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声》2016,(15)
正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于7月12日出炉的所谓"最终裁决",一面倒偏袒菲律宾。既否定中国大陆所主张"九段线"的历史性权利,又认定南沙群岛内所有岛礁都不是岛屿而无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包括太平岛。因而损及中国国家主权法益,有损两岸人民权益。这样的仲裁本身就违反了基本法理,因为在程序上,相关各声索方并未有事先同意仲裁的协议,而纯粹只是菲方片面声请;中国没有同意,自无受裁决拘束之可言。中  相似文献   

2.
《干部人事月报》2009,(16):75-75
《人力资源·HR经理人》的法律专家: 您好!我是某传媒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我公司一名职工在今年7月15日生病住院,经医院诊治后,已于7月28日出院,现在家休养治疗。我公司按照规章制度规定,与他签订了3个月的医疗期协议,协议期限自2009年7月15日起至10月14日止。前日,我在进行劳动合同统计工作中发现,  相似文献   

3.
南海的魅力不在于水,而是西去东来的海上大通道,还有海底的能源——石油和天然气。在海南近海海域,就分布着3个新生代沉积盆地——北部湾、莺歌海和琼东南盆地,面积共12万平方公里,是油气资源勘探远景区。上个世纪末,海南所属的南海海域,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46.6亿吨,天然气总储量为11万亿立方米。石油和天然气在海底沉睡了若干的世纪后,终于被发现,  相似文献   

4.
能源安全的核心是石油安全。目前世界范围内开采经济性好的石油资源,已基本上由西方大公司瓜分完了。因此我国的石油进口战略要从分散风险着手,主要思路是促进石油进口多元化,在确保中东石油进口的同时,加强与非洲、拉美、中亚以及俄罗斯等产油地区和国家的互利合作。  相似文献   

5.
《新东方》2014,(1)
菲律宾将南海争议提交国际仲裁,目的是为了争取得到国际舆论的支持,使之非法侵占的南沙群岛部分岛礁成为"合法",并获取对礼乐滩油气资源的开采权。中国拒绝接受菲方的仲裁要求是有充分的国际法依据,亦体现了中方依法行使合法权利的法治精神。菲律宾为了利用美日的军事力量,在南海争议中抗衡中国,则情愿充当美日的代理人,将中国告上国际法庭,使诉讼成为一场大国代理人的战争。  相似文献   

6.
李金明 《新东方》2014,(1):19-24
菲律宾将南海争议提交国际仲裁,目的是为了争取得到国际舆论的支持,使之非法侵占的南沙群岛部分岛礁成为"合法",并获取对礼乐滩油气资源的开采权。中国拒绝接受菲方的仲裁要求是有充分的国际法依据,亦体现了中方依法行使合法权利的法治精神。菲律宾为了利用美日的军事力量,在南海争议中抗衡中国,则情愿充当美日的代理人,将中国告上国际法庭,使诉讼成为一场大国代理人的战争。  相似文献   

7.
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周边国家分别声称对南沙群岛的全部或部分岛礁、海域拥有主权,并不断加快勘探、开发那里的石油资源,使南沙群岛的主权争端不断激化。因此,必须正视南海开发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研究南海争议区域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模式选择,有序推进南海争议区域油气资源的共同开发,维护国家主权、经济利益和区域战略。  相似文献   

8.
四川简讯     
NewsInBrief据悉,国务院确定的重点国何林区“天然资源保护工程”率先在四川启动,从9月1日起,工程区内停止天然林经营性采伐;对463方公顷天然林实行常年管护,每年新造林14方公顷,封山育林69方公顷,森林抚育28方公顷。四川已下令停止天然林采伐,十万森工将分流。目前,国家开发银行承诺三年货款165t乙元人民币加快四川基础设施建设,另有94亿元人民币货款支持紧坪铺水库、箱连地方铁路等五项重点建设项目。据悉,这一揽子融资协议加上此前国家开发银行给四川省的40f已货款,总数达299{乙元,这是迄今我省与金融界签订的最大融资协…  相似文献   

9.
“帝国主义就是战争”这个论断并没有过时,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就是一场新帝国主义战争。伊拉克是世界重要的石油产地,控制伊拉克,就可以控制世界石油资源。但伊拉克石油开采权主要由欧洲公司和俄罗斯公司瓜分,美国发动战争可以重新瓜分伊拉克石油资源。不仅如此,战争还能恢复美国的经济,为垄断资本带来超额利润。  相似文献   

