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韬奋拒贿     
邹韬奋从1926年起就在上海主办《生活》周刊。1930年春,有位读者写信给韬奋先生,揭露国民党交通部长王伯群贪污挥霍,生活糜烂。王虽年过五旬,仍逼迫上海一位女学生做他的小老婆,且婚礼之奢侈不亚于蒋、宋的豪华气派。王伯群还利用职权,贪污腐化,用赃款盖豪华私宅纳妄。来信还附有王的豪华私宅地址。韬奋当即派记者详尽调查,并拍照五幅,拟曝光公布于众。韬奋先生经过调查了解,证实那位读者来信属实,便对来信略作润色,加了编者按语,准备在“读者信箱”栏发表。王伯群得知此情后,连忙派了商务印书馆一位“交际博士”和一位韬奋先生的老相识,带…  相似文献   

2.
李鹏 《党史文汇》2010,(11):47-51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出生于上海市川沙县城厢镇(位于今天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黄炎培在有生之年始终热爱、关心、关注着上海,他在上海的拼搏奋斗占据了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其累累成果也成为他生命当中的靓丽篇章,  相似文献   

3.
巴金原名李尧棠,“巴金”这一笔名,与他认为值得纪念的人有关。1927年,李尧棠赴法国留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李尧棠完成了他的处女作中篇小说《灭亡》。这本书是他为大哥写的,准备寄到上海去自费出版。李尧棠并没有想发表,所以也没有署名。当时,他宿舍隔壁住着位学哲学的安徽同学——詹剑锋,这是他作品的第一位读者。詹剑锋读过《灭亡》以后,提出寄出前应该署个作者名字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新湘评论》2012,(13):44-44
86岁的查德基先生是花垣县的一位语文和美术教师,也是本刊的一位忠实读者。5月中旬,他给本刊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了他的一篇文章和几幅画作。现将他来信(部分)的复印件、来稿和一幅画作刊登出来,与广大读者分享,并以此表达我们对查老先生的真挚谢意和由衷敬意。  相似文献   

5.
短文     
1945年7月1日,黄炎培等6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应邀访问延安。 "我们20多年不见了。"这是毛泽东和黄炎培见面握手时说的第一句话。黄炎培愕然,心想:"这毕竟是第一次见面呀!" 毛泽东微笑着继续说,1920年5月的一天,先生在上海主持会议欢迎杜威博士,演讲内容如何如何,那一大群听众之中就有一个毛泽东。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科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1868~1940),作为一代宗师,德、才、学皆为世人所共仰。他的两次荐人之举,充分表现出爱憎分明的高尚品格。 1832年4月20日,担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的刘海粟先生,收到蔡先生的一封亲笔信,内容是为一位失业工人找工作的。信中  相似文献   

7.
《学习导报》2012,(13):44-44
86岁的查德基先生是花垣县的一位语文和美术教师,也是本刊的一位忠实读者。5月中旬,他给本刊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了他的一篇文章和几幅画作。现将他来信(部分)的复印件、来稿和一幅画作刊登出来,与广大读者分享,并以此表达我们对查老先生的真挚谢意和由衷敬意。  相似文献   

8.
80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有一位重要的人物,虽然没有正式被列入代表名单,却为会议的召开作出了很大贡献,他就是浙江人、早年加入同盟会的国民党元老邵力子先生。  相似文献   

9.
1951年1月20日,上海《大公报》刊登了前国民党云南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王子民供述杀害李、闻二烈士经过的报道。这张报纸引起了一个读者的特别注意。 这个特殊的读者是江苏盐城人。他是在南通如皋卖豆饼时看到报上说王子民供称是“由蔡文其开枪暗杀了闻一多先生”这一句时,心中顿生疑问。这报上所说的“蔡文其”,会不会就是俺家乡的“蔡云祈”?  相似文献   

10.
祥钧 《党史博采》2001,(6):34-37
80年前在上海召开的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一大会议,何一位重要的人物,虽然没有正式列入代表名单,却为会议的召开出谋划策忙前忙后,他就是早年加入同盟会的国民党元老——邵力子先生。 谁都知道他身居国民党要职,是后来的爱国民主人士,但很少有人知道,他那时却是参加  相似文献   

11.
事变前,上海一席谈1936年9月中旬,杨虎城将军自西安到上海,对外界说是“赴沪就医”。当时我在上海治病,住在杨明轩先生家里。杨将军派人来找我,要我到静安寺路于右任先生家中与他见面。见面后,我发觉杨将军情绪很烦躁,精神状态欠佳。他先询问了我的病情,接着劈头就说:“希仲,你  相似文献   

