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教育改革中如何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的难题。结合高职院校教学与管理的实际,应从教学理念转变、教学管理改革、教学团队建设等三个方面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高职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分析及就业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广水 《工会论坛》2007,13(3):96-97
高职大学生在就业心理、就业观、就业技巧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应加强对高职生就业观、就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以利于高职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3.
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将理论融于实践,实现"以就业为导向"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加强顶岗实习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有效促进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文章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教师,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教育者,其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影响着我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教育目标的达成。必须注重针对高职院校教师实施继续教育工作,才能培养更多社会所需人才。  相似文献   

5.
随着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给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一个高效、便捷、快速的求职择业服务平台——招聘网,及时为毕业生提供大量、准确的招聘信息,架起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桥梁,就成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的研究课题。文中结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网的现状和问题,从学生用户、单位用户和管理员等方面分析了招聘网的主要功能、实现方式和设计要点,预测了高职院校招聘网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已占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实质性的问题。文章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高职院校的定位、目标为切入点,对高职院校如何适应社会需求,围绕特色进行改革和创新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体制政策、市场竞争的影响,政法类高职院校在生源规模、学生就业、改革创新等方面都面临极大的困难和挑战.资源实现共享,推进教育发展模式由以外延式发展为主向注重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是政法类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随着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给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一个高效、便捷、快速的求职择业服务平台——招聘网,及时为毕业生提供大量、准确的招聘信息,架起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桥梁,就成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的研究课题。文中结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网的现状和问题,从学生用户、单位用户和管理员等方面分析了招聘网的主要功能、实现方式和设计要点,预测了高职院校招聘网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高峰的到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高职学生为了能够就业,纷纷增加就业成本,当然就业成本与就业率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正比例关系,但两者关系并不是绝对的,我们应转变理念,从多方面降低高职学生的就业成本,同时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进行机制创新,从而真正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我国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压力的增大,而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总量没有变化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因此,职业指导在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中就业困难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中就业困难群体为中心,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的研究和分析,指出职业指导在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阐述了如何以职业为导向,促进学生就业质量,切实解决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工学结合”模式下创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行,在给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对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2.
公安高校实训基地建设既是公安教育训练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安民警职前职后职业素质能力提升的载体与平台。公安高校职业心理实训基地建设必须解决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主要内容等基本问题。同时,在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探索公安高校学历教育与警察职业教育相互融合、有机一体的公安民警职业心理训练模式,训练内容,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职高专公共事业类专业两年制课程体系的改革,需要把学科体系变为能力体系,把专业学科为本位变为以职业岗位和工作能力为本位,也就是说,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设置课程,其特色具体体现在: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主要根据就业岗位群的职业工作任务核心能力标准,在此基础上分析知识构成,遵循高等教育学习规律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和专业延展课程,构建专业核心能力和延展能力培养课程集群,形成将“模块式”与“三段式”综合集成的能力本位为主的新型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说专业是专业团队综合素质的展示,也是专业内涵和实力的体现,是三说(说专业、说课程、说管理)交流与沟通平台的重要环节,积极组织好说专业活动,将对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警察院校青年学生行政职业能力是否达到了国家的基本要求,我们现有的评价体系是否能起到的检测与导向的作用?对于这些问题,本调研组提出了从智力的构成入手,借助对行政职业能力的量表分析,揭示出警察院校青年学生行政职业能力的鉴别度,并提出从教学评价入手,加强青年学生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天津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该类高校普遍存在健康教育意识不强、教学内容陈旧、考核评价不合理、课外体育活动不能正常开展、经费缺少和场地器材不足等问题。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大投入,更新体育教学内容,改革考核制度,正常开展体育课外活动,以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应积极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按照"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需求目标"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我国传统家族企业遭遇的各种"增长的痛苦"进行了梳理,把脉病因,紧抓症结,问诊开方,认为我国传统家族企业唯有通过专业化管理的道路,才能完善组织结构、提升管理能力、吸引高素质人才,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从而走出"增长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高职院校德育实效性不容乐观,德育审美化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依据.就高职院校德育审美化的实践路径进行探索,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20.
专修学院在生源、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就业指导上与普通高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教自考助学学校均有很大区别,这就决定了专修学院之特殊性,认识该特殊性对着力探索具有专修学院特色的大学生素质拓展甚为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