10.
新年伊始,菲律宾便再现“南海野心”。除了总统阿基诺三世大放厥词、将中国类比纳粹德国令世界震惊外,菲军方也急不可耐地祭出“三板斧”,着急忙慌地扩充海军力量,以图保卫其所谓的“西菲律宾海”(中国南海——笔者注)。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现有民营企业近3万家,工商登记户超过14万。民营经济是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南海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创新工作思路,打造“南商智库”,塑造南商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2.
《新东方》2015,(4)
近年来,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不断挑事。为使他们非法占据的南沙岛礁合法化,正极力扩充军备,加快其军事设施现代化,与美国签署《强化防务合作协议》,企图借助美日军力以遏制中国,甚至单方面将中菲南海争议提交国际仲裁,并加速勘探礼乐滩油气资源,拒绝与中方实行共同开发。这种种做法,势必使中菲南海争议进一步国际化与复杂化,中方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予以认真应对。  相似文献   

13.
9月,中国与东盟正式开始磋商“南海行为准则”。一直以来,如何推进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南海行为准则”,是中国与菲律宾、越南等南海声索国之间的外交分歧点。但是,近两年来,东盟内部要求尽快达成“南海行为准则”的共识日趋明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南亚地区目前呈现出的新局势。  相似文献   

14.
媒体     
南海中国策 南海问题日益国际化、复杂化,面对南海主权声索各方越来越咄咄逼人的态势,中国在南海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当前,菲律宾、越南等国正不断大力加强对南海争议岛屿与海域的控制,试图以此强化其对主权声索的依据。在一些岛礁上,这些国家建立了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其意图不言而喻。假如中国的行动一味迟滞,则可能陷于更大的被动,甚至面临“出局”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当代广西》2009,(21):19-22
服务贸易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1月14日,第10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在菲律宾宿务召开。会上,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东盟10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中国与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简称《服务贸易协议》)。目前,除束埔寨之外的所有国家均已完成《服务贸易协议》的国内法律审批程序。《服务贸易协议》于2007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16.
近来个别国家仿佛吃错了药,接二连三地搞小动作,挑战中国在南海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却反过来罔顾事实,颠倒黑白,倒打一耙,指责中国示强。其用心险恶,行为不耻,搅得南海浑浊不堪。菲律宾、越南的挑衅倒逼中国采取坚决的反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个化石能源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据公开资料数据,我国目前已探明的原油、天然气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2.4%和1.2%,人均石油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17.1%,人均天然气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13.2%。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需要进口约2.3亿吨原油和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分别占国内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的55%和50%。由于石油自给能力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石油资源安全和能源安全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我们只有通过节约能源、开发新的可再生替代能源才能保障能源安全。对此,我省政协委员也一直投以关注的目光,连续多年提出相关提案,并被列为省政协重点提案予以督办。  相似文献   

18.
南海风云     
近一段时间,南海问题又抓住了人们的眼球,不仅疆土相邻的越南、菲律宾等国向中国叫嚣,甚至还有不相干的国家针对南海问题指手画脚。南海,为何屡起风云? 美丽富饶的南海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位于我国的南部,面积约有356万平方公里,是仅次于珊瑚海、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陆缘海。星罗棋布的岛礁、沙洲、礁滩共有270多个,组成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4个群岛。她由西向南、向东依次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毗邻,是我国连接东北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国家以及欧洲、非洲等地区的重要海上通道之一。  相似文献   

19.
吴新民 《理论月刊》2010,(10):156-160
本文从我国石油资源状况和贸易现状入手,从石油贸易的结构、贸易方式、石油进口来源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石油对外贸易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数据的比较分析,剖析了我国石油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石油贸易对外依赖程度高、石油进口来源及贸易方单一、运输方式及线路单一、石油贸易存在石油溢价等等。本文借鉴国外相关经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包括降低石油贸易对外依赖度、发展多元化海外石油供应体系、运输方式线路多元化、发展石油期货贸易在内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石油,被称为液体黄金.在某种程度上,石油就是财富的象征。在我国.石油这种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是属于国有财产,但是附生在石油资源上的觊觎者。贪婪和欲望.驱使他们的黑手一次又一次伸向不属于他们的财富。因而围绕石油资源所进行的“进攻”和“防守”.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日前,本刊记者与中国石化公司的工作人员一道沿着输油管道进行了巡访,深深地感觉到,几近疯狂的打孔盗油已严重危害到我们的“经济血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