12.
《湘潮》1991,(11)
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拥有大量的古今书籍。打开他的藏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藏书印章“毛氏藏书”。毛泽东非常欣赏他的这方细朱文藏书印章,看书时往往先仔细欣赏一番,然后才翻阅内页。这枚印章的镌刻者,是上海著名篆刻家吴朴堂先生。 1963年,毛泽东托人到上海找吴朴堂先生,求刻一方藏书  相似文献   

13.
就一般读者来说,提起于光远,在过去都知道他是一位著名学者,在现在则还知道他是一面反对“人体特异功能”的不倒旗帜;然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人们对他作为一位革命家的历史尤其是青年运动的活跃分子的经历却很少了解。下面介绍的是根据历史文献和于光远的回忆文章整理出来的1936-1938年于光远在广州从事革命青年运动的一段经历。 于光远是上海人, 1915年出生。参加 1935年北平一二九运动是于光远参加革命的起点和人生转折点。在此之前他梦想成为一个科学家。他曾这样回忆:“当时清华大学物理系在全国的水平是比较高的…  相似文献   

14.
1951年1月20日,上海《大公报》刊登了一则消息称:解放前在昆明制造杀害李公朴、闻一多血案的直接策划者,前国民党云南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王子民,已于1月10日在成都被判处死刑并执行枪决。这则消息引起了苏北一个读者的注意,最终把参与暗杀李、闻先生的一个重要凶手送上刑场。1这个读者是商贩,江苏盐城人。他是在南通如皋做买卖时看到《大公报》的。当他看到报上说王子民供称是由蔡文其开枪暗杀了闻一多先生时,心中产生了疑问:这个蔡文其会不会就是家乡的蔡云祈?他的怀疑并非毫无缘由。这个蔡云祈解放前曾任国民党第十六绥靖区司令部中校参…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的古文底子非常好,但他是坚决反对青年人用文言写作的。鲁迅先生是有过教训的。1909年,他在日本和弟弟周作人很用心地用古文合译了《域外小说集》。书出版以后,鲁迅先生亲自写了广告,刊登在上海的《时报》上。与此同时,鲁迅还将书  相似文献   

16.
正1949年初,国共内战正进入最后阶段,朱启钤由于对共产党的政策不怎么了解,避居上海考虑自己的退路。在北平的周恩来得悉后,马上请朱的同事兼好友章士钊写信,力劝他留在大陆参加新中国建设。上海刚一解放,时任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处处长的章文晋决定赴沪看望父母和外公朱启钤。周恩来得悉后,对章文晋嘱咐:"朱启钤先生是位实业家和园林设计建筑家。他的长处可以为新中  相似文献   

17.
毕飞宇 《廉政瞭望》2012,(10):35-35
法国人对图书的热爱我是知道的。大概在三四年之前吧,上海领事馆的法国总领事郁白先生来到南京,吃饭的时候闲聊,他告诉我,他就要离开中国了,最近刚刚买了一些中国书。我问他买了多少,郁白先生想了想,笑着说:“两吨。”  相似文献   

18.
1951年1月20日,上海《大公报》刊登了一则消息称:解放前在昆明制造杀害李公朴、闻一多血案的直接策划者、前国民党云南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王子民,已于1月10日在成都被判处死刑并执行枪决。这张报纸在苏北引起了一个读者的注意,最终把参与暗杀李、闻先生的一个重要凶手送上刑场。 这个读者是一名商贩,江苏盐城人。他是在南通如皋做买卖时看到《大公报》的。当他看到报上说王子民供称是由蔡文其开枪暗杀了闻一多先生时,心中产生了疑问:这个蔡文其会不会就是家乡的蔡云祈? 他的怀疑并非毫无缘由。这个蔡云祈解放前曾任国民党第十六绥靖区司令部中校参谋,蔡的妹夫就是商贩的族侄。1946年,他到上海做生意时,在其族侄处见到过蔡,当时蔡云祈吹嘘说什么“昆明地方出了乱子,宪兵无法镇压,请我到场,三言两语就解决了”。1950年春,他在家乡又遇到蔡云祈时,蔡反复叮嘱他:“过去的事,请不要说了!”他想,李、闻惨案发生时,蔡云祈就在昆明,如果象蔡自己说的,那他很可能就参与了对李、闻的暗杀。而报上所说的  相似文献   

19.
阿忠  春雨 《党史文汇》2011,(7):46-48
著名翻译家沙博理先生是一位中国籍的美国人。64年前,刚过30岁的沙博理带着身上仅有的200美元和对中国这个古老神秘国度的向往,只身来到了上海。没想到就是这一举动,使他跟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成就了这位老人的传奇人生。  相似文献   

20.
谭译 《党史纵横》2007,(3):43-43
1984年4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夏衍先生的一篇回忆文章,题目是《一位被遗忘了的先行者》。文中披露了一位左翼文化运动的先行者当年在上海的鲜为人知的事迹,表达了对这位革命先烈的深切怀念和惋惜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