生了。 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于一九八二年四月三十日结束谈判。包括东南亚各国在内的一百四十多个国家的代表团进行表决,新海洋法公约以绝大多数赞成获得通过。由于一些重要的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海洋资源管辖权,它们的颁行就将对各国的经济开发产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地区的海洋法实践(之二)高伟浓五、越南越南是1977年5月12日正式宣布直线基线的。这是一条将海岸最远的各部位与近海岛屿、所有位于其领水外面的岛屿、群岛的各个最外点联结起来的直线基线。到1982年11月12日,越南又宣布了一条更为“彻底”的直线...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揭示东南亚华人问题的变化与国际关系的变化两者之间的关联。当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由敌视与戒备进入合作比对抗更重要的新时期,东南亚华人在居住国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并且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济合作中的一个活跃因素。当然,中国也必须时刻意识到海外华人是处在居住国主权之下这一现实。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海洋法在传统海洋强国与第三世界国家间长期博弈的背景下继续发展,日本亦开始重视基于国际海洋法规则维护其海洋权益。战后日本面临的客观条件,使其在维持经济安全方面得益于传统海洋强国所主张的“海洋自由”,也使其在国土安全层面对这种“海洋自由”存在顾虑。长期以来,日本对其安全利益进行权衡,在选择追随美国等传统海洋强国关于“海洋自由”主张的同时,对于涉及国土安全利益的国际海洋法规则,则刻意采取了模糊处理的策略,以最大化其国家利益。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日本采取的这种模糊策略开始面临现实压力。日本虽然于2014年提出了“海洋法治”概念,但其实践国际海洋法的策略难题依旧存在,对于关键规则的解释与实践仍显模糊与保守。  相似文献   

6.
地理 缅甸面积达261,789平方哩、是东南亚盛产大米的国家。它的西部和南部与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为界,东部与泰国和老撾为邻,东北部和西北部则分別与中国和印度及东巴基斯坦接壤。山脉与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邻接。一般属于热带性气候,  相似文献   

7.
葛淼 《东南亚研究》2024,(1):70-87+156-157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构建普遍性的全球海洋治理机制,但不是国际海洋法体系的上位法。国际法是多层级的立体系统,全球性海洋公约和区域性海洋法构成国际海洋法的双层次结构。区域性海洋法可能形成新的习惯国际海洋法,为《公约》提供更新的动力。“南海行为准则”构建南海的区域海洋治理机制,是对《公约》的扬弃,只要其有利于建立符合各方利益的南海秩序,同时没有违背公认的习惯海洋法原则,可以做出不同于《公约》的规定。“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困局有三个主因:南海的不对称格局、东盟对中国的不信任推定以及第三方国家的干预和介入。通过“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构建区域海洋秩序应以搁置主权争议、规制当事方行为、反对第三方国家干预和介入、避免安全局势升级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唐翀  周玉渊 《东南亚研究》2023,(4):132-153+157-158
所谓中国“债务陷阱论”等制造了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迷雾”。这不仅影响着东南亚国家对中国融资的认知,也直接影响着东南亚国家的地区合作决策。然而,较之“债务陷阱论”及大量关于中国融资的负面论述,关于东南亚债务问题以及中国角色的专业研究明显不足。基于此,本文在梳理当前东南亚国家对中国融资认知的基础上,对东南亚国家债务问题的根源、债务水平和议题化现象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债务问题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除了老挝,东南亚国家并不存在严峻的债务问题,地区国家的债务负担被严重夸大。虽然中国在向东南亚国家提供融资方面表现出强烈意愿,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融资支持并没有大幅增加,相反在一些国家出现了明显下降。因而,除了老挝和缅甸,事实上中国融资在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外债构成中的比重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不仅反映了东南亚国家在是否接受中国融资上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议程设置能力,也表明中国融资的意愿与实际落地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殖民主义史的分期与发展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殖民主义史·东南亚卷》一书绪论的一部分。它分阶段地概述了殖民主义在东南亚的发展与兴衰的历史进程,剖析了各主要殖民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殖民政策与统治方式,论述了二战后殖民主义的瓦解和东南亚走向独立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国家与台湾关系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乔之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国际格局的变化,各国都在调整对外关系。东南亚国家与台湾对双边的关系也作了重大调整,对此,我们不能不引起重视和注意,本文拟对东南亚国家与台湾关系的现象、特点及发展趋势作一个分析。一、东南亚国家...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接界或相邻,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社会条件,所以,二者之间的各方面往来和交流络绎不绝,一直未有中断,并有水路和陆路、官方和民间之分。就整个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来说,始于陆路而盛于海路,而就官方和民间来说,虽然始于民间,但官方和民间的贸易同样兴盛。这种格局与当时中国  相似文献   

