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科学技术占据社会生活的中心地位时,它也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内生成了一种全新的、偶像化的“技治”意识形态。科技的发展取决于科技本身和社会的需要,也是与社会、经济、政治相互交织、渗透,有着密切联系的意识形态作用的结果。科学技术层面所蕴涵的意识形态思想,使它的理性力量逐渐突显,人们只偏重于科技系统的“动因机制”问题,并在无意识中认同了它的合法性、合理性社会存在,这是科学技术时代意识形态批判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在彰显人的本质力量,提高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人本身,科技进而成为衡量人的精神世界的终极标准,成为统治人的外在力量,于是便产生了技术理性与传统的价值理性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成为意识形态。其思想渊源是马克思和霍克海默的科学技术方面的理论。它对我们认识科学技术的正反作用有很大的益处,但它也有否决科学技术的进步的社会功能,具有对科学技术本质的偏离、对两个必然的偏离、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偏离、非历史性和超越性和反马克思主义等缺陷。  相似文献   

3.
乔文娟 《人民论坛》2011,(8):210-211
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强势使其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法兰克福学派提出并论证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是意识形态,该理论对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所发挥的消极政治作用的批判具有合理性,但这种批判又未能触及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故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本论文指出,哈贝马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价值主要在于哈贝马斯对科学技术异化的分析和批判以及其对理性的拯救和重建对当代中国发展具有启示性.哈贝马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限度主要表现为将人类超越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的重任交付给了语言,夸大了语言的作用,没有看到语言背后的物质基础和实践基础;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5.
孟飞 《前沿》2008,(10):32-34
哈贝马斯对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批判是建立在交往行为理论体系下的,他试图通过对失落的启蒙理性的修正,建立一种“新理性”图景下的合理的科学技术发展路径。他强调现代科学技术必须祛除种种弊端,成为符合人道要求的社会进步力量。  相似文献   

6.
张谨 《理论月刊》2008,(3):49-52
哈贝马斯认为现时代理性的衰落并非理性的终结,而在于理性的滥用与误用.应该在启蒙现代性的基础上重建一种新的理性形式,即"交往理性",以此克服因工具理性所产生的种种不良后果.在后工业社会,由于工具理性过度膨胀而使科学技术成为一种新型的意识形态.哈贝马斯论述了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的主要条件、科学技术执行意识形态功能的基本方式;对技术统治论的本质与后果作了深刻的分析.由于受阶级的局限性,他不可能从资本主义制度的视角来看待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或多或少地带有技术悲观论色彩.我们应当辩证地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哈贝马斯师承马尔库塞科学技术导致劳动合理化、科学技术直接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论 ,把劳动的合理化、交往关系的合理化视为科学技术造成的 ,这就使得哈贝马斯把现代西方社会存在的人的本质的异化归因于科学技术。由于哈贝马斯否定了生产关系的作用 ,因而他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是不结果实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概念的内涵向来漂浮不定,不同的研究者会对其作出迥然各异的理解。对特拉西的认识论视域(对现实生活的折射与抽象)下的意识形态概念及马克思和哈贝马斯的生存论视域(直接到现实生活之中去考察)下的意识形态概念之间的内在关联的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意识形态概念建设统一性的意向以及意识形态概念在现实之中深度分离的原子世界重建公共秩序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概念的提出本身就表明一种认识的态度。传统的理论总是把意识形态看作是充斥各种利益追求和政治目的活动,是各个阶级自我防卫和相互攻讦的角斗场;科学则被看作具有不偏不倚的立场,它“唯真理是趋”。因此有人提出要“强化科学,淡化意识形态”。这种流行的观念本身就是科学意识形态的表现。本文拟揭示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区别于其它社会的意识形态(如政治意识形态,宗教意识形态等)的“纯客观”的假象,以达到对科学技术的理性自觉。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的两种语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科技批判理论立足于发达工业社会,对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转型期的中国,发展经济、科技兴国正加速上升为一种意识形态。然而由于语境的不同,解读中国科技现状不能简单直接搬用西方科技批判理论。中国有必要建立本土化的科技批判理论,反思科学与现代化的关系,预测、引导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移位”说作为已然义“是……的”类句式的特设理论,在海外汉学界特别是生成语法学界具有很大影响,笔者从理论探讨和具体语例的角度指出“移位”说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已然义“是……的”类句式的语法化分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解析文学文本与意识形态之间推论关系是齐马文本社会学的出发点,它批判地汲取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理论精髓,从符号学的角度重新为意识形态赋义,将意识形态话语化,旨在考察意识形态在文本语义、词汇、叙述结构上的表现。齐马认为通过意识形态话语叙述主体的自我反省与对话,实现对意识形态的超越,以此拒斥市场经济所浸染的价值双重性危机。可以说,齐马文本社会学的意识形态观开创了研究文学文本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新模式,为近年来审美意识形态命题的探讨和解答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用"科学的意识形态"来指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指它所代表的方向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然而,现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具体的细节上也有可能出现与"科学的意识形态"不相符合的内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样也有"能否始终保持科学性"的问题。正确区分"科学的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对于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努力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广大人民的利益需求,努力保持意识形态科学性,切实消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存在的"虚假成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丹  叶海波 《传承》2008,(4):42-43
合法的意识形态对于政治合法性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当前执政党意识形态面临着社会多元化和社会公正公平问题的挑战,需要重塑自身的合法性。和谐社会理论内涵宽容的基本精神和公平公正的价值追求,必将强化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具有三个层次,分别是生存劳动、生产劳动和自由劳动。生存劳动作为绝对的自然事实,没有被建构性,因而不具有意识形态性。而生产劳动因受到国家制度的政治规整,被赋予了合法性制度框架基础的功能和作用,具有意识形态性。自由劳动作为现实运动最终的结果和特定观念对抗现实世界,也被变成一种普遍价值,因而也具有意识形态性。在当代,无论是在奠定并夯实国家社会主义执政基础方面,还是在决定国家制度变革和调整方向方面、强化劳动者的阶级认同并社会认同和塑造强有思考力的劳动群体方面,继续强调劳动的意识形态性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周 《理论月刊》2006,(3):145-147
法国社会的高度文明与深刻危机,为法国共产党“新共产主义”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十年中,法国共产党“新共产主义”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完善。它在三个方面应该得到肯定:法国共产党客观务实的对待历史和现实难题;传承和发展了法国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具有创新的活力。它提供了欧洲社会主义运动振兴发展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7.
苏富强 《求索》2007,(2):132-134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理论界和社会上产生了一股“淡化意识形态”的错误思潮,其基本主张可以概括为“告别革命,远离政治,疏离主题.淡化意识形态”。这股思潮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思想背景。其中既有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因素,也有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因素。这股思潮对我国思想文化建设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必须予以分析和批判。这里我们重点从国际因素的角度,提取和“淡化意识形态”紧密相连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来加以分析和批判。通过着重梳理“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来龙去脉,揭示其本质以及它的终结。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判了当时德国普鲁士政府占据统治地位的抽象的"一般意识形态",认为以青年黑格尔派为代表的意识形态是一种"幻象"。马克思揭露了这种意识形态"幻象"产生的"内涵原理"和"形式原理"。在此基础上,马克思重新为真正的意识形态找到了"现实基础",确立了以人类解放为目标的真正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9.
文艺“非意识形态性”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按照我们传统的文艺理论通常说法,认为文艺是属于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这一界定,在我国八十年代之前并无异议,自从1985年以来则有了分歧。争论是在对以往庸俗社会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出现的。毋需讳言,由于以往意识形态领域内政治斗争火药味太浓,致使意识形态这一名称在现时的名声变得不很妙。有些作家艺术家唯恐避之不及,便着力于追求“非意识形态化”,有些文论家就提出了文艺的“非意识形态因素”或“超意识形态性”。他们总的意向就是要摆脱政治的纠缠,使文艺从意识形态领域中超脱出来。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说明科技已经由从属地位变为主导地位。这一概念的提出 ,对我们国家 ,乃至对了解整个世界科技和经济关系 ,就整个时代发展的特点来说 ,它的科学性、前瞻性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