12.
谢琼 《美国研究》2023,(2):30-53+5-6
美国至今没有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是公约却是美国海洋话语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美国推动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公约多部分内容的谈判和文本的起草工作。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谈判与起草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召开前,美国对新海洋法公约的争端解决制度就有明确的政策目标,包括争端解决机制的总体设计、框架结构等完整方案。在谈判、起草新海洋法公约过程中,美国代表团以其本国利益为导向,坚持自己的主张,必要时做出适当妥协。美国利益深嵌于公约的相关条款规定之中,演化为美国在公约中的制度性特权。无论美国是否加入公约,它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享有这些制度性特权。这与当今国际格局及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3.
一、美国对东南亚的研究 在介紹美国对印度尼西亚的研究之前,茲把它对东南亚研究的整个状况綜述一下。美国对东南亚研究的一般状况,或者是对整个东南亚作全盘的研究,或者是以国家研究(Country  相似文献   

14.
安倍再度执政以来将东南亚国家视为重点拉拢对象,从经济、军事、价值观等多方面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企图借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之势,联合东南亚国家拼凑遏制中国的包围圈。虽然安倍政府的目的最终难以实现,但给中国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国家的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王文良赵子诚关税及非关税壁垒是东南亚各国政府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加,了解东南亚国家的关税及非关税政策的情况,特别是涉及到进口政策方面的所谓“壁垒”问题,对我们发展与东南亚各...  相似文献   

16.
台商投资东南亚国家析因陈恩拥有900多亿美元巨额外汇储备的台湾,是亚太地区继日本之后的第二大资金供应地,台资已成为亚太地区特别是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竞相争夺的目标。台湾的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美国、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大陆这三个地区,而又以东南亚国家居于首...  相似文献   

17.
“科伦坡计划”是英国打着所谓抵御共产主义以及提高东南亚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招牌而创立的。而实际上是企图保持和巩固战前英国对东南亚各国的殖民地统治的地位。它的原先打算是:执行科伦坡计划的领导机构全由英联邦各国的代表组成,“计划”的费用也由英国来支付。但是,给軍备竞赛弄得精疲力竭的英国,负担不起这笔开支,不得不在1951年请求美国来参加科伦坡计划,企图靠美国的支援来达到它的目的。但是美国插手之后,却利用它来竭力排挤英国,扩张它在东南亚各国的势力,同英国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目前,美国已成为对科伦坡计划国家的最大的投资国,这个计划的中心随之转移到了华盛顿。1958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科伦坡计划组织会议中,美国已更进一步夺取这个组织的领导权,并利用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困难把它作为加强控制和掠夺东南亚各国经济的工具,同时还想达到它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竭力挑拨参加科伦坡计划的亚洲国家同中苏两国的关系。日本在科伦坡计划中也有着很大的野心。它依靠美国的支持,并利用美英的矛盾从中渔利。而实际上,参加科伦坡计划的东南亚国家得到的援助却少得可怜。它们所得到的是美、英、日资本的大量侵入,压低这些国家出口的原料的价格,使这些国家输入增加,出口减少,外汇短缺,赤字激增,从1957年开始,生产显著地下降,使些国家陷于严重的困难中。本文作者系科伦坡计划局情报处的工作人员,在文中极力为科伦坡计划粉饰,强调外国“援助”对东南亚国家的作用,鼓吹这些国家接受“援助”。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可透过一些数字,看出东南亚各国在科伦坡计划的控制和掠夺下经济困难的情况,以及美、英、日以“援助”为名,对这些国家实行经济扩张的情况。在这篇文章中也可看到美国已经成为这些东南亚国家的主要控制者,八年来西方国家对科伦坡计划的亚洲国家的投资,美国已佔80%以上。这篇译文,编者作了若干删節。  相似文献   

18.
国际政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表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学分考核方式 开课单位研究方向公共学位课程10 5590MA0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闭卷社科部各方向10 5590MA0 2哲学 2闭卷社科部各方向10 5590MA0 3基础英语 4闭卷外语中心各方向专业学位课程0 30 2 0 6MB0 1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 4课程论文东南亚所各方向0 30 2 0 6MB0 2国际经济学 3课程论文东南亚所各方向0 30 2 0 6MB0 3当代西方国家研究 3课程论文东南亚所各方向0 30 2 0 6MB0 4当代全球性问题研究 2课程论文东南亚所各方向0 30 2 0 6MB0 5当代世界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与经济发展温北炎东南亚华文教育,在战后十年有过短暂的发展,后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受到各国政府的限制或禁令,陷于衰落时期,到80年代中期,尤其是90年代,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等地区使用华文的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香港《远东經济評論》和日本《海外市場》先后发表了它們的評論員和通訊員写的有关英国、西德、“歐洲共同市場”和日本等資本主义国家对东南亚各国的貿易情况,这些文章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提供情况并向其本国的統治者和資本家献策。但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由于美帝国主义对东南亚各国的扩張和掠夺,日益排挤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东南亚各国的經济势力,被排挤的資本主义国家也采取了諸多的对策,因而,在东南亚各国的市場上,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間的相互傾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銳化。同时,从这些文章中也反映了随着东南亚各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日益高漲,帝国主义在东南亚各国的經济地位也日益动摇,它們的渗透手段遭到越来越大的困难。它們在哀叹之余,仍企图继续在东南亚作最后的挣扎,提出所謂“援助”、“友好”和“經济貿易合作”等等词令只不过是为其扩張政策搽脂抹粉而已。但是,近年来日本对东南亚的經济联系日益加强,扩張的手法也較多,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在东南亚經济竞爭中的一个勁敌,也值得加